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畫廊主現代藝術策展

YANG ARTS 洋藝術《際遇中的交融》:開放的語境,「一期一會」的藝術經驗

YANG ARTS洋藝術際遇中的交融

2023-06-05|撰文者:李竺恩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或許總有些因意外機緣而開啟的交流,將引領自己覺察新事物的美好。串聯起尋常的生活經驗,YANG ARTS洋藝術空間(下簡稱YANG ARTS)於本季新推出的收藏群展《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選擇從「相遇」的概念出發,和觀者分享一份遇見藝術之美的喜悅。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談起《際遇中的交融》的策畫背景,策展人暨畫廊經理楊善筑 Shan Yang 分享了自身於研究藏品背後脈絡時產生的細膩感悟。出身於藝術史專業,楊善筑提到其工作角色大多時候是關注於「物件」本身,探尋每件藝術作品包含的理念及故事。重要的是,在研究不同作品各自的脈絡時,她也意識到縱使它們在年代、媒材等面向有所殊異,但之中仍可能蘊藏著些許巧妙的聯繫,正等待被發掘、梳理。
 

故在「詮釋作品彼此間的交互關係」之主軸下策畫,本次《際遇中的交融》橫跨戰後至當代時空,匯集如:元永定正(Sadamasa Motonaga, 1922 - 2011)、堂本尚郎(Hisao Domoto, 1928 - 2013)、靉嘔(Ay-O, 1931-)、朴栖甫(Park Seo-Bo, 1931-)、關根伸夫(Nobuo Sekine, 1942 - 2019)、菅木志雄(Kishio Suga, 1944-)、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 1951-)、艾未未(Ai Weiwei, 1957-)及大久保紗也(Saya Okubo, 1992-)、大澤巴瑠(Hal Osawa, 1997-)等18位藝術家作品;藉其錯綜的藝術網絡,勾勒出戰後以來東亞藝術多元並進的發展面貌。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中央畫作為大澤巴瑠的〈Cat〉。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中央畫作為大澤巴瑠的〈Cat〉。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形塑流動的觀看經驗

在展呈規畫上,此次《際遇中的交融》特別地採納非線性的展示邏輯,提供觀者更為寬闊的聯想空間。能自由探察不同創作間的互文關係,從而形塑出更加動態的觀看經驗。策展人楊善筑也表示,「無論有著什麼樣的背景知識,希望來到這檔展覽時可以是在兼具理性和感性的思維下,覺察自身對於作品的感受,並發現這些跨年代、地域的作品它們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連結」。是故,本展並不側重於經由時序斷代,來梳理各藝術派別之間的交互聯繫;而是透過悉心配置的展呈,牽引觀眾閱讀作品在媒材、技法、流派、概念等層面上的異同。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作品關係圖。此圖僅供參考,希望藉由分享作品間的交匯點,邀請觀眾自行探索、融通理解,進而有所欣然尋獲,賦予自身觀展的意義和詮釋。圖 / YANG ARTS提供、楊善筑 Shan Yang 繪製《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作品關係圖。此圖僅供參考,希望藉由分享作品間的交匯點,邀請觀眾自行探索、融通理解,進而有所欣然尋獲,賦予自身觀展的意義和詮釋。圖 / YANG ARTS提供、楊善筑 Shan Yang 繪製
譬如從展場入口處,三島喜美代(Kimiyo Mishima, 1932-)所製的陶作〈No. 80〉說起。以「易碎印刷品」為系列作概念,三島由一貫的手法將報章雜誌等紙質印刷物,透過絹印技術將文字轉印至陶板上燒製定形。藉特殊的形式,向資訊生產氾濫的社會現象提出反思。懸掛於〈No. 80〉背後牆面,新銳藝術家大澤巴瑠的大型畫作〈Cat〉,則由創作過程堆疊出不同於表象的複雜內核。大澤透過對影印機「偏差化」(註1)的操作,將原先的圖像予以變形再於畫布上參照描摹,進行了多層次的再現詮釋。而〈Cat〉相對面更展示韓國藝術家朴栖甫經典的《描法》(Écriture)系列。《描法》在朴氏生涯中有著完整的脈絡發展,此件〈描法 No. 5-78〉則源自藝術家早期的手法特徵。其利用鉛筆於瓷白色油彩上反覆描繪重複性線條,經由身體的勞動行為,實踐精神層面的修行。藉著藝術家獨有的創作表現,前述三件作品皆不約而同地擴及對圖像重複、再製的意義思考。且透過於展間中軸的並置,作出層層遞進的對話。
Kimiyo Mishima, No. 80, 1980. 圖 / YANG ARTS 提供Kimiyo Mishima, No. 80, 1980. 圖 / YANG ARTS 提供
Park Seo-Bo, Écriture No. 5-78 (描法 No. 5-78), 1978. 圖 / YANG ARTS提供Park Seo-Bo, Écriture No. 5-78 (描法 No. 5-78), 1978. 圖 / YANG ARTS提供
又像是對於20世紀蔚為重要的藝術運動「物派」(Mono-ha)之回應,此次展覽亦有不少關照於材料本身的物質性、及立體感表現的創作。除了帶來「物派」代表人物關根伸夫,其以金箔和青銅箔拼製的平面作品〈Inlaid Pyramid〉,以及菅木志雄將自然素材(木料、石塊)結合工業材料(白鐵、鋼)製成的數件雕塑作品。同樣展現金屬的特殊質地,河口龍夫(Tatsuo Kawaguchi, 1940-)於《Relation-Plant / Dandelion of Hiroshima 1995》系列,利用鉛將來自日本廣島的蒲公英包覆於面板中。透過對天然素材的凝結,觸動觀者於被封存的物質性、乃至於當中時空性的聯想。一旁內藤樂子(Rakuko Naito, 1935-)的紙雕作品〈Untitled〉,亦透露著藝術家對於材料及造形的關注。在貌似和諧的編排下,內藤保留了手工生產的不拘特質。藉著小刀或燃燒的線香,切割一束束的日本和紙捲,並將之組構成一幅具立體層次的方形畫面。而其作品包含的身體行為之重複性,更與朴栖甫的《描法》映射出共通關聯。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由右至左分別為:關根伸夫、菅木志雄、內藤樂子、桑田卓郎、河口龍夫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由右至左分別為:關根伸夫、菅木志雄、內藤樂子、桑田卓郎、河口龍夫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Rakuko Naito, Untitled, 2016. 圖 / YANG ARTS提供Rakuko Naito, Untitled, 2016. 圖 / YANG ARTS提供
作品之間幽微的連結,也擴延至YANG ARTS空間對外露面的櫥窗呈現。涵納了石川順惠(Yukie Ishikawa, 1961-)和大久保紗也,二人看似風格殊異,但皆同樣由線條堆疊出層次感的畫作;以及理查德.阿爾德里奇(Richard Aldrich, 1975-)和菅木志雄,分別由其柔和的顏料軌跡,形構著相似消融感的繪畫。在抽象、躍動的畫面佈局下,開啟觀者對於整體情境氛圍的感知。好比作展覽的楔子,隱約地和內部場域照映出彼此交織的聯繫。
Richard Aldrich, Untitled, 2018 - 2019. 圖 / YANG ARTS提供Richard Aldrich, Untitled, 2018 - 2019. 圖 / YANG ARTS提供
Kishio Suga, Edges Out of Motion (縁は動かない), 1988. 圖 / YANG ARTS提供Kishio Suga, Edges Out of Motion (縁は動かない), 1988. 圖 / YANG ARTS提供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櫥窗空間展示,由右至左分別為:大久保紗也、石川順惠、菅木志雄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櫥窗空間展示,由右至左分別為:大久保紗也、石川順惠、菅木志雄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戰後東亞藝術生態的「破格」發展

藝術創作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批判與對抗的途徑。回應戰後東亞地區仍為動盪的處境,本展亦有不少作品包含對當時政經時局的反抗意識。譬如於日本1960年代經常以具爭議性、實驗性的展演形式,挑動社會議論的藝術團體「高赤中」(Hi-Red Center),展場入口處便展示之中成員赤瀨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 1937-2014),其在歷經「模型千圓紙幣事件」(註2)後作出的知名作品〈大日本零円札〉;而對牆懸掛的數件攝影作品,更能見到擅於以角色裝扮為題材的攝影師森村泰昌,其向「高赤中」藝術行動的致敬之作。又或是展出了同為活躍於中國1970年代末「星星畫會」(the Stars)一員的黃銳(Huang Rui, 1952-)、艾未未之創作,透過藝術家的背景,指向東亞各國當時紛雜的社會局勢。
Yasumasa Morimura, High Red Central Action Center 11, 2018. 圖 / YANG ARTS提供Yasumasa Morimura, High Red Central Action Center 11, 2018. 圖 / YANG ARTS提供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由右至左分別為:黃銳、艾未未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由右至左分別為:黃銳、艾未未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另一方面,展覽也突顯了在全球化開始加速推進的時期,藝術家們是如何在跨文化交流的語境下,將當時海外如不定形藝術(Art Informel)、極簡藝術(Minimalism)等流派的概念兼容於自身的文化元素,並融匯為個人獨特的創作語彙。例如曾參與法國不定形藝術運動的堂本尚郎,其代表系列作《連續の溶解》便同時展現了西方嚴謹的解剖構圖,及東方美學強調的氣韻概念。以及受到激浪派(Fluxus)多強調「觀念」的藝術理念影響,日本前衛藝術家靉嘔則經由對色彩的大量實驗,將彩虹漸變的色域表現,發展為自身鮮明的創作特徵。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由右至左分別為:靉嘔、元永定正、堂本尚郎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由右至左分別為:靉嘔、元永定正、堂本尚郎的作品。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針對藝術家致力於突破既定框架的創作理念,楊善筑認為「破格」一詞更能概括詮釋戰後以降,東亞藝術家越發具實驗性的嘗試,也希望此次展覽能匯集多樣類型的創作將如此精神傳遞。故相較空間開幕首檔展覽《芃》對於攝影領域的關注,以及《Human Desire》中呈現不少日本當今矚目的繪畫作品,《際遇中的交融》更多帶來了集中於戰後1950至1970年代間活躍的藝術家創作。且除了對平面類收藏的推廣,更囊括雕塑、陶器、複合媒材等立體類作品。藉由時間軸與形式的跨度,進一步拓展觀眾對YANG ARTS收藏體系的認識。


致力於分享YANG ARTS兩位主理人 Robin Chang 和 Roger Chang 兄弟別具品味的收藏美學,YANG ARTS自成立以來皆以季度型的策展步調,維持紮實的研究工作,爬梳藏品蘊有的豐厚內涵。藉著策展意識,此次《際遇中的交融》同樣發揮「破格」精神,鬆動了制式的詮釋結構,並透過更加開放的敘事語境,為觀者營造一份靜謐、詩性的閱讀體驗。也同時呼應了YANG ARTS空間的經營理念──在優雅、舒適的城市一隅,引領人們從對藝術的造訪中收穫新鮮的啟發。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展場實紀。圖 / YANG ARTS提供、張國耀先生攝
註1|大澤巴瑠關注人際交流中產生的認知差距,並將此概念融入至創作手法。她將身體行為整合至對機器的操作過程,透過於影印機的玻璃面板上滴落墨水,再快速地將圖像影本反覆拖移,印製出輪廓延伸、流動的圖像以用於後續作畫過程。
註2|赤瀨川原平曾因創作〈模型千円札〉遭到日本政府起訴,並陷入數年的訴訟。此事件也開啟不少和藝術言論自由相關的辯論,為日本藝術史上的重要一頁。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 : 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覽主視覺。圖 / YANG ARTS提供《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 : The YANG ARTS Collection》展覽主視覺。圖 / YANG ARTS提供

【Fusion in Serendipity 際遇中的交融 : The YANG ARTS Collection】

展期 | 2023/05/27 - 2023/06/17
地點 |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10-3號
參展藝術家|Ai Weiwei 艾未未、Ay-O 靉嘔、Genpei Akasegawa 赤瀨川原平、Hal Osawa 大澤巴瑠、Hisao Domoto 堂本尚郎、Huang Rui 黃銳、Kimiyo Mishima 三島喜美代、Kishio Suga 菅木志雄、Nobuo Sekine 關根伸夫、Park Seo-Bo 朴栖甫、Rakuko Naito 內藤樂子、Richard Aldrich 理查德 · 阿爾德里奇、Sadamasa Motonaga 元永定正、Saya Okubo 大久保紗也、Takuro Kuwata 桑田卓郎、Tatsuo Kawaguchi 河口龍夫、Yasumasa Morimura 森村泰昌、Yukie Ishikawa 石川順惠
展覽採預約制|預約連結
YANG ARTS 官方網站:連結
YANG ARTS Facebook:連結
YANG ARTS Instagram:連結

YANG ARTS洋藝術際遇中的交融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2

1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