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合到共創 2022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呈現的文化意圖與另造的美學途徑
2022-05-22|撰文者:王玉善
展覽空間照。圖/ TAIPEI DANGDAI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以下簡稱台北當代)自2019年於台北舉辦第一屆,2020年舉辦第二屆,原定於2021年舉辦的第三屆,因為受全球疫情的影響,故延至2022年5月19日至22日舉辦。但不巧的是,展會儘管再次延期,卻正逢全台疫情最高峰的時刻,而究竟「疫情」是否影響「藝情」,也成為了整個展博會受到眾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同時在全球人流、物流移動限制較高的情況之下,又會為台北當代在展場結構上帶來什麼樣的轉變,抑或者催生出有別以往的藝術型態?不過,我們首先可以知道的是,「藝情」勝過「疫情」,在當日全台將近9萬人確診的情況下,展會中依舊可見大量的觀者湧入,並且部分展位購藏藝術品出現排單等候的盛況。
來自倫敦的Carl Kostyál畫廊(展位S03)帶來Felix Treadwell的作品,其作品長期受到台灣藏家喜愛,開展前後沒多久已銷售完畢。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來自台北的DOPENESS ART LAB(展位S10)帶來Roby Dwi Antono,同樣也是開展前後沒多久已銷售完畢。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更關乎文化意圖的呈現
過去當藝術創作包含的學科範疇眾多時,較常被以跨領域來形容(對於一般觀者而言),但伴隨著跨域創作已成為常態性的思考路徑之下,其在台灣藝術市場中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尤其台北當代導入國際化趨勢,並與在地藝術脈絡連結之後,讓觀者對於藝術疆界的認同與解讀,也逐漸變的更加的明確。當然這個明確性的解讀也包含著對於藝術品味的分眾化,與個人建構收藏體系脈絡的策略。
不過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在藝術的理解與認知上,已較少會有人以跨領域來稱呼,觀者對於具有文化意圖的作品更加重視,不管其是否為流行性或學術性等之創作,只要作品能呈現製作技術與美學觀點上的價值,並在展商可以提供收藏載體的情況之下,藏家購買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此外,作品的現場性表達依舊很重要,畢竟作品氛圍的呈現方式,可以讓觀者在速度感快速的藝博會場域當中,更加了解各種藝術媒材的本質與內涵。
來自巴黎的LIUSA WANG畫廊(展位S06)帶來致穎的作品,上圖為其作品《文化中心》,100 x 150 cm,Edition: 3+2 ap,2018-2020年;藝術家2021年也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舉辦過展覽,並入圍第20屆台新藝術獎。圖/台北當代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來自台北的亞紀畫廊(展位C01)帶來侯俊明的作品《禁山》,花布壓克力,88 x 108 cm,2021年。圖/亞紀畫廊提供
來自香港的馬凌畫廊(展位S01)帶來賴志盛的作品《多餘》,針刺地毯,2022年,已於展會有售出的佳績。圖/台北當代提供
曼谷城市城市藝廊(展位E06)帶來朱拉亞農•西里彭的錄像裝置作品”Birth of Golden Snail”、”ANG48”、”anishing Horizon of the Sea”等,其同時也為2021 年第 8 屆台灣亞洲藝術雙年展的展出藝術家之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來自德國Waldkirchen的Galerie Zink(展位S11)展出潘濤阮的作品《初雨、日遮》,三頻道錄像,16:08,2021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來自香港、洛杉磯的OVER THE INFLUENCE(展位D09)展出Andy Dixon的作品”Patron's Home (Taipei)”,182.9 x 279.4 cm,壓克力、油畫棒,2022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來自倫敦的Jack Bell Gallery(展位D13)展出非洲藝術家Ajarb Bernard Ategwa的作品”Black Classic Lady #1”,238.7 x 199.5 cm,壓克力,2021年。圖/台北當代提供
分眾化的美學途徑
這邊分眾化的意思,並不是指藝術品類型購藏上的單一性,而是指展商們呈現出來的作品風格上,具有各自面對當代藝術的文化態度與觀點,非隨波逐流。原本可能會認為這幾年受到台灣藝術市場喜愛的類型,如塗鴉、街頭,較接近流行、通俗文化的Urban Art會在本次展會中有較高比例的展出,但實際上的比重卻未必如此,同時展出此類作品性質的展商,原本也就已長期經營該類作品發展的脈絡,並非臨時性的經營與介入。這樣的策略也顯示了儘管因為疫情影響的情況之下,由原本第二屆大概97家展商左右,下修到62家的情況之下,大會對於招商與呈現的作品性質,依舊有一定程度上的美學訴求,以盡可能維持展會的品質。
Roby Dwi Antono作品吸引許多年輕藏家觀看。圖/台北當代提供
來自東京的澡堂畫廊(展位D04)展出森万里子的作品” Radiant Being IV”、” Divine Stone V ”,2019年。圖/台北當代提供
來自台北的索卡藝術(展位S16)展出NKSIN的作品,於展前已銷售一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來自台北的尊彩藝術中心(展位B06)展出羅喬綾的作品,同樣也受到藏家與觀眾們的關注。圖/台北當代提供
那麼這個分眾的意義對於本地的藝術市場而言,達到了哪些的作用?首先對於觀者與藏家(Collectors)而言,應該會是最直接的感受,畢竟可以欣賞或者擁有一定品質,且來自國際各地區不同文化脈絡的創作。而對於部分本地展商而言,也能將自我長期經營,且具有國際藝術定位的作品,以策展的概念,進一步呈現藝術家完整的創作經歷與內涵。同時也促使整體展會的內容與結構上,更能完整地詮釋在地的藝術觀點,並將其推廣至國際,達到雙向的連結。
來自台北的EQUAL等號(展位A07)展出張騰遠的作品,受到觀眾的注目與購藏。圖/台北當代提供、擷取自等號粉絲專頁
也因此得之於上述的展會安排,許多較為高單價的作品,也都有不錯的銷售佳績,範疇包含台灣藝術家、大陸當代藝術家等,且購買年齡層也不僅限於年輕藏家,中生輩藏家對於具有典型美學技術的作品依舊很熱衷於購藏,尤其是金額10萬美金起跳的作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台北當代作為媒合國外畫廊進入台灣藝術市場的角色,如今伴隨著全球人類生存環境的改變,也逐漸和本地藝術發展的連結程度更為緊密,如本次展場許多裝置藝術,以及實驗性的表演活動,都和在地藝術團體有很深刻的連結,並持續關注亞洲未來藝術發展的動態。此外,本次展博會同樣也受到海外的關注,部分作品在尚未開展之前,已銷售至歐洲等地。
來自台北的大未來林舍畫廊(A10)展出台灣藝術家黃嘉寧及大陸當代藝術家趙趙的作品,受到許多藏家的關注,同樣也有極佳的銷售成績。圖/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卓納畫廊(A10)展出世界知名藝術家喬治·莫蘭迪的作品,為整個展會的重大亮點之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灣當代藝術家徐瑞憲的裝置作品《夢想盒》,為大會展覽主題實際計畫的一環,位於N02。圖/台北當代提供
台灣當代藝術家邱承宏的裝置作品《繡燕》,為大會展覽主題實際計畫的一環,位於N01。圖/台北當代提供
開幕記者會。圖/台北當代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最新NFT創作,「宇宙物產計畫 Cosmic Fruits and Vegetables」,銷售至5/22晚上十二點。圖/擷取自走路草粉絲專頁
展會資訊 :
展期:2022-05-20(五)~ 2022-05-22(日)
地點: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台北世貿中心一館)
購票連結:Accupass(因應防疫措施,票券採分流入場與限量制度)
展會重點:
當代網域 Galleries:國際級藍籌畫廊發表成熟、具有時代性的藝術家創作成就。
新生維度 Edge:興新、具前瞻性的畫廊,策辦關於亞洲文化脈絡的展出。
微型單元 Solo:新生代與中生代藝術家的個展,有系統地介紹新的創作視點。
點閱沙龍 Salon:邀請各家參展畫廊,各自推薦一件價格低於8,000美元的精選作品。
實境計畫 Node:對於藝博會的空間運用提出挑戰,呈現大型的裝置藝術品。
相關閱讀: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BMW攜手2024年度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精彩展演 豪華純電未來移動新概念
2024-05-10|撰文者:BMW/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06
2024台北當代精選特輯:聚焦新、中生代繪畫脈絡與傳統工藝的當代轉化
2024-05-1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李竺恩編輯整理16120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4 公佈亮點作品與展會計劃!將首次與文化部共同推出特展區
2024-04-1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855
藝術市場趨勢如何影響了2024台北當代?盤點參展畫廊反饋及銷售狀況
2024-05-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李竺恩編輯整理16714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2024-11-13|撰文者:橫山書法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572
一生書寫臺灣山川靈韻:臺灣藝術巨擘林惺嶽辭世
2025-01-0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