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美術館

恰逢作品一百周年之際,和美術館推出徐悲鴻臨摹林布蘭畫〈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

徐悲鴻和美術館婦人倚窗像林布蘭

2022-03-14|撰文者:和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作為近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徐悲鴻影響了20世紀後半葉的美術史研究和教學。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的油畫教育體系還幾乎是一片空白時,徐悲鴻就已接觸了西畫並受到專業訓練,且不斷勤學苦練後,在歐洲獲得了一定聲譽。
〈婦人倚窗像〉為1922年徐悲鴻於德國柏林的臨摹之作,原作出自油畫大師林布蘭(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之手,這張臨摹作品不僅見證了徐悲鴻當時對西畫的推崇,也展現了他心繫祖國,試圖利用西方繪畫體系力挽國內美術界頹勢的決心。此畫在贈送給至交孫佩蒼後,漂洋過海幾經轉手,現為和美術館所藏。2022年正值此畫創作100周年之際,經由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精心修復後,這張具有代表性的臨摹之作也在這一特別的年份中重回大眾視野。藉此契機,本次展覽將跟隨修復技師的腳步,以技術與人文交織的視角走近徐悲鴻的臨摹之作〈婦人倚窗像〉,尋找此畫背後關於時代變遷與個人命運的故事,從「精微」處感知徐悲鴻的藝術生涯的「廣大」。
徐悲鴻作品-〈婦人倚窗像〉,布面油畫,88x66.5cm,1922,和美術館收藏。©和美術館。
「盡精微致廣大——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展覽現場。摄影:劉相利©和美術館。
「盡精微致廣大——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展覽現場。摄影:劉相利©和美術館。

〈婦人倚窗像〉,布面油畫,88x66.5cm,1922,和美術館館藏,展覽現場。摄影:劉相利©和美術館。
「盡精微致廣大——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展覽現場。摄影:劉相利©和美術館。

一、修復台上的報告

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為藝術家留歐研習美術、從畫家向大師昇華時期的重要作品。林布蘭在繪畫中對光影的處理,對散塗、平塗及厚堆技法的運用,都對徐悲鴻有著深刻影響,他本人也曾寫道「時最愛林布蘭畫」。該作品在幾經轉手的過程中,經歷了托裱、補色、重塗上光油等多次修復,這些痕跡已然影響了作品的審美觀感和保存狀態。
在畫作完成100年之際,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通過紅外成像、紫外成像、X射線成像等非破壞性科學手段,對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與分析。修復運用物理方法去除不當托裱;經過溶解度測試後,選取合適的化學試劑清洗老舊光油及補色層;使用可逆材料進行畫層填充;遵循可識別的原則對顏色層缺失部分進行補色處理,在最小干預的修復原則下對作品進行了完整修復。此舉不僅能夠延長作品的保存壽命,也能從科學的角度幫助瞭解徐悲鴻的藝術世界。在本單元中,我們將與修復師共同經歷一場時空逆流,從科學技術這一「精微」角度感受畫作的修復過程。
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作品修復過程。圖片由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提供。
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作品修復過程。圖片由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提供。
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作品圖像採集。圖片由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提供。

二、盡精微,致廣大

自1919年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抵達巴黎,至1925年學成歸國,徐悲鴻的留學時光並非一帆風順。1921年,仍在巴黎高等藝術學校學習的徐悲鴻,由於國家公發學費遲遲未到,只好移居到貨幣貶值的德國柏林,並相對安穩地度過了22個月時光。期間,徐悲鴻並未荒廢學業,而是拜師於時任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康普,並在各大博物館與動物園進行臨摹和寫生〈婦人倚窗像〉於此際完成。
以〈婦人倚窗像〉為代表的一系列油畫臨摹作品,不僅是徐悲鴻畫藝精進的直觀表現,也反映出臨摹、寫生等西畫傳統訓練方法對其早期尋找自我風格的重要性。而後徐悲鴻在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時提出「盡精微,致廣大」的校訓,這六字即是徐悲鴻美術教育理念的精煉概括。在具體教學中,他注重素描的基礎訓練,要求學生通過尋找「精微」細緻之處,打磨準確性,從而表現出刻畫對象的「廣大」精神世界。以「忠實於描寫對象」為基礎施行教育理念的徐悲鴻,為祖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本單元集結徐悲鴻、戴澤、孫宗慰、李斛、宗其香等師徒幾人的畫作,展現徐悲鴻為美育事業貢獻的畢生心血。
1934年徐悲鴻(前坐者)、張大千(高處大胡子者)與學生在黄山寫生。圖 / 和美術館提供。
1946年徐悲鴻繼任北平藝傳校長,與師生合影。(後排右一為艾中信,右四為蕭淑芳,右七為楊化光,右九為徐悲鴻,前排右一為戴澤)。圖 / 和美術館提供。

三、徐悲鴻的藝術主張

從徐悲鴻的漫長藝術生涯中,可以看到其藝術主張經歷了從雛形到成熟的幾個階段性演變。孩童時期,徐悲鴻跟隨父親學習中國傳統職業繪畫,實踐父親教導的「維妙維肖」;在上海打拼時結識革命志士,開始接觸「革王畫的命」等改革思想;旅日留歐期間,再次深刻認識到「中國畫學之頹敗」,而「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是改良中國畫的一大方法,因而萌生留學想法;歸國後,以西方繪畫理論結合近代中國社會現狀,基本確立了以「寫實主義」為導向的繪畫觀,並以此為基礎推行美術教育。
在這些轉變中,日本與歐洲之行對徐悲鴻的衝擊無疑是最徹底的,在參觀了日本文部省展覽會,接受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系統訓練後的他感嘆到:「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徐悲鴻堅守著西畫陣地,洋畫運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隨著民族矛盾的出現,包括徐悲鴻在內的一些畫家逐漸走向了「中西並陳」的道路,其繪畫題材開始更多地體現中國社會現實,繪畫語言也漸以國畫為主。
徐悲鴻作品-〈孫佩蒼夫人與女兒畫像〉,布面油畫,84× 66.5cm,20世纪30年代,和美術館藏。©和美术馆。
徐悲鴻作品-〈奔馬〉,紙本設色,67.4x44cm,1947,和美術館收藏。©和美術館。

展覽資訊

「盡精微,致廣大-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
展期 : 2022年3月8日-6月5日
地址 : 廣中國新城順德區北滘鎮怡興路6號
主辦 :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首席修復師 : 賈鵬
「盡精微致廣大——徐悲鴻臨摹林布蘭〈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展覽主視覺。圖 / 和美術館提供。

徐悲鴻和美術館婦人倚窗像林布蘭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專題企畫

香港佳士得亞洲現當代藝術夜拍─常玉單枝盈香

2014-06-20|撰文者:林亞偉 攝影/林亞偉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