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撰文者:盧澤霆 / 絕對藝力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人透過現實的屏幕,得以窺探虛構的宇宙。像素,作為組成點陣數位影像的最小單位,每一個小方格排列構成了人類觀看影像的輪廓。所謂的像素尺寸是虛擬的,只存在於數位世界中——因此在現實世界拿著一張紙或一塊布,説這張紙是多少乘多少像素,這樣的描述方式只存在於虛擬中。而「延伸」似乎是一種性能探測,如同在智慧型手機螢幕上不斷滑動螢幕的手勢,既可放大至圖片中每個顆粒光點,也可縮小至雲端相簿的拍攝紀年排列——這指觸之間正好包括了人類科技文明的腳步,也揭示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所造就的大數據時代。面對AI,陳姿尹似乎更想在其作品中測試其能耐,透過作品表現AI的有所為與無所為的部分。
「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展覽現場照。圖/絕對藝力提供
人工,之於「合理」的觀看
《移除月球》這件作品中懸掛著一幅夜晚街景的月亮影像輸出,而影像中留下月亮的輪廓,面貌卻是被挖空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白牆。白牆與畫幅之間,安懸著一顆極其漆黑的球體。透過畫上的空洞,觀者因著畫前視角的移動而形成月亮的陰晴圓缺——特別在相機的螢幕裡觀看,月亮顯得更加地合理。當步伐超出了「合理」觀看的範圍,月圓的空缺輪廓逐漸壓縮成誘人窺探的狹縫,引領觀者一探建構畫中月球的本體——乃是白牆面與黑球體互為襯托的一片天地:白牆似乎成為皎潔的白月光,實現了人們所有對於登月的臆想;黑球化身黑洞,吸引觀者圍觀的運行軌跡,漆黑之中蘊藏著對於浩瀚太空的嚮往。觀者透過藝術家於畫上的缺空,填補出只存於AI之外,「人工」意識之中的宇宙旅行。
智慧,之於「虛實」的抉擇
相比之下,如同身處暗房的《如何使用AI提升照片品質 | Noise Reduction、Super Resolution教學》是一場幕裡幕外的沈浸式體驗。螢幕之外,擺設著教學場景的「擺設」——音響、檯燈、書櫃,以及那本使用於軟體後製的手持搖桿——無用的工具之於有用的「擺設」,這選擇著實有些荒謬但必要;螢幕之內,重複播放著提高照片品質的教學影片——極為流暢的操作講解、討論模板的方格樣式、科技感十足的紅藍打光……這些致敬的影片形式、手法,對應著「現實」世界的網路紅人(YouTuber),不禁令沈浸過「虛擬」頻道(YouTube)的筆者會心一笑。照片中,被稱為「暗淡藍點」的地球只是佔整張照片0.12像素的一顆白點——在AI的降低雜訊技術之初,便被當成雜訊去除,更精確地說,因不符合像素大小,而被填空。在這不足名為像素的塵埃中,透過AI,我們得以接近虛空;卻因著AI的抉擇,我們被填空成一片漆黑。智慧在中文表達中有「深觀而簡擇」之意,或許這場由藝術家策畫弱影像後製的教學中,更想引發的是——所謂「智慧」,人們位於虛實之中,兩端的取捨——恰如地面上方格投影中的光點,擺動於這虛實共構的大地。
「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展覽現場照。圖/絕對藝力提供
名為「像素延伸」的意義
從透過一台相機,「像素」記錄了現實世界的面貌,到透過一台智慧型手機,「像素」引領人們觀看虛擬宇宙的浩瀚。藝術家向我們展示那名為「像素」的宇宙,也向我們揭示身處「像素宇宙」之外的意義。那名為《延伸步伐》的梯子看似一件令人茫然的作品——爬梯的階距延伸至身體無法觸及的尺度,然而「延伸」其實觸及更多的未知可能性,那是對「步伐」——人類文明的指引以及期待。我們不妨安立於此期待、此意識,繼續探索像素宇宙所發出的微弱光點。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 VIP 預展直擊!看見南台灣獨有的藏家面貌,品味古今交會、東西薈萃的藝術能量
泰德美術館「Turner 250」6月來台!「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將於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高達80件真跡
初春走進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感受當代藝術與古都文化的共鳴
忠泰美術館再推跨域實驗性展覽《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邀姚仲涵與吳季娟共創,顛覆跨界合作定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上):協作與合作的力量,奇美博物館的策展之道
富邦美術館推出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首次在台個展!更合作金曲歌后張清芳錄製語音導覽
俄烏戰爭下烏克蘭文化遺產受創,川普政府上任後深陷資金凍結困境
全球當代藝術市場腳步放緩,藝術新秀崛起:Artprice《2024年當代藝術市場報告》摘要與評析
陽春麵研究舍「宇宙探索號.啟航」獲北師美術館第五屆「作夢計畫Dreamin’ MoNTUE」,重探藝術與科學的邊界
北美館新展「黑潮:賴純純回顧展」 集結藝術家近五十年創作藝淬,盛綻生命之存在與變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國際新聞
時事觀點扣留聯邦資金的壓力下 「Black Lives Matter」大幅壁畫遭拆除,華盛頓街區面臨政治現實與象徵性抗議間的權衡
2025-03-18|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