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時事觀點

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由藝術家邱杰森策劃,以「蒙太奇」為題,開啟臺、蒙藝術的對話關係

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邱杰森蒙古藝術協會臺灣文化光點計畫蒙古歌德文化中心

2023-05-0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首度由臺灣策展人統籌,開啟臺、蒙藝術與文化的交流機會

過去七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主要由「蒙古藝術協會」與「蒙古歌德文化中心」合辦,到了第七屆時,首次透過臺灣民主基金會及臺灣駐蒙古代表處,邀請臺灣藝術家洪譽豪參展後,蒙古藝術協會會長ODGEREL O.對臺灣藝術家之策展及科技能力印象深刻,盼透過臺蒙藝術交流提升蒙古藝術家之相關能力。

因而到了本屆則首度結合由臺灣文化部發起的「臺灣文化光點計畫」,其宗旨由文化部駐外據點,及我駐外館處洽海外專業藝文機構及重點大學締結夥伴關係,合辦多元深入的臺灣文化主題活動,並成形了「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與臺灣文化光點計畫」,邀請臺灣藝術家邱杰森擔任策展人,辦理公開徵選與策展,擴大邀請臺灣藝術家姚瑞中、凌天、范瑄、梁廷毓、超級浪藝術團體(蔡士翔、林思瑩、賴佩君、洪譽豪)、法國旅臺藝術家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及日本旅臺藝術家鈴木貴彥等人共同展出。

獲選藝術家則有正在蒙古駐村的德國藝術家Katja Brinkmann、美國藝術家Willliam Materson與John Wells、蒙古藝術家Enkh-Amar Gantulga與Sergelen Batbayar、Gerelkhuu Ganbold、Soyol Bold、Mend-Amar Baigalmaa等,本藝術節匯聚了六國共十六位藝術家,一同參與今年的「蒙太奇」盛會。

展覽將於5月23日至30日呈現,以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中心知名札那巴札爾美術博物館(Fine Arts Museum of Zanabazar)為主場館,另有作品於紅色之家創意中心(Red Ger Creative Space)展出。本屆藝術節的閉幕活動將由洪譽豪、莫珊嵐、Willliam Materson與John Wells,在360度環型表演藝術空間的白岩中心(white rock center)展出。同時開啟策展能力工作坊,培育蒙古藝術家策展能力,及規劃多場學術講座,為當地的藝術家及年輕學子提供認識新媒體藝術新知的管道。

參展藝術家姚瑞中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參展藝術家梁廷毓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數位媒體時代下,由多方資訊拼裝成的「生活蒙太奇」

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以「蒙太奇」為藝術節命題,當前科技的飛速發展,數位媒體早已成為我們獲取資訊的主要管道,卻也讓我們的日常產生許多資訊斷裂。來自各方的訊息堆疊組合而成的「拼裝生活」,無遠弗屆地影響與滲透我們的線下生活,在無形之間,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產生了複雜依存關係。而「蒙太奇」作為本屆藝術節的總體概念,從個人經驗與日常的環境空間出發,延伸至信仰與精神性的思維與文化活動,思考如何呈現出一個當代的蒙太奇景緻,並個別分支了四個項目探討,包含蒙太奇景(Montage Landscape)、蒙太奇神(Montage Spirit)、蒙太奇語(Montage Language)、蒙太奇形(Montage Form)。

「蒙太奇景」(Montage Landscape)探討了在地理現況中,臺灣與蒙古同屬亞洲版塊上,但在地理、氣候、空間、人口、社會與文化等諸多客觀事實具有著極大的差異性。因此,藝術家透過各種表現形式去想像、拼接與組裝幅異地風景,建構了一座連結想像世界與現實環境的橋樑,當我們通過這座連結兩地的橋樑時,可以看見由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與觀點所建構風景。

參展德國藝術家Katja Brinkmann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參展日本旅臺藝術家鈴木貴彥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在現代物質社會中,消費似乎成為了促進經濟成長的主要活動。「蒙太奇神」(Montage Spirit)回應著當我們追求物質進步的同時卻往往忽略掉的生活的精神性存在。然而,我們的精神性、信仰與傳統價值等,在今日仍有其重要性,藝術家以田野調查、文件與檔案等元素,思考一個具體化的精神世界,進而反思當前的物質生活。

「蒙太奇語」(Montage Language)象徵著世界語言種類繁多,造成人們交流上的層層阻礙。如今,電腦科技帶來的數位語言似乎讓我們的溝通逐漸扁平化、同一化,而藝術家透過數位語言創作,形成某種造形語境,這類形式的資訊敘述(information narratives),建立起彼此對話的基礎,藝術創作結合了數位語言成為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蒙太奇形」(Montage Form)則試圖將當前社會環境充滿了許多數據與碎片化的資訊,而現代社會的抽象化程度,更甚以往。藝術家以不同創作視角進行創作,產出有別以往傳統的造形語言。他們以蒙太奇手法,創造了特殊的造形語彙,並從作品的形式與意涵中了解到藝術家對世界的立場與態度。

參展藝術家凌天&范瑄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參展藝術家John Wells 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從上述蒙太奇的四種組成觀點中,本次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與臺灣文化光點計畫,企盼人們在生物動能與實體空間的限制中,突破虛擬和現實,以一種跳躍式的觀點,不斷地創造視覺語彙進行交換、重組、拼裝與流動,當代世界的佈局並非要透過形象化或寫實主義,而應是藉由圖表、影像、模擬的方式建構。藝術家在科技(工具)、人類(身體)與精神(思想)連結中尋找線索,建構一種超越既有形式門檻的視覺平台,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抽象世界。

各國藝術家透過創作啟迪我們的當代視覺文化,進而反映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景況,建構起當代異國的想像,一起參與本次的「蒙太奇」盛會。

參展蒙古藝術家Gerelkhuu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參展蒙古藝術家Enkh-Amar作品。圖 / 藝術家提供。

關於策展人

邱杰森(Chiehsen CHIU)生於桃園市,曾任桃園众藝術總監,現為藝術家、視盟理事,並策畫過北美館X-site計畫《爆炸容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超編碼—地理圖/誌的當代藝術測量術」、北投九號「當代式#1:迭奏」等展覽。畢業於法國蒙彼利埃高等美院Beaux-arts de Montpellier,2016年取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形藝術表現文憑(DNSEP)、2014年法國國家藝術表現文憑(DNAP)、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士,輔修美術系。

其創作長期關注人文地理圖在現實環境產生的異變與約化狀態,透過檔案、紀錄與觀察,逐步探索人在地圖與地誌中的關聯性。 依循其身處的現實環境並且研究其文化的脈絡,如建築空間、文獻檔案、感知狀態等,邱杰森投以自身對於環境的主觀創作立場,在客觀現實環境下交織並行。作品本身的背後隱藏著對於人類思維邏輯與身軀、環境、空間的連結。

策展人邱杰森。圖 / 策展人提供。

關於蒙古藝術協會(Arts Council Mongolia,簡稱ACM)

ACM最初由一群商人及藝術家於2002年攜手創立,並由「蒙古開放社會基金會」(Mongolian Foundation for Open Society,開放社會基金會即著名之「索羅斯基金會」)提供資金援助,其宗旨為透過藝術部門之發展促進社會變革與經濟成長。其活動及內部職掌分工劃分為四大領域,包括藝術展演推廣、社區藝術教育、文化遺產、藝文發展規劃等。協會主要決策機構為其董事會,現任董事(Board Members)包括藝術家、詩人、企業主,以及美國大使、法國大使、土耳其大使;日常會務交由一位執行長綜理。

展覽資訊

「蒙太奇: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Montage: Ulaanbaatar International Media Art Festival
展期|2023/5/23-5/30
地點|札那巴札爾美術博物館(主場館)、Red Ger Gallery、White Rock Center。
策展人|邱杰森Chieh-Sen Chiu (TW)
參展藝術家|Katja Brinkmann (DE)、Enkh-Amar Gantulga + Sergelen Batbayar (MN)、Gerelkhuu Ganbold (MN)、John Wells (US)、Munkhbolor Ganbold (MN)、Soyol Bold (MN)、姚瑞中Yao Jui-Chung (TW)、凌天+范瑄Ling Tien (TW)+Fan Hsuan (TW) 、梁廷毓Liang Ting-Yu (TW)、Hyper Wave(超級浪):蔡士翔Tsai Shih-hsiang (TW) & 林思瑩Lin Szu-ying (TW)、Margot Guillemot (FR)、鈴木貴彥Takahiko Suzuki (JP)、洪譽豪Hung Yu-hao (TW)、Willliam Materson (US)、Mend-Amar Baigalmaa (MN)
講師|賴佩君Lai Pei-Chun (TW)、姚瑞中Yao Jui-Chung (TW)
主辦單位|蒙古藝術基金會、駐烏蘭巴托台北貿易經濟代表處。
贊助單位|文化部臺灣文化光點計畫、蒙古歌德文化學院。
「蒙太奇: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主視覺。圖 / 策展人提供。

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邱杰森蒙古藝術協會臺灣文化光點計畫蒙古歌德文化中心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8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