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勒法利計畫》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莊偉慈
2022-06-14|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林怡秀
▐ 藝術家:莊偉慈
▐ 入圍作品:《勒法利計畫》
策展人 莊偉慈 | 攝影 呂國瑋 ( 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在英文中「folly」源自法文「folie」一詞,具有愚蠢、荒唐、瘋狂的含義,在建築學中專指無實用功能的裝飾性建物,如18世紀的英國庭園設計中那些用以點綴景觀的偽遺跡造景。「folly」至近代則受建築設計者引用,將其概念賦予當代藝術結構與雕塑物的意涵,這種「不完全是建築、不完全是雕塑,也不為特定對象存在的構造物」也為空間打開更多層次的想像可能。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如巴黎維萊特公園(The Parc de la Villette)中的紅色鋼構元件,以及西雅圖奧林匹克雕塑公園(Olympic Sculpture Park)內的雕塑作品。建築師藉由folly的概念設置出可容納各種事件、觀念與實驗發生的場所,同時也擾動了原本公園空間與使用者、居民之間的關係。2021年,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C-LAB)展出的《勒法利計畫》以「folly」一詞的意涵開展,嘗試在這座具有多重歷史身份的空間,反思其場域的當代意義與實驗的可能性。
不規律的展場
近幾年來,C-LAB陸續藉由策展內容、藝術家創作邀請做為回應自身場域環境的方法,《勒法利計畫》則更進一步聚焦於園區本身的歷史空間與意義翻轉,尤其聚焦展演空間「美援大樓」現況,以及「地方」能所含括的歷史、經濟、社會、政治與文化價值。策展人莊偉慈表示,「C-LAB園區的硬體與空間條件之間是一體兩面的狀態,這次展覽所用的空間其實非常不規律、不平整,如果以一般的展覽方式去想像是很難發揮的,因為它的基礎是負的,但這同時也是有趣的地方,藝術家需要和我們一起想辦法,空間條件在這次展覽中既是限制但也是挑戰。」
此次展覽所用的「美援大樓」展演空間,其歷史可回溯至1950年因韓戰爆發,美國開始對中華民國政府的貸款援助,由於當時台灣空軍裝備、訓練幾乎都來自美國,因此空總園區內也有美軍顧問團進駐,並在美援時期間先後在此建造通信辦公室、美援大樓。美援大樓展現的紅瓦白牆、現代主義建築語彙,明顯有別於園區中其他來自日治時期的建築設計,而在歷經半世紀之後,內部的閒置空間狀態也成為此次《勒法利計畫》在策展階段需同步思考的部分,「觀眾會在這個空間中看到怎樣的展覽、作品如何在此空間中呈現、展覽如何可以翻轉空間被閱讀的角度」成為策劃前期主要的討論軸線。
莊偉慈談到:「folly這個字在建築學中的意義既不是建築也不是雕塑,它指的是沒有功能跟目的的構築物,像是我們一開始進入美援大樓,其實你很難想像它會是展覽空間,園區裡有很多這類廢墟狀態的辦公建物,它不是雕塑、甚至連基本的建築功能都沒有。」在這樣幾乎已是無用之物的空間基礎下,更需借助藝術的介入,莊偉慈表示,「美援大樓本身有很多干擾,所以我很快放棄類白盒子的展示想法,而是回到自己怎麼觀看這個空間、怎樣讓觀眾理解自己和空間的關係,以及空間如何折射出地方的概念」從幾項問題開始,展覽進一步推至「美援大樓是怎樣的空間、C-LAB是怎樣的地方,它之於整個台北市又處於怎樣的位置?」等等由內部向外延伸的各種探問。
地方,與地方感
如何思考、理解與定義何謂「地方」,亦是《勒法利計畫》的關注所在,回看C-LAB園區硬體與美援大樓過往被賦予的意義,在軍事功能退位、當代機構進駐的當下,這些位於都市精華區的建築,近幾年來在各種尚未完全定型的流動想像裡被反覆定位,藉由藝術家們置入的臨時性folly,展覽也試圖重新翻轉觀眾與鄰近使用者對園區空間的觀看方式。藝術家陳萬仁、戴翰泓、邱承宏和廖建忠的作品,一方面在展場的現有狀態下進行現地創作,另一方面也在園區與都市、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中間接折射出不同的觀察視角。吳燦政、凌天、陳曉朋、莊普、蕭有志與泰國藝術家阿農.南堯(Arnont Nongyao)的作品則從「地方」的概念切入,以不同媒材撫觸城市的建構系統,以不同的感官紋理指出個體與城市公共空間,甚至個體與家屋的私關係。在實用主義之外,藝術如何以創造性的角度介入空間和環境的歷史,我們是否可以在不同層次的地方意義下,重新討論我們所在的現實狀態?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1/610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伴隨台灣藝術文化進程二十周年,《第20屆台新藝術獎》以多元創作形式體現跨域疊合與當代語境
2022-07-22|撰文者:林侑澂16165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998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2022-07-01|撰文者:台新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57
當代繪畫的模樣 —— 短評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2024-03-19|撰文者:莊偉慈9817
台北當代藝術館「Signal Z」:以Z世代的藝術視野,探索當代社會中各種流動現象
2023-07-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69
建築的 Folly 與藝術的裝置:「勒法利計畫」中交雜的擴展場域方法論
2021-08-11|撰文者:陳晞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