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撰文者:林侑澂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在2022年展出藝術家蔡志賢的 《歲月》雕塑個展。將展名定為《歲月》,期望體現的是蔡志賢生命中點點滴滴、不同面向的累積。透過鐵與金屬的「即成物」,焊構出抽象、半抽象的造型,演繹著蔡志賢隱晦而私密的世界觀。
對於蔡志賢而言,歲月像是一步步的台階。台階本身是不具有目的性的,卻記錄了行走者的軌跡。蔡志賢的每一件作品,均在製作與擱置之間歷經了三到五年的時間幅度。隨著創作的時間拉長,自然而然地積累情感,將這段時間中的種種情緒和念想,一次次的投注到了作品之中,衍生出與最淬煉的完成品。
蔡志賢《歲月》雕塑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擅用舊鐵件/即成物作為雕塑的材料,最初源自於蔡志賢所居住的濱海環境。在日常中蔡志賢經常會在沙灘接觸到許多生鏽、腐蝕的廢棄金屬。這些被遺忘、廢棄的金屬件,充滿了歲月的痕跡。這些痕跡與蔡志賢的創作主題高度地契合,也成為了多年來創作的重要元素。
在刻意或不經意之間,蔡志賢的雕塑經常環繞著「生與死」的主題。並直觀的表現在於這些作品,重新賦予破敗的(甚至廢棄的)即成物新生命。而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蔡志賢認為有些感觸是人人都有過的共同經驗。這些感觸或大或小,都是相當真實的。於是蔡志賢專注於側寫他最熟悉的那些感觸,將自身日常的精神狀態焊注在雕塑之中。
蔡志賢,《為什麼我不是我》,14 x 29 x 29cm (5個),1998。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蔡志賢,《回到》,37 x 43 x 37cm,2012。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蔡志賢的思維模式是跳躍的,而人格特質是內斂的。當各式各樣的情感在蔡志賢心中交錯,形成了一種低聲呢喃的氣質。當言語無法傳達這些呢喃時,蔡志賢將所有心力寄託在了雕塑之中。藉由「材料與造型的對話」、「作品與自身的對話」一點點地進行自我療癒,也為自身的存在留下真實的證明。
由一個一個小單位組構造型,蔡志賢在創作中運用的即成物大多是拾撿來的。它們有些是制式的工業產品,有些是巨型機械敲碎、拆解的局部。當即成物的既有性質被拆解、去除了功能性之後,會反向地成為同一化、均質化的純粹物件。
蔡志賢,《怎麼了》,96 x 40 x 35cm,2016。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蔡志賢《歲月》雕塑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無論是造型的借用或者重新定義,要即成物的既有性質消弭、運用甚至賦予新的情緒,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精神的。於是,蔡志賢的創作過程反反覆覆地進行對話。當即成物去除了既有性質,重新組構的方式就成為了體現藝術家精神語彙。
若是以鉛筆素描來比喻:每一塊即成物即是一道筆觸。即成物的組合造型的方式,即是筆觸的方向及深淺。最終,即成物 / 筆觸的增減取捨,即是藝術家的風格。換個角度來看,蔡志賢的創作隨機感很強。或許可說蔡志賢的創作,相當於運用眾多模樣的物件堆砌而成的自畫像。無論是可見的造型或者不可見的心情,均在作品中留下了的痕跡。
蔡志賢,《都不對》,97 x 60 x 51cm,2019。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蔡志賢《歲月》雕塑展,展場實紀。圖/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REACTIONS
1
0
0
3
1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