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訪談時事觀點

手拉坏、白瓷與大自然,和一個他的時間 : 陶瓷藝術家木野智史專訪

木野智史晴山藝術中心陶瓷藝術白瓷手拉坏

2021-11-03|撰文者:張家馨

一個燒窯間、一間工作室,三條狗,是日本藝術家木野智史在臺灣三芝的簡單生活。
木野智史1987年生於京都,高中時開始接觸陶藝創作,求學階段一路選擇與陶瓷專科相關,並持續專研至今。2016年來到台灣,並在北海岸成立自己的藝術工作室。藝術家的作品就如他的生活、他的人、他的性格,簡單、淡雅、幽靜。木野智史從小到大生活的京都,其文化、生活節奏、大自然的環境、歷史建物,從而影響了他的性格與他的創作,特別是生活四周的草與木、花與樹、溪與海、風與雨,這些大自然中的細微變化,潛移默化地成為他創作中的重要元素。
中國青瓷獨有色彩及精緻的細節,開啟了他對白瓷及青白瓷釉的創作,然而藝術家卻不想只是侷限在器皿的製作,更希望能在這當中發展出更多屬於瓷器的延展性,進而影響了他對瓷器創作的研究與堅持。
Oroshi-Loop 清勁風-迴,30x90x29cm。圖 / 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木野智史位於三芝的工作室。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手拉坏、白瓷與大自然,他的簡單生活

初見木野的作品即立刻被藝術家作品中輕薄的邊壁、完美的流線以及釉藥純淨的發色吸引。它的外貌閃閃動人,在一個喧鬧的空間,仍然能夠聽到它寧靜的絮語。這是木野作品的氣質,也是他的生活,他的創作。
「為了要做出大自然中輕、薄、透的抽象意象,我選擇了手拉胚和白瓷來完成我的創作。」白瓷與手拉胚當中的樸質是木野對其媒材的迷戀,手拉胚能夠使他更加專注及達到對大自然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存在,而白瓷淨白優美的氣質,則像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璞玉,等待他的精心雕琢。
然而手拉胚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卻遠比想像的困難及費神。在拉胚的過程必須屏氣凝神,精準地計算手的施力與機器轉動的速度,將實心的土塊變形,向外延展變薄,使拉出來的胚在每一方寸間都能夠均勻分佈。當瓷土塊延展成一個巨大的圓圈再將其切開,轉變成不同的造型,待作品乾燥後便利用砂紙和刀具打磨作品的邊緣,使其造型更為細緻和銳利。
木野手拉坏的過程必須屏氣凝神,配合機器運轉的節奏,讓瓷土的每一方寸都能夠平均、勻稱。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為了達到木野在創作中追求的薄和透,在經過素燒之後,他會使用刀子和砂紙修整邊壁,使得作品的線條能夠更加流暢及銳利。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這些種種的繁雜過程,只為了達到木野創作中對「輕」與「薄」的追求,並且更加清晰地表達藝術家在大自然中經驗到的那一份抽象,那一份難以用言語轉述的內在情緒。
木野在陶瓷器領域中選擇了較困難的白瓷創作,但正因為它的難,所以至今挑戰的人相對少。「這裡面有很多的規矩,我想要在這當中打破它,然後找出新的東西,是一件我想做的事情。」木野分享選擇白瓷的另一個原因,因為選擇白瓷創作的人並不多,所以在這其中必定有許多創作的可能性尚未被開發,讓他對創作抱有更多的挑戰與想像。
寧靜的鄉間、簡單的生活,使他能夠心無旁鶩地專注在創作的每一個環節。這或許不僅是日本人的職人精神,應該更可以解釋為木野智史整個作品的創作理念之一。
Oroshi-Twist 颪(捻) ,56x7.5x22.5cm。圖 / 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Oroshi-coil 清勁風(渦),17x37x17cm。圖 / 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青白瓷釉

在一步步創作的過程中,木野細膩的計算每一個階段,其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樣貌。青白瓷釉就是其中一個,也是白瓷這塊璞玉精刻雕琢的重要時刻。
「青白瓷釉很原始、很典雅,清爽簡單,卻不會完全覆蓋住白瓷的美。」木野說,青白瓷釉的顏色介於青白之間,為了保留白瓷本身的美,以及使作品達到大自然中輕薄、清爽、原初的味道,木野找到了青瓷釉這個釉藥。
「青瓷釉與青白瓷釉不太一樣,裡面成分的差異會造成製作上呈現的效果。」木野分享,瓷器的釉藥有分很多種,每一個基底的性質適合的釉藥不太一樣,青瓷釉是配合陶土的釉藥,青白瓷釉則是白瓷的釉藥。目前在博物館看到的古物大多為青瓷,它也是在瓷器創作中較為盛行的創作技法之一。而在當代陶瓷做青白瓷的人並不多,但是由於它能夠達到更清爽、更薄透的質地,所以近幾年流行於日本瓷器創作的領域。
Oroshi-Spial 清勁風-螺旋,80x70x44cm。圖 / 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負負得零的創作經歷

美麗的作品背後總藏著觀眾看不到的困難與挑戰,特別是木野的作品,手拉胚的過程、窯燒的溫度控制、造型的變化、釉料的上色等,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是作品成與敗的重要關鍵,考驗著藝術家的經驗與耐心。在這些繁縟的製作過程,失敗的次數已不計其數。對此,藝術家則有一個很好的形容。
「就好像冰山一樣,浮在水面上的那一小小部份,但水面下其實還有更大的一部分,是我們看不到的。」木野將這些失敗與觀眾的互動以冰山的原理來形容,水面下的所有,是為了成就水面上的那一角,就如同他的創作。
「這次沒有失敗,平安燒出來了,太好了。我的心情不是因為『開心』而負負得正,反而是『安心』而負負得零。」對於作品每一次的窯燒出來的那一瞬間,木野總是以平靜的心情對待,因為反反覆覆的失敗,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心臟。每一個冰山的一角,對木野來說都是重要的一角,他對這些失敗的過程沒有任何抱怨或放棄,只有持續的做。

溪澗

木野近期新的系列創作《溪澗》,跳脫他以往數學性的螺旋造型及緞帶式的線條,在作品中刻意添進手撕的痕跡,並以「載體」的形狀與形式,包容住所有大自然的意象。
「這個系列的作品是來自前段時間因為疫情而有的靈感。」木野說,因為疫情的關係,雖然少了很多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機會,相反地卻增加不少自己的時間,喜愛大自然生活的他,藉這段日子到處走走看看,發掘了許多以往從未去過、看過的小溪小山。短時間內飽覽了大自然的動態與容貌,灌溉了他的創作靈感,《溪澗》這個系列的造型和意象,宛如乘載著他的視野。今年11月6日至28日他與藝術家王裔婷將於晴山藝術中心舉行雙人陶瓷展《交會的平衡》,木野最新系列的創作也將在本次的展覽中亮相。
Ravine 溪澗,36x18x17cm。圖 / 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Ravine 溪澗,44x16x20cm。圖 / 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一個主題,一個「他」的時間

「人生的時間並不長,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就夠了。我希望我的專注,能夠在未來留下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木野的創作精神不只是他對大自然的迷戀,亦包含他在技法上的專研及堅持,藝術家自創作以來便將主題圍繞在大自然上,並且用白瓷及青白瓷釉的媒材呈現。他認為,陶土或瓷器創作能夠傳承這麼久,一定有它留下來的價值與理由,光是一個他自己的時間,或許都不足夠專研整個陶瓷創作的可能性。
木野認為短時間內就改變創作主題或媒材,對他來說很難深入地探討一個題目,也無法將這當中的精神達到最精隨的狀態。與其將時間分散給不同的媒材或創作理念,他更希望能夠藉著自己整個創作的生涯,挖掘陶瓷器更多的可能性,並在其歷史上留下重要的記載。
日本藝術家與臺灣藝術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精神與堅持,對木野來說,他的創作在臺灣最大的不同,不是技巧或是創作理念上的轉變,而是如今他將面對著異文化的觀者。他的作品在我們的文化之中,觀眾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場域和文化背景以及陶瓷器在藝術領域的發展,與之影響著觀眾與作品的對話,是他在臺灣這個環境的期待,也是替作品帶來新活水的時刻。

展覽資訊

《交會的平衡》-木野智史&王裔婷 雙人陶瓷展
展期 : 2021.11.6 ~ 28(週一公休)
茶會 : 11月6號 下午14:00 藝術家親臨現場導覽
地點 : 晴山藝術中心(台北市承德路七段286號2樓)
《交會的平衡》展覽主視覺圖。©晴山藝術中心

木野智史晴山藝術中心陶瓷藝術白瓷手拉坏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2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特展策展

吉洲窯推出青花瓷特展,首度公開近百件創作典藏

2020-12-18|撰文者:許朝宗陶瓷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