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撰文者:林侑澂
《存在・雕塑中》賴冠仲個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今(2021)年夏天,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邀請到雕塑藝術家賴冠仲,攜手發表了個展:《存在・雕塑中》。從展場的入口開始,一步步引導著觀眾思考「存在的樣貌與可能性」,甚至「何謂存在」的主題。策展上將展場規劃為五大區塊,依序呈現出不同的創作狀態及辯證過程。
賴冠仲,《轉身的勇氣》,不鏽鋼/漆,80 x 24 x 45 cm。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時隔八年再次發表個展,賴冠仲持續關注作品與外界的互動,也進一步地將作品轉換為辯證存在的物件。賴冠仲依然善用不鏽鋼材質的鏡面反射,並在其中展現出自身對於存在的認知與體悟。《存在・雕塑中》藉由多條思考路徑,在分享美感的同時,也對多重課題展開了實驗。
《存在・雕塑中》賴冠仲個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順著策展的動線,展覽的入口意象運用了大片的落地鏡與作品的鏡面反射呼應,堆疊出了萬花筒般的互動效果。多重反射的空間裡,每一個細微變化都被複製許多次。讓環境、觀眾甚至早晚光線等等因素,自然地讓作品延伸出無限的樣貌。藉由靜態的設置,形成動態的觀賞經驗。在持續自我反射的同時,為觀眾們揭開思考何謂存在的展覽序幕。
《存在・雕塑中》賴冠仲個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對於學徒出身的賴冠仲而言,創作工法的實踐與磨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金屬雕塑,經常會運用到重型機台、機具或高溫設施,一直被視做「藝術界的重工業」。在入口右方的廊道,賴冠仲將他創作時40多道工序製程,概括成為5個階段。以線性的布置,將向觀眾們介紹不鏽鋼雕塑的施作過程。
《存在・雕塑中》賴冠仲個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在廊道轉向後看見的是過去十年,賴冠仲製作大型作品的前置模型。這樣的前置工作對於雕塑藝術而言非常重要,賴冠仲的創作甚至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觀看模型。尤其是在製作大規模、戶外設置的作品前,這些模型往往是討論與修正的重要基準。延續著對於製程的介紹,賴冠仲也將他創作中持續增減的基準點與觀眾們分享。
《存在・雕塑中》賴冠仲個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進入本次展覽的核心展區,會看見諸多大型作品。而立體造型的塑造,往往是最有「造物感」的一種創作過程。大型作品在泥塑時的加法與減法,更是高度主觀的創造。本次發表的作品,延續著賴冠仲流暢圓潤的風格,在抽象的造型中分享美感。在就策展規劃而言,此展區的地面布置了不同色系的光暈。藉由鏡面的材質為雕塑「著色」,更加強調了作品與空間的互動性。
賴冠仲,《以光為名》,不鏽鋼,146 x 106 x 300 cm。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賴冠仲的抽象造型,大多取材於生活中的感知經驗。例如運動員和舞者的動態、大自然的光線、動植物的特性或移動時的時間感等等。賴冠仲將自身的感知經驗疊合在了一起,再透過直觀的、個人化的語彙形塑作品。也就是說,賴冠仲的立體造型,並非是單一主題的詮釋。而是擷取了大大小小的感知經驗後,將它們統合、進一步地具體化。相較於傳達訊息,賴冠仲更期望作品能夠記錄日記式的知覺與情感。這使得賴冠仲多數的作品最終都只有極低的敘事性,甚至去除了敘事性。最終指向的並不是故事的起承轉合,而是存在的軌跡。
REACTIONS
1
0
0
1
0
熱門新聞
1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南美館「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走入臺灣在地文化的日常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12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