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詮釋日常碎語的一種媒介,藝術家盧盈慈在繪畫中的探索
2022-01-11|撰文者:張家馨
色彩與媒介在藝術創作上是搭建出畫面的重要介質,透過每位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將會提煉出屬於個人的視覺語彙。藝術家盧盈慈自接觸藝術創作已有數年時間,從最初的風景創作發展至今,逐漸搭建出屬於藝術家自身的繪畫風格,而她也將積累已久的創作能量,在ART77七十七藝術空間首次舉行個人的創作展。
在盧盈慈的作品中可以看見顏料的厚疊與古典罩染技法的交織共融,同時也存在著具象與抽象的符號,蘊藏了藝術家想要傳達給觀者的線索與意涵。她雖未經過學院體制的繪畫訓練,在沒有太多框架與包袱的情況下,畫面中的堆疊技巧與色彩運用反而有著一種恣意自由的直覺思維,清晰地將藝術家自身的情感語彙勾勒出來。
盧盈慈在繪畫創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在某次公司舉辦的活動中她認識到繪畫這件事,透過顏料的堆疊與塗抹她找到了釋放壓力的管道,接下來的日子只要下班有時間她就去畫室找老師學畫。在踏上創作這條路之前,她曾是國際化妝品品牌的行銷主管,每天的日子都在高壓的工作狀態渡過,直到健康亮起紅燈才發現這近十年來的生活全都被公事淹沒,沒了自己的私人時間,也忘了好好和家人、朋友及自己相處。因為身體的抗議,她毅然決然地將工作辭掉,衷於自己內心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全心投入藝術創作。
藝術家盧盈慈。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盧盈慈個展「恣遊」展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盧盈慈個展「恣遊」展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Balabala
盧盈慈從一個沒有明確下班時間的白領族,到現在是一位行程彈性、可以隨時拿起畫筆創作的藝術家,她的生活型態影響了她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並未因跨領域轉職限制她的繪畫框架。在非學院體制下的習畫過程,盧盈慈的創作不論是色彩、或技法、或構圖的運用,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她說,在她學畫的過程中認識到各種不同功能的筆刷,有打底用的、有暈染邊線用的、有專門畫古典技法用的,但是自她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創作脈絡後,她認為創作應該是沒有任何界線與拘束,因此嘗試拋下過去舊有的認知與包袱,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由它來控制她的畫面。
回應到盧盈慈今年一月於ART77 七十七藝術空間首次舉行油畫個展「恣遊」,其展覽名稱與「自由」同音近義,卻比自由一詞有著更豐富的詩意語境,而展覽論述中「my art is my BLA」的「BLA」代表著日常中的碎語,一種撇掉這世界複雜的聲音專心傾聽自己內心的意味,揭示了藝術家在創作上對於材料與意境的追求,同時回應藝術家內心深處對自我的期許以及對生活的渴望。
「我想將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人生其實可以很快活。」盧盈慈說,舉辦這檔展覽是給自己創作歷程前往下一階段前的里程碑,另外更是希望透過創作傳達自身過往的經歷,並期待觀者在她的創作中可以暫時撇下生活中的束縛和侷限,在這個展場中能夠放鬆自在的看展。
盧盈慈作品-〈靈動〉,2020,油彩,20F ( 72.5x60.5cm )。圖 / 七十七藝術空間提供。
盧盈慈作品-〈忘憂〉,2019,油彩,15P ( 65x50cm )。圖 / 七十七藝術空間提供。
盧盈慈作品-〈愛與希望的卡里善〉,2021,油彩,8P ( 33x45.5cm )。圖 / 七十七藝術空間提供。
技法的融合
盧盈慈總是說自己是半路出家的藝術家,事實上她握有紮實的繪畫底子,但是她並未因此朝著寫實或具像的創作模式前進,在她的創作中反而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表現技法,只為了達到她想要呈現的畫面效果,有古典繪畫中的罩染法、使用油畫筆刀顏料的厚疊、自動性技法的塗抹等。舉例來說,作品〈濾鏡〉闡述現今網路世界的照片,以後製的方式修飾眼前所見之物,她以細膩寫實的手法完成雲層的描繪,再用帶有銳利邊緣線的色塊掩蓋了部分底層,回應社會中影像不真實的色彩,最後以筆刀將顏料厚塗在畫面近乎中間的位置,代表著數位世界中影像似是而非的偽裝狀態。
盧盈慈作品-〈濾鏡〉,2020,油彩、壓克力、40F (80x100cm)。圖 / 七十七藝術空間提供。
本次展覽以作品〈BLA〉為主視覺,畫面中對山景的描繪有著特別的表現方式,背景以細膩寫實的油畫技巧來詮釋天空的雲朵,山脈的紋路則是以顏料厚疊堆積出它的表面紋理,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技法表現下形成強烈對比。除此之外,山的顏色則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端的色彩鮮豔豐富;另一則是單一色系,盧盈慈說,這件作品就好像在回應日常生活人的狀態,一面是可能因為工作或壓力被拘束的自己,另外一面其實才是私底下真正的自己;藝術家透過背景色襯托前景的方式,以及對象物外觀色彩的差異性,回應現今社會中人的矛盾狀態。
盧盈慈作品-〈BLA〉,2021,油彩,25F ( 80x65cm)。圖 / 七十七藝術空間提供。
榮格的美學概念中將藝術視為一種天賦的動力,它抓住一個人,使他成為它的工具(註1),盧盈慈說,她的作品有許多色彩的使用或描繪的對象物往往與初始預設不同`。在她繪畫的過程中時常進入一種即興狀態,以個人的內在意識驅使畫面的生成,最後再由藝術家個人美感經驗介入已判斷作品的完成與否。舉例來說,作品〈心臟〉的原初是藝術家對生命意識的詮釋,想以寫實的方式刻畫心臟的形象,但是隨著她的描繪最終畫面的呈現卻是以爆破性的外觀形容它的跳動,畫面背景色彩的運用以一種非大家既定印象中協調性的配色方式,卻透過邊緣線的暈染將色與色之間搭建起獨特的表現形式,形成一種具有個人魅力的處理方式,卻也超出藝術家原先對畫面的想像。
〈山谷裡的花崗岩〉是整個展場中最吸引我的作品之一,盧盈慈雖然沒有將對象物真實的顏色反映出來,卻在肌理的表現賦予每一塊石頭不同的表情和特性,並且透過造型和線條的詮釋傳達石頭之間的團塊堆積,象徵性的表現形式比擬著人與人相處之間關係的連結。
盧盈慈作品-〈心臟〉,2021,油彩,30F ( 91x72.5cm )。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盧盈慈作品-〈山谷裡的花崗岩〉,2021,油彩,12F ( 60.5x50cm )。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盧盈慈作品-〈山谷裡的花崗岩〉局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繪畫中的探索
繪畫是詮釋人自身感官精神的其中一種媒介,而對盧盈慈來說,繪畫不僅僅是一種抒發,也是一段治癒的過程,我在盧盈慈的作品中看見她不同於其它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在她身上看不到靈感枯竭的時候,或許是近年來她對自己內心的觀照,只要坐在畫布前面雙手便停不下來,彷彿有道不盡的話語等著透過色彩與線條作媒介傳遞。她的創作從日常生活中挖掘,更準確地來說是在藝術家個人無意識的狀態下卻已內化成為她的創作元素。
在盧盈慈的繪畫中有著諸多的可能性,從最一開始學習的寫實技法、對象物的再現、抽象與具象的結合等,逐一顯示藝術家自創作以來整個創作脈絡以及她在各個階段的成長與追求。而繪畫中的語彙有豐沛的、有低迷的,那全是代表對於生活的詮釋,是一種坦然無懼前進的彰顯,同樣地她也想希望透過創作對觀者訴說勇於聆聽自己聲音、不隨波逐流的重要性。
展覽資訊
恣遊 Be Free Betty 盧盈慈個人創作首展
展期|2022-01-03 ~ 2022-01-27
地點|博愛路77號22F-1 (揚昇君臨大樓) 七十七藝術空間
盧盈慈個展「恣遊」展覽主視覺。©ART77七十七藝術空間。
註1 : 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頁541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多元的創作元素揉合出臺灣在地文化,以及屬於亞熱帶國家的民情色彩,關於王國仁創作中的符號遷移
2022-04-12|撰文者:張家馨3860
2024 Art Jakarta:探索東南亞藝術市場與永續發展新契機
2024-12-23|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279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2949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40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2367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