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3-02-2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謝鎮逸

 概念暨編導 周曼農|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概念暨編導 周曼農|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即使閱讀過眾多推理小說,但我們如何進入偵探的內心世界、理解推理的邏輯?探測真相的手段,是否也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感知一樣浮動不安?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周曼農的作品《偵探學》歷時七年,走過書寫、文件、裝置等多種媒介,終於在2022年的大劇院中完成了一次調度所有感官的整合展演。觀眾穿過廊道、卸貨碼頭、進入升降平台,最後來到大劇院舞台,遊走於一個個偵探的房間、穿過巨大反響板,時而就近端詳周遭裝置,時而眺望遠方閃現影像。最後走下舞台、在觀眾席中瀏覽一個又一個散落各處的空間模型。過程中,冒現的光影與線索,都暗示並指引著觀眾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體驗、預備著待開啟的五感。

從閱讀偵探到洞澈偵探 

自陳是偵探小說迷的周曼農,童年就開始閱讀偵探小說、觀看偵探影集,著迷於兇手是誰、真相為何的解謎過程。後來逐漸發現,對她而言更重要的其實是每個偵探對於案件的執著。「為了追蹤那些蛛絲馬跡,偵探們被激發出的敏銳觀察幾近偏執,又或為了貫徹自身的信念,致使他們開始進入善惡混淆的狀態。」 
她對偵探的心理狀態與精神世界感到好奇,甚至覺得這些行使正義的人物,在性情古怪之餘,為了追查真相也不擇手段,像是偷窺、跟踪等接近犯罪的形式。此外,偵探小說為了帶領觀眾進入情境,行文描寫中不盡然是為了服務推理過程,而是有不少溢出的部分,譬如對於大自然與空間極具感官性的描寫。這讓她意識到,偵探小說其實很常跟沉浸的空間刻畫相互共謀。

精準計算與感官調度 

燈光和影像變化、聲音和語言流動、機械、物件和演員交替組裝……周曼農坦言,在這個名副其實的技術劇場中,能與一眾優秀的團隊共同打造出幻覺與場景使她安心不少。在確認好工作模式後,依據規劃好的動線,一個一個空間進行討論,「偵探學以偵探之名,希望觀眾穿過這些如夢和潛意識的場景時,成為自己的偵探,反饋出自己的想像與敘事…因此不能給予太多複雜的訊息,一旦要駐足下來停看聽,就有可能錯失移動的時機,訊息太滿、東西太多,會來不及吸收,所以以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內容來給予訊息,並以適度的留白,畫龍點睛的方式,讓大家可以自行去發展和串聯,才可能激發更多想像。」 
如此一來,在演出過程中觀眾需要接收多少訊息、每個環節的指令如何下達等細節都必須精準到位。「場面調度」在這裡不只是一個劇場中導演如何安排畫面感的用語,在如此的沉浸式劇場裡,更是攸關對觀眾身體與感知的調度。每個機械升降、影像投放的運動、聲光視效的改變,以及透過這些調度,讓觀眾的體感隨之張馳有緻,在放鬆與保持注意力的平衡下擁有更多體驗。而這些也都考驗著團隊的細緻合作,以及作為編導的整合能力。畢竟,每個指令的時間一旦有其增長或縮短,而任何環節的設計修改都可能牽一髪而動全身。

不同空間尺度的沉浸 

在《偵探學》的場景調度下,觀眾要如何遊走在不同尺度的空間概念裡,則要回到最根本的核心「沉浸」。周曼農提出兩點關於「沉浸」的想法,首先是「在外部擴張的同時,觀眾的內在也必須被擴張,想像、記憶、日夢…許多不明所以的感觸和擾動,和都有機會因此湧現。」另一方面,她提到現今人們身處極端後設的時代,「我們對影像、訊息的製造與變造極為敏感,總會後設性地思考這些是如何被製造。也因此,人們已無法滿足於只用單一視角看待事情,沉浸因此不僅是單純的、無距離的浸入,也同時讓觀眾在各種觀看的給予和引逗中遊走。」 
團隊將劇場建築與機械結構、物件轉化為空間的一部分,讓觀眾看到場景的同時,也看到形成場景的變化過程。對周曼農而言,有三種層次的空間尺度蘊含在《偵探學》中,首先是微觀的模型,觀眾如何藉由這些模型的引導,掌握到觀看的角度變化,並喚起另外一種對空間的想像與知覺記憶;第二層次則是發生在真實空間裡的所有事件;最後則是作品與場館的討論協商,如何以不同概念擾動正規演出空間,創造新的可能。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2/630

第21屆台新藝術獎偵探學周曼農台新藝術基金會台新獎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臺中市立美術館與城市的跨域對談:開館前系列講座開放報名中

2024-07-24|撰文者:臺中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