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謝鎮逸
編舞暨場面設計 王珩、導演 李承叡、編劇 李承寯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戰爭一旦爆發,原本一個活生生的人,上了戰場以後就變成了一個編號、一個數字、一個人口、一個人頭。被戰火炸得支離破碎的殘肢斷臂,要如何重新找到彼此、一起回家?
複象公場2022臺北兒童藝術節演出的作品《回家》,故事結構雖然簡單,但很顯然不是一個只給兒童觀看的簡單作品。結合偶戲、默劇、物件、光影、音樂音效、舞蹈等多種豐富的魔幻元素下,沉甸甸的戰爭敘事與生死題材,雖舉重卻也若輕。
從悲慘敘事轉化到對生存的本能
《回家》從發展劇本到完成演出共歷經三年,編劇李承寯坦承,一開始在建構戰爭故事時一直卡關:「當時讀了很多有關戰爭的回憶錄和書信集,它們對戰爭都有一種很強烈的恨,以及非常悲慘的描寫,讓我的寫作一直困在一種很單向的氛圍裡頭。」但到了第三年剛好發生俄烏戰爭,一篇篇的媒體報導讓他突然想通了。「原來處於戰爭當下的人們,優先在想的並不是自己好慘、好可憐,而是一種『要努力活下去』的決心。」
這種頑強的生命力,促使他思考人如何在悲慘敘事中,還能想辦法找樂子、遁逃於塵世之外。「本來容易變成大是大非的題材,後來在戲劇顧問汪俊彥老師的對話下開始有了更清楚的頭緒。當這個世界產生混亂、模糊性之後,那些被分離的身體部位,如果連怎麼尋找手足都毫無辦法的話,這故事還能怎麼發展呢?於是,『你是同一個人嗎?』這個提問狀態,使得整體故事變得順暢多了。」李承寯說道,當戰爭把身體炸得四分五裂、一切都被破壞,我們還真的找得回我們過去曾擁有的東西嗎?「萬一真的找不回來了,我們又該怎麼面對自己將來可以變成什麼樣子?」
多元素創作與給孩子的畫面感
《回家》創作團隊跨越不同領域,三年的作品打磨時間裡,設計群一直都跟著一起工作。從戲偶的製作、舞台與道具的巧思、燈光的構成、音樂音效等,都在綿密的溝通下共同組裝在一起,最後才得以呈現出一幀幀如詩如畫的畫面。
「從過去到現在的作品,我們一直都在多方合作中尋找交集點,透過不停校正的過程,找出能跟觀眾產生連結的敘事形式。」編舞兼場面設計王珩表示,「我們希望團隊能跟觀眾在當下產生出共同的故事想像,一起去經歷一個旅程。」提及戲偶跟肢體之間的配合,她也感謝偶戲指導薛美華老師讓他們獲益良多。「像是主角只有一隻手,在沒辦法長眼睛的情況下,怎麼讓它去『看東西』,或是怎麼讓它擁有『表情』,真的是極為挑戰。」
對於畫面感的經營,如何有效傳遞訊息給小朋友?導演李承叡非常清楚兒童觀眾不見得可以直接看懂台上的士兵和武器意味著什麼深明大義。「我們用了很多玩具作為一個主體。大家總是說戰爭離小孩子很遠,但其實小孩的玩具都是一些戰車、武器等,所以這些物件對他們來講也不是那麼陌生。所以我們回頭去尋找這種扮演的特質,因為小朋友在玩家家酒時也是一種很常見的遊玩形式。」透過說故事與扮演,去講述一個軍人想要找回自己的旅程,他覺得這兩者本身就存在著一個觀點的平衡。「所以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希望把這樣的畫面種在他們心中,將來他們長大之後,看到戰爭或面對戰爭時,就會有不同的想像和思考。這也是這齣戲作為兒童劇,我們想要去達到的效果。」
在亂世中活下去的決定
雖然《回家》看似拉出戰爭或一整個時代的敘事,但到頭來他們更關注的是在這個時代下的我們到底是誰?我們要去哪裡?身為一個人,我們還能如何跟這個世界互動?這次的演出,即是在上述多種詰問的狀態下,將思考的面向整合在一起。
複象公場成團九年,他們不諱言自身對這個世界偶有悲觀想法。「當到處充滿各種不好的事情、即使世界如同一團廢墟,而我們卻還要每天努力面對」,但他們認為,每個人可以選擇要不要成為在廢墟裡長出的那一朵花,如同戲中那殘缺的一角,努力用自己的力量繼續活下去。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2/635
REACTIONS
0
1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創藝.薈萃—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展覽總評
2025智慧城市展「桃園AI進行市」,透過科技驅動城市發展,朝願景穩健前行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高雄藝術家陳水財、倪再沁、李俊賢與蘇志徹 溯島而遊回家鄉 高美館《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精彩呈獻
2022-11-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