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
藝術家 許雁婷、温思妮、曾彥婷、陳名義|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對於一地的美好想像,人們總以願景稱之。理想前程裡有建設的憧憬、發展的美夢。長期被定位為工業發展重地的高雄,是台灣石化產業的起源地。其臨海工業區更座落著煉油、煉鋼廠房,發電與貨櫃中心。這裡是俗稱的「沿海六里」,包含了大林蒲、鳳鼻頭,以及曾被分割成軍事用地的邦坑仔,也濃縮了城市經濟發展進程與居民生活理想的斷裂。
沿海六里的變動脈絡
曾彥婷自2020年發起的創作計畫《咱的塑膠夢》,討論石化產業在台灣的複雜脈絡。2020年下半,她關注到高雄臨海工業區大林蒲遷村計畫,決定將創作的關注,面向這座台灣石化發展史的重要都市。大林蒲遷村計畫源自原生聚落在石化產業發展後的居住品質難題,「我想在這個聚落還沒有消失之前,趕快過去看一下,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邊做些什麼。」曾彥婷找來高雄在地的洄遊式創作集温思妮共同合作,再加入同樣擅長田野調查的聲音藝術家許雁婷,而於高雄求學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陳名義則以實習生身份加入田野工作,最後亦參與了創作歷程。
創作從田野調查展開,團隊在近兩年的時間裡,爬梳新聞與文獻,走訪現場,與不同機構、業者、居民、運動者、藝術工作者對話,嘗試理解事件之間的關聯,組織成不斷變動的巨大脈絡。温思妮說,「過程中,不管是我們遭遇到的事情,或是我採集到的故事與見到的在地生活,都讓我們好像無法梳理出一個所謂的事實,因為,每個人的事實都是不一樣的。」不論是遷村、工業區或是開發計畫,看似理應誕生於縝密的國家政策思維,但團隊越貼近現場,卻在諸多破碎敘事裡,看見種種矛盾,與不斷變動的脈絡。虛實交錯的敘事,連結向一虛構文體的標題,曾經受邀代言高雄城市文化產業的小說家瓊瑤,其言情作品《六個夢》化為創作命題。沿海六里有了夢的隱喻,團隊再回頭思考,要透過作品,帶觀眾進入哪些現場。曾彥婷說,「一開始雖然還不知道作品會長什麼樣子,但我們從很早的時候就有一個目標,是要把觀眾帶到那邊去。」
滋味雜陳的旅行路徑
對觀眾親臨現場的追求,於後發展成《沿海六個夢》以旅遊為形式的現地演出。觀眾在左營高鐵站集合後,搭上團隊安排的遊覽車,沿著橫跨市區的石化管線路線移動。期間,在地房屋仲介與2014年氣爆見證者分頭上車,以房地產市場與災害經歷,為高雄的都市發展提供切片。車子行進臨海工業區,在許雁婷所創作的環境聲景中,穿梭於龐大廠房與煙囪間,經歷沿海六里居民每日生活路徑。車子再抵南星計畫以建築廢料填土的基地,從耳機中聽見南星計畫化身第一人稱敘事的四十載歷程。再駛向沿海六里,觀眾認識了在邦坑仔經營製香工廠的在地居民,走上他自家頂樓,眺望工業廠區如焚香般的煙囪裊裊。在鳳鼻頭鳳鳴宮的廟埕,陳名義以布袋戲為觀眾搬演一齣鳳鳴宮土地公的傳說,再以籤詩試解神與人的茫然命運。最後,觀眾抵達大林蒲,以一份畫有不同主題的地圖按圖索驥,探索聚落地景、行業、歷史、信仰與潛藏於中的創造力。返程前,眾人將走上雙園大橋,眺望有高雄曼哈頓之稱的林園工業區夜景,在全暗燈光與震耳欲聾的磅礡史詩音樂中前進。部分場次的觀眾或在此時,於車內依創作者的歌單唱起卡拉ok,為旅程劃下滋味雜陳的句點。
《沿海六個夢》的創作朝向開放,歷程也不斷轉化。過程中,創作團隊除了協力田調,依創作專長各司其職,也各自帶入自己對議題的持續反芻。陳名義坦承自己權衡了想為在地帶來改變的批判心態,以及為了讓作品得以更柔軟溝通所必要的表達。許雁婷則說自己接納了創作者在議題千絲萬縷脈絡前的無措,讓自己在計畫發展的路徑上安心順流前進。温思妮提及拉長的田野裡對創作者的能量調節,也強調作品需鬆綁對談論議題的執著。從物件劇場的舒適圈出走,曾彥婷則翻動了自己一直以來與世界接觸的方式,踏入他人的生活並傾身聆聽。「我們一直提醒自己,在做的事情不是要販賣自己的價值觀或立場,不要再現或幫他人代言。我們希望他們可以自己來說說想法、生命經驗與立場。我可以不同意,而他們之間在講的事也可能是衝突的,但我覺得沒有關係。這就是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必須要面對與正視的事情。」咀嚼城市命運的複雜滋味,創作者挑戰也持續地面對自己,在之中覓得自己的位置,以連結向更多的他者於他方。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2/633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