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
編創暨舞者 李貞葳、編創 法庫亞.佐坦 © Maël G. Lagadec
每個時代有其獨有的病癥。三年多來的病毒席捲,為每個人創造了獨有的時空,有的經歷失去,有的得到喘息,也有在此時,更清晰地辨識了另一個癥狀。李貞葳和法庫亞.佐坦在疫情期間,感知身心倦怠對自己與同代人的席捲。如同英文語意Burnout的意象,是積極後的殆盡,是崇尚成就與生產的社會裡,自我擠壓與耗竭後的欲振乏力。
身體的拆解、拋棄與重構
「它是一個社會現狀,但好像理所當然的成為成功的徽章。忙碌似乎代表事業成功、生活豐富,可是你的精神、身體,卻反射著一個完全相反的狀態。」李貞葳思索,倦怠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表徵,農業時代的身體勞作,工業時代的機械化勞動,再到當代訊息生產與接收的爆炸,作為身體工作者,如何從身體的耐受極限,開啟並連結向精神的探討,便是她與法庫亞.佐坦發展《崩-無盡之下》的切入關照。
三位女性舞者的編制,初成微型社會的最小結構,但《崩-無盡之下》的肢體發展,卻始自舞蹈身體的拆解拋棄與重構。李貞葳和法庫亞.佐坦的肢體研究從日常勞動身體開始,細細拆解清潔、粉刷、開關容器、拋接重物等諸多動作,感受每個動作裡所參與的肌肉支撐與身體分配差異,以及疲勞後身體必須採取的調整與轉化。他們把這些動作當作建構舞作裡身體使用方式的參考起點,再一次次將身體推向界線。「我們常常把自己逼在『快要受不了但還是撐著』的臨界點(tipping points),但在每一個臨界點上,為了要找身體的出路,我們就會再轉換,然後再到達另一個臨界點。」身體的極限,同時也推動著思考,「過程中我們也思考這個身體架構的模型(archetype),如何在轉換中一直被塑形。像是在捏黏土,可是在每個過程中,我既是被捏的那塊黏土,同時也是捏黏土的那個人。」身體與思考的探測如同次次將自己逼入死巷,一口撞上牆面後卻又探得出路。三人舞者組合時,舞者的身體則如齒輪工具,每個肌肉的運轉都拎起了彼此的關係。
李貞葳說《崩》是她與法庫亞.佐坦最精緻細編排的作品之一,其身體美學採取的路徑,跳脫了裝飾性而追求真實原始,「當三個人組合起來,彼此都有了功能性,為了讓彼此運作而存在。」動作間緊密扣連,放倒、支撐、札根⋯⋯環環相扣,每一步的啟動,都服膺了另一個動作的存在。
從身體望見精神的宇宙
《崩-無盡之下》舞作從呼吸開始,緩緩建立為更大幅度的張縮與推動,舞者從獨立到彼此推動,最後互扣糾纏為無法動彈的身體,拉扯轉為片刻的靜止與互為撫慰,然而在聲響的鞭轉下,又進入了下一輪的舞動,三人從互為扶持再組織成新的力場,和似來自外部的一股股力量反覆拉扯、衝撞、推動,最後在聲響包覆中,舞者在黑暗裡靜止,崩的歷程終歸於點點微光閃爍——可以是無邊絕望,是被擠壓為破碎片片的自我,也可能是暗夜裡的溫暖星火無盡。「你常需要先看到黑,才能發現白。某種程度這也是一個我們想要拉出來的對比,當你看到身體、精神的脆弱,也會體悟這個人性的社會關係裡,不只有功能性,其實還有情感關係。」身體與精神勞動的個體,服膺著共同體的運轉,然而渺小個體層層架構出階層,背後仍有情感的網絡鋪展。
《崩-無盡之下》的建構是李貞葳與法庫亞.佐坦,以及舞者對身體的一次次解鎖(unlock),過程中包含對熟悉舞蹈身體的挑戰與劇烈解構,也屢屢必須克服對身體美學的定義衝動。「創作過程中,概念很清楚,我們卻需要創造與尋找一個不被說死,卻仍可被辨認的身體語言,然後透過那個語言,講出自由的話。」編創者模塑著身體語言的無限,歷程既誠實、困難又過癮,觸碰著當代生命難題,也拉展出精神的宇宙。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2/631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