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3-05-07|撰文者:大象藝術空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大象藝術《象外之象》為主題,參與 2023 年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 12 日至 5 月 14 日,將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展位 E14,集結 13 位來自不同國籍 的藝術家分別為東方畫會的抽象藝術先驅 Weibor Chu 朱為白(Taiwan)、台灣重要 雕塑家 Hsite Sung 宋璽德、台灣跨領域裝置團隊何理 WHYIXD 與花藝藝術家王楨 媛 Queena Wang 與知名的國際大師如藝術家:Richard Serra 里查 · 塞拉(America) 、 Roxy Paine 羅克士‧潘尼(America)、Orazio Bacci 奧拉齊奧‧巴奇(Italian)、 Bernard Aubertin 伯納德‧奧貝坦(French)、Bente Skjøttgaard 蓓特‧絲珂約特迦德(Denmark)、Franco Mazzucchelli 弗郎克‧馬朱伽立 (Italian)、Didier Boussarie (French) 迪迪埃‧布薩里、Koh San Keum 高山琴 (Korea)、Masayuki Tsubota 坪田 昌之 (Japan),共同展出時間跨度從 1967 年至 2023 年期間多樣風格之立體與平 面作品,透過純粹的物質性與不可預期的狀態,在大自然與工業生產的抗衡中, 大膽的將媒材帶入新的視野,挑戰環境與未來生存之議題,藝術家們以抽象鮮明 的個人語彙,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新的形式,於創作路上帶領觀者,尋找澄明 之境,象外之象之路。
Bente Skjøttgaard蓓特‧絲珂約特迦德_ Cloud 0929 ref K64123_ Clay, glaze黏土、釉_46x57x9 cm_2009。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蓓特‧絲珂約特迦德 Bente Skjøttgaard (Denmark, b. 1961) 將自然的物質轉化為 讓人想起根、岩層、水生動植物、雲或龍捲風的人工製品,以釉料起泡和滴落, 引發觀者聯想,將陶瓷帶入新視野,此次展出的作品為實驗物化為有機和感性抽 象的雕塑。
Bernard Aubertin伯納德‧奧貝坦_ Dessin de feu_ mixed media on cardboard複合媒材_65x50 cm_1974。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伯納德‧奧貝坦 Bernard Aubertin (French, 1934-2015 ) 是一位以紅色單色繪畫和 與零運動有關的藝術家,他尋求創造一種超然、無表情的藝術創作方式,曾以焚 燒自己的作品並展示遺骸而聞名,作品曾在德國卡塞爾、威尼斯雙年展等多個重 要博覽會展演發表。
Weibor Chu朱為白_ Dissection_ mixed media複合媒材_50x60 cm_1997。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朱為白 Weibor Chu (China, 1929-2018) 1929 年生於南京,對於線、布材質的運用 特別的掌握與熟稔,作為臺灣戰後現代畫運動的先鋒,主觀與唯心的抽象語言撼 動了世代,勇猛創新的精神亦開拓了現代藝術的新境界,為多元藝術刻畫重要的 改革與蛻變。
Didier Boussarie迪迪埃‧布薩里_Friche Fallow land ref K96185_ Tempera on Canvas蛋彩、畫布_146x89 cm_2010。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迪迪埃‧布薩里 Didier Boussarie (French, b. 1958) 目前生活工作在法國,作品主 要詮釋生活中的風景,片刻和萬物之間的共存,賦予他作品帶來力量和性感,在 他的作品中,物質本身與其他質地、顏色、光的試驗融和成為最重要的元素。
Franco Mazzucchelli弗郎克‧馬朱伽立_ Ritratti di geometrie(Ab1)_ Pneumoestroflesso su tela 泡狀膠 畫布_150x100 cm_2008。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弗郎克‧馬朱伽立 Franco Mazzucchelli (Italian, b. 1939) 義大利戰後當代藝術家, 1960 年代後期開始以大型充氣 PVC,運用動力循環裝置,反覆充氣膨脹而又變軟的作品呈現,將新穎性和及時性融合,傳達對於生命週期、日常生活和死亡的 循環的不安。
Koh San Keum高山琴_ L_Etranger  Albert Camus Pp. 25-80_4mm pearl baed, adhesive, acrylic paint on panel 珍珠珠子、壓克力彩_120x80 cm_2017。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高山琴 Koh San Keum (Korea, b. 1966) 將各種文本用人造珍珠、珠子或織物製成 的抽象繪畫,轉錄成她作品的視覺語言,每個線性和間距表達了可理解的書面語 言。文學內容本身被簡化為編碼的視覺價值,藝術家對文本的觀點和解釋被傳達 為純粹的審美反應。
Masayuki Tsubota坪田昌之_ The wall of self¬_Gesso on Ayous wood, Lead石膏於白木、鉛_50.5x32.5x7.5 cm_2011。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坪田昌之 Masayuki Tsubota (Japan, b. 1976) 以簡單、優雅的雕塑形式聞名,對自 然不可抗拒的存在致敬,並尋找與它聯繫的新形式。作品結合現代主義感和手感, 融合雕塑技術和繪畫材料,並始終以「現代身體與空間的關係」為持續的創作主 題。
Orazio Bacci奧拉齊奧‧巴奇_ DMS 458_ Acrylic on canvas壓克力、畫布_60x50 cm_1967。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奧拉齊奧‧巴奇 Orazio Bacci (Italian, b. 1941) 出生於米蘭,得益於父親繼承下來 的攝影師生涯,他從小就進入藝術家工作室,多年來,他拍攝了盧西奧• 豐塔納的作品,這次展出 Orazio Bacci 1967 年的創作。
Richard Serra里查•塞拉_ Galileo Galilei(1075)_ 1-color photogravure etching一色蝕刻照相凹版印刷_48.9x38.7 cm_2001。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里查 · 塞拉 Richard Serra (America, b. 1938) 是美國雕塑家,以大型抽象鋼雕塑 而聞名,改變觀眾對空間和比例的看法,此外也運用油棒在紙上創作了激烈的黑 白抽象畫。
Roxy Paine羅克士‧潘尼_17441042010  C_ Acrylic on linen壓克力、亞麻布_53x 53.5x 11 cm _2010。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羅克士‧潘尼 Roxy Paine (America, b. 1966) 是美國當代藝術家,以其樹狀結構雕 塑而聞名,將工業和有機融合在一起,作品使用自動電腦設備和機器人技術創作 繪畫,被芝加哥藝術學院、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 收藏。
Hsite Sung宋璽德_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2023_桃花源2023_ Stainless Steel, Painting Ink_不鏽鋼、油墨印刷_186x100x9.1 cm _2023。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宋璽德 Hsite Sung (Taiwan, b.1964) 在感性掛帥且多以具象為主的台灣金屬雕塑 圈中,宋璽德的作品可謂獨樹一格,打破雕塑作為靜態物件的既有觀念,「人」、 「互動」、「感受」成為作品主體之一,從透光處,順著光影的反射交錯,延伸了 作品的氣質與結構。
WHYIXD X Queena Wang 何理X王楨媛_ Alive 1 Beyond the Edge _訂製金屬件、LED燈、微控制器、植物_69.5x42.5x15.4 cm _2023。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何理 X 王楨媛 WHYIXD X Queena Wang (Taiwan) 「何理互動 WHYIXD」創立於 2011 年,為台灣少見的跨領域裝置團隊,成員背景跨足藝術/建築/設計/工程/ 機械等領域,此次和成長於台北、檳城兩地的花藝藝術家王楨媛,透過異材質間 合作之動力裝置作品 Alive #1: Beyond the Edge,探討「物件」與其存在空間關係。

「潛藏的詩性美學」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暨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 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由THE ART ASSEMBLY統籌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品牌:「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於今年5月再次登場,2023年邁入第四屆的博覽會計有海內外90家畫廊參與,在四大展區/主題下,開展出新的交流可能。
薈萃東西方的90家畫廊中,僅有12家來自臺灣,顯見「台北當代」聚焦「國際交流」的展會主軸。此次,我們榮幸邀請參與其中的「大象藝術空間館」鍾經新女士與我們暢談這次參展的期許,並分享她身為畫廊領導者、藝術藏家及協會理事長等多元角色的藝術觀點。

藝術版圖開拓,國際視野的養成與實踐

連續兩年參展「台北當代」的大象藝術空間館,對於熟悉藝術圈的人而言,或許並不意外,因為十幾年前大象的藝術足跡早已遍及瑞士巴塞爾、邁阿密、洛杉磯、紐約、馬德里、倫敦、摩納哥、韓國光州等地,足以證明其畫廊的品牌身價與實力。2007年,鍾經新在臺中成立大象藝術,短短三年便已踏上國際市場,在與國際藏家、藝術家的深度交流下,培養出她既敏銳又獨到的國際視野。
一路走來,鍾經新和大象藝術藉由持續不斷的步伐調整,拓展了畫廊的藝術版圖與多元性。鍾經新分享,其經營理念不僅要從「藝術史中挖掘藝術家」,也期盼藉由她的推廣,讓更多極具才華的新生代藝術家,有機會進入藝術史的記載。樂於挑戰「不可能」的她,深知身為開創者的困難,長年來不斷奔走海內外積攢能量,匯流多方資源,一筆一墨地為臺灣的藝術與畫廊書寫出嶄新篇章。
因此,她在卸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後,延續其長年培育藏家的主張,著手成立了臺灣第一個集合藏家與藝術家的「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透過新形態的聯盟形式,持續推展藝術的影響力,至今,已有近90餘位會員的響應。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企圖與推廣-創新形式的挑戰

2021年何理互動WHYIXD創辦人葉彥伯於Art Taipei大象藝術空間館展位展出作品「Channels 」合影。 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2023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鍾經新帶領的大象藝術集結12組藝術家作品,匯集廣泛的創作視角,媒材橫跨繪畫、雕塑、裝置等不同類型,以《象外之象》為主題,呼應大象豐富、多元的品牌形象。
攤開這次大象的展品名冊,作品大部分來自鍾經新長年於國際博覽會中尋獲的個人收藏,彰顯出其身為藏家的豐厚實力。同時,她也不忘畫廊主的身分及任務,藉此將大象的兩組臺灣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期待能激盪出不同的可能性:分別為藝術家「宋璽德」的雕塑創作,以及由藝術團隊「何理 WHYIXD」與花藝師「王楨媛Queena Wang」融合「人造物與植物」的實驗性裝置藝術。
WHYIXD團體照。 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藝術圈的人,可能對於何理還不太熟悉。」談及和年輕團隊「何理」的合作,鍾經新如此表示:「2011年成軍的何理,跳脫一般藝術家的發展途徑,從藝術的邊緣與交界作為起點,再一步步地進入到藝術的核心,但這並不代表何理的作品就不具國際視野與藝術價值。」鍾經新並且分析,何理具潛力的藝術特質包括其作品的完整性與細膩的品質、勇於媒材的嘗試與創新、不受藝術框架及規則綑綁的精神等,並在2020年成為北美館X-site計畫第一個奪得首獎的「非建築」團隊,驗證了她獨具慧眼的美學觀點。
以何理這次在「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的展出作品《 Alive # 1:Beyond the Edge 》為例,靈感來自「城市地景」,團隊企圖將「日常」中內化的空間與時間,透過「人造物與植物」的實驗,突破過去多以科技、機械媒材作為元素之創作取向,重現日常的有機性流動,帶領觀眾覺察其中潛藏的詩性美學,這種大膽的創作方式,恰如其分地呼應了鍾經新口中「何理那種不斷挑戰、實驗的創新精神」。

國際視野的在地化,以藝術為畢生志業

回顧超過30年的藝術生涯,鍾經新細數其間各階段的心得,她從藏家身份進入到藝術界,經歷了臺灣畫廊產業的龍頭代表-畫協理事長四年的經驗,及進階到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的藏家代表,她在推廣藝術上絲毫不顯疲態。凡事親力親為的鍾經新,靈活地轉換藝廊領導者、藝術藏家及協會理事長等多重角色,也為她贏得藝術圈內的肯定與信任,這一切源自於她不服輸的堅毅性格。
「我喜歡接受挑戰,凡是被認為不可能的,越能激起我的動力。」因此,她在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任內,每年為Art Taipei定調出不同的當代藝術主題,更擘劃出版「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讓展會除了作為藝術展售的交流外,更具論述性與深度,打開藝術展覽的影響力與討論度。
在這條充滿挑戰的藝術道路上,她仍不斷精進與學習,樂於接受新事物並正面迎接新科技的發展與挑戰,鍾經新認為:「藝術最重要的是保持你自己的鮮活度,你跟這個世界不能脫軌,才能有創新的活力。」──這樣的心態,也反應在她身為畫廊經營者的思維,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與新生代藝術家的交流和互動,建構出更多元的當代藝術視野。
鍾經新對藝術流露的自信神情,是整場談話過程中最貼切的註記,她為藝術家們的靈光之作提供了舞台,在掌聲響落的同時,時而扮演著導演角色,提供支持與引導;時而化身為觀眾,竭力為藝術喝采。未來,可以想見,我們仍能在當代藝術的不同場合,看見鍾經新從容地踏著輕盈步伐,在藝術的道路上持續留下前行印記。
2023「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主視覺。圖/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

【2023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

展覽期間:2023.5.12~2023.5.14
VIP 預展:2023.5.11(四) 14:00-17:00 
展 位:E14
藝 術 家:
Bente Skjøttgaard 蓓特‧絲珂約特迦德 (Denmark)、Bernard Aubertin 伯納德‧奧貝坦(French)、Weibor Chu 朱為白(Taiwan)、Didier Boussarie 迪迪埃‧布薩里(French)、 Franco Mazzucchelli 弗郎克‧馬朱伽立 (Italian) 、Koh San Keum 高山琴 (Korea)、 Masayuki Tsubota 坪田昌之 (Japan) 、Orazio Bacci 奧拉齊奧‧巴奇(Italian) 、Richard Serra 里查 · 塞拉 (America)、Roxy Paine 羅克士‧潘尼(America)、Hsite Sung 宋璽德 (Taiwan)、WHYIXD X Queena Wang 何理 X 王楨媛 (Taiwan)
地 點:台北南港展覽館 1 館
地 址:11568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 1 號

REFERENCE

2023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 公佈 90 間參展畫廊名單及藝術計畫亮點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3 公佈更多精彩藝術計畫

大象藝術空間館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象外之象潛藏的詩性美學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廊現代藝術策展

《東方畫會收藏特展》的輝煌作品正於大象藝術展出中

2024-06-18|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