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現代藝術

星星都有一朵看不見的花—評黃騰輝的繪畫

黃騰輝肖鷹小王子現代抽象 Robert Huang

2021-04-26|撰文者:肖鷹(北京清華大學教授)

黃騰輝《滿園玫瑰》,油彩、畫布,100x130cm,2009。圖/藝術家提供

繪畫是眼睛的藝術,做一個畫家,要畫出眼睛可以看見的東西。然而,法國作家聖﹒修伯里(法語: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筆下的小王子卻讓我們懂得:“最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小王子是聖﹒修伯里1935年末駕機墜落撒哈拉沙漠後孕育的童話人物,9年後,1944年,44歲的聖﹒修伯裡在執行盟軍反擊法西斯的一次飛行任務中一去不返――墜入突尼斯海域。
1959年出生臺灣的黃騰輝,專以“小王子的玫瑰”為主題作畫,已經30年了。聖﹒修伯里不會預想到,在20世紀末,一位30歲的建築師為他的《小王子》感動,開始了用深沉熾烈的生命之心去追尋和描繪“小王子的玫瑰”的藝術旅程。
黃騰輝說:“我一生的創作,只想畫出我心中的那朵玫瑰和小王子的人生哲學。”這一個藝術理想,決定了他不是為眼睛作畫,而是為看不見的內心作畫;決定了他不是用一個畫家的技巧作畫,而是用自己的夢與愛的心作畫。

黃騰輝《秋意》,壓克力彩,150x150cm,2020。圖/藝術家提供

美麗,是看不見的希望

星星很美,因為有一朵人們看不見的花。
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看不見的地方藏著一口井。
不管是房子,星星,還是沙漠,讓它們美麗的都是些看不見的東西。
――聖﹒修伯里《小王子》

小王子不屬於我們這個星球,而是來自一個渺小得只比他的小身體大一點的星球,在那個星球上,有一朵屬於他的玫瑰。在他降臨地球的日子,他因為懷念他的玫瑰,那朵看不見的玫瑰,而相信每一顆星星都有一朵看不見的花,滿天星星都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而美麗。黃騰輝之所以被小王子感動,正如《小王子》中墜落撒哈拉沙漠中的飛行員“我”一樣,“是他對一朵花的忠誠,是這樣一個畫面:這朵玫瑰花像燈光一樣照亮了他的生命,甚至在他睡著的時候。”小王子忠誠“他那朵看不見的玫瑰”,不就是忠誠於他與生俱來的夢想,而他的夢想不正是照亮他的生命的星光?在黃騰輝的玫瑰畫作中,他表現了一種強烈執著的意志,要畫出“小王子的玫瑰”,因此畫面展現出強烈的張力。在早期的畫作中,他常用後期印象派風格的靜物畫描繪玫瑰,但色彩耀眼厚重,而且線條趨於裝飾化,又表現出表現主義的浪漫氣氛。
聖﹒修伯里沒有告訴我們,“小王子的玫瑰”是什麼樣子,甚至沒有說明它的顏色。在黃騰輝的畫筆下,紅、黃、白、粉,各色玫瑰繽紛開放,姿態萬殊。這一方面可視作畫家致力於尋找“小王子的玫瑰”的至真原型,另一方面我們又可看到,畫家日趨開放自由的筆觸透露出,他逐漸領悟到“星星上看不見的花朵”是小王子昭示于我們的希望哲學。
“小王子的玫瑰”,就是我們生命中的“看不見的希望”,它屬於每個懷抱生命激情的自我,而不是一個冷漠星球上的寂寞的存在。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黃騰輝在晚近的畫作中,偏重于使用近於原色的飽和色彩,並且用近于平塗的方式描寫玫瑰。黃騰輝說:“我要對小王子的玫瑰負責。”無疑,對於黃騰輝,“小王子的玫瑰”,不僅是1944年駕機墜入突尼斯海域的聖﹒修伯里心中的“玫瑰”,而且也是21世紀以來以“小王子的哲學”為生命理想的黃騰輝心中的“玫瑰”。在30年來的藝術之旅中,黃騰輝用心靈尋找和描繪的就是受孕于《小王子》,而成長於他心中的玫瑰――看不見的生命希望。

黃騰輝《威尼斯印象之三》,壓克力彩、畫布,130x90cm,2019。圖/藝術家提供

獨特,只有用心靈去尋找

你這裡的人,在一個花園就種植了五千朵玫瑰…他們卻無法從中找到自己所要尋找的東西……而他們要尋找的東西卻可以在一朵玫瑰花或一瓢水裡找到……眼睛是視而不見的,應該用心靈去尋找。――聖﹒修伯里《小王子》

 在他自己的星球,小王子只看到一朵玫瑰,那朵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玫瑰。他曾應這朵玫瑰的請求,為她澆灌,但他並不珍惜這朵玫瑰,相反因為厭倦她的撒嬌和嘮叨,決定離開她並離開自己的星球。在降臨地球之後,小王子首先經歷了獨自登臨高山險峰時的孤獨,那只能傾聽自己的回聲的孤獨;然後,他來到了一個開滿玫瑰的花園,看到滿園的花兒,知道她們都叫“玫瑰花”,也看到這五千朵花兒與他的玫瑰開一樣的花。
小王子不明白人類為什麼要在一個花園中種五千朵同樣的玫瑰;看到五千朵玫瑰與他的那朵玫瑰開著同樣的花,小王子為他擁有的不是宇宙間“一朵獨一無二的花”而沮喪。但是,他遇到了狐狸,狐狸幫助他懂得:在一個花園中種五千朵同樣的玫瑰的人類,只知道用眼睛去尋找他們需要的東西;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在一朵玫瑰花中就可以找到,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靈去尋找。
黃騰輝用深海裡的回音來安慰在地球上的高山之顛孤獨的小王子,在深藍的海底,靜謐的波浪中遊動著如躍如舞的音符一樣的色彩斑爛的魚群。在這個被標題為“回音”的畫面,黃騰輝對小王子的孤獨理解,不僅應用了“深刻的歡悅”回應“高度的孤獨”的意象,而且以其跳躍流暢的筆觸在深藍的冷色基調上,描繪出了可以定義為以小王子為“孤獨知音”的自得和歡欣之意。在畫面上,那些如海鷗一樣飛越穿梭的紅色、黃色和黑色筆觸,飽滿而又富有彈性,是小王子的玫瑰從遙遠的星球散落下來的花瓣,還是它們超時空的投影?
“滿園的玫瑰”是黃騰輝晚近偏愛的一個母題,他畫陽光下的滿園玫瑰,畫星夜裡的滿園玫瑰;畫靜如處子的滿園玫瑰,畫狂蜂浪蝶般的滿園玫瑰。在黃騰輝的墨焦色稠的筆觸下,滿園玫瑰(五千朵?)似乎化於無形,但又分明各自兀立;玫瑰與星星,陽光與皓夜,是很難分別的,卻又是相互輝映,相互證明的。在這樣的畫面上,我們是很難看到畫家仍然留意“那一朵玫瑰”的,他似乎完全陶醉于“滿園玫瑰”的輝煌壯景,猶如是那個在五千朵玫瑰中奔忙而找不到自己的玫瑰的園主。
然而,屬於畫家的那一朵“獨一無二的玫瑰”真的失落于滿園玫瑰的星夜之舞了?


黃騰輝《2010 玫瑰下午茶》,油彩、畫布, 100x130cm ,2010。圖/藝術家提供

玫瑰,因為你的付出而珍貴 

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洞的。沒有人會為你們去死。當然啦,我的那朵玫瑰,一個普通的過路人會以為她和你們一樣。但她單獨一朵就勝過你們全部,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哀怨、她的吹噓,有時甚至是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聖﹒修伯里《小王子》

在狐狸的啟發下,小王子懂得,他的玫瑰的獨特價值在於他對這朵玫瑰的培育和呵護。“正是你花在你的玫瑰上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玫瑰,是你用心靈去尋找和用心血培養的玫瑰。
在黃騰輝的玫瑰畫中,我們看到一個強烈的意志,就是要將小王子的“玫瑰哲學”展示於畫布,要讓無聲無息的畫布把“那朵不可見的玫瑰”呼喚出來,讓她向每一個觀眾的心靈投射最深刻的感動。因此,他不僅要讓我們看到他的畫作充滿玫瑰,而且要讓我們看到,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充滿玫瑰幸福的世界”。
在近兩年的繪畫中,黃騰輝創作了多幅用深紅在黑褐的底色上塗寫燃燒奔放的繪畫。當他將它們命名為“滿園玫瑰”或“玫瑰烈焰”等題目時,這些繪畫就具有一種生命啟示錄般的宣言意義。無疑,畫家把紅與黑的衝突推向了極點,在此,作為中間色的金黃失去了自身的燦爛,如奔湧或飛翔的鐵流一樣,在紅與黑之間做非此即彼的擺動。這不是“那一朵玫瑰”,而是小王子說的,由五億顆會笑的星星組成的會笑的世界――充滿玫瑰幸福的世界。
30年來,黃騰輝一直在用靈培育他的“那一朵玫瑰”,在繪畫中,在詩歌中,在生活中,在夢想中。在星夜裡,當我們聆聽到,黃騰輝在他種植的玫瑰園中扶花長泣,我們可能會懂得,“小王子的玫瑰”,對於他不是故事,不是象徵,而是他已逾60春秋的生命澆灌的心靈本身。小王子,是一個成年人的童話王子;黃騰輝也是一個成年的童話王子。

黃騰輝,《墾丁印象之一》, 60x60cm,壓克力彩、畫布,2016。圖/藝術家提供
對於我們這個星球的人類,生活是比童話更具體的生活,但童話是比生活更深刻的存在。黃騰輝的《紅玫瑰與白玫瑰》(2010)一畫,所給予我的特別感動,正在於此。在這幅中,由自上而下的掃刷繪成的黑白灰間錯的底面上,四朵紅玫瑰和四朵白玫瑰,分兩列高低錯落地點綴在畫面左右兩部。這八朵玫瑰,由小到大,由白變紅,形成了一個從右到左,從下到上的一個從無到有、從虛而實的演化進程。
在畫面左上部,那朵最大、最紅、形狀最完整的玫瑰,難道不是畫家生命深處的“那一朵玫瑰”?她難道不是畫家獨一無二的夢想之花?我在畫中深暗的背景上看到她,猶如在深夜的沙漠長旅中忽然望見了啟明星。當然,只有為她付出漫漫生命時光的黃騰輝本人,才能真正懂得她的價值。

黃騰輝,《再見溪山行旅圖》,130x90cm,壓克力彩、畫布,2017 。圖/藝術家提供

作者簡介-肖鷹: 四川威遠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著名的美學評論家。

黃騰輝肖鷹小王子現代抽象 Robert Huang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0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格局與蛻變 - 黃騰輝的藝術世界

2024-09-21|撰文者:廖新田(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澳洲國家大學榮譽教授‧第56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724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從視覺到心靈的風景饗宴:黃騰輝繪畫的蛻變

2024-09-12|撰文者:廖仁義(美學家,國立台灣美術館前館長)9101

焦點新聞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2023-11-15|撰文者:黃光男(藝術家、前台灣藝術大學校長)1082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深情照亮蒼穹:黃騰輝抽象繪畫的色彩與風格

2023-10-05|撰文者:廖仁義(美學家、前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