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撰文者:林暄涵
大自然的美,經常是美不勝收,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天地萬物間和諧的律動,不分彼此的相互交融共存,讓人感佩上天神奇的造物。而我親愛的夥伴林靖子,她的繪畫總是試圖捕捉大自然間彼此交融的那一個令人動容的瞬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項任務。前幾天收到她剛完成的新作,我想她又再度完成了一項艱困的任務。
圖說:林靖子《水邊-I 》膠彩·高知麻紙,116.5 x 290 cm,2022。
《水邊-I 》,帶領觀者進入一片樹林。我從正面走進去,該先往左還是往右走呢?忽然間,我看到右上方的藍色月亮,我,順著它往右邊遊走,然後我看到了正在食草的牛隻,也看到躲在樹旁的小男孩。我的心雀躍了起來,因為在這一個美得不像是現實的幻境中,我找到了一處靈魂可以好好休憩的地方。空氣、湖水、樹木、月亮,以及你和我,我們在這裡相聚,我們在這裡擁有彼此。這就是林靖子的繪畫。她所創造的畫面都是透過她的心靈再造的風景,不僅氣質優雅而且有著獨一無二的靜謐和純淨。
圖說:林靖子《水邊-I 》作品局部。
來自日本的林靖子(Yasuko Hayashi, b.1974),畢業於日本頂尖的東京藝術大學的日本畫系。她以優秀的成績拿到碩士學位,作品當時獲得學校和日本企業收藏。畢業後的她大概花了3-4年在歐洲和亞洲進行了深度之旅後,回到日本家鄉後即開始了以專業創作維生的畫家生涯。
她和涵藝術的緣分起於2009年。我在一位日本朋友的介紹下看到了她的畫,我被她作品中散發出來的空靈的力量震懾,於是我毫不猶豫的成為她的經紀人,而她也全然的相信我,將當時在日本所有的創作,大約30多幅都寄到我這裡來。雖然不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但是我們透過她的作品而心意相通。當時的她,由於無法融入日本的藝術市場,所以是頗為困惑的。林靖子的性格極為安靜含蓄,不太會說話,更無法用語言解釋自己的作品。但是她當時遇到的幾家畫廊都要求她陳述自己作品的內容。她都只能回答:「我要說的話都在畫上面了⋯⋯」
圖說:林靖子《水面》膠彩·高知麻紙,50 x 72.7 cm,2022。
因為這樣極其安靜的性格,林靖子經常在創作過後就短暫地喪失說話的能力。據她所說,她會忘了怎麼說話。《長夜》帶來的是一個銀河世界。漣漪、月亮的倒影,以及掉落水面的星星,它們都是這藍色時光的主角。而畫面不斷往上延伸的似乎是通往天堂的石階,將我帶往另一個世界。我行走著,也為即將迎來的未知感覺而欣喜。此刻,無聲勝有聲,除了我和這一片宇宙外,一切語言都是多餘。
圖說:林靖子《長夜》膠彩·高知麻紙,116.7 x 116.7 cm,2022。
她對月夜有著特別的情感,所以我們在她的作品上都可以看到月亮的蹤影。對她而言,月亮總是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高掛天上的月亮是她生命的明燈,引領著她渡過許許多多的夜晚。《鐘聲》:一幅月夜的交響樂。向著高空彈跳的魚群似乎在為生命歡呼,飛翔的海鷗、岸邊的古宅,電燈照明下的小女孩,他們為這一個片刻建構了一則生活的故事。我不禁思索著這一個像是回憶中曾有過的一些片刻。也許在威尼斯,也許在外婆的家,也許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這本書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學功力就在於他將記憶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後所創造出來的美好詩篇,它們像是真實地,但又是過往的,無法分辨的虛實交錯非常的有魅力。
圖說:林靖子《鐘聲》膠彩·高知麻紙,72.5x116.5 cm,2022。
林靖子不斷地渴望捕捉大自然裡用眼睛看不到的、聲音聽不到的無形之物,並將其放在記憶深處不斷地回想。而最終淬煉出來的就是這些神奇地、夢幻地,令觀眾陶醉其中的一幕幕再造的風景。
REACTIONS
2
1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一位烏克蘭女性藝術家的自白: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 Natasha Perekhodenko
2022-08-15|撰文者:文: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譯:林暄涵 Metra Lin2662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