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良、佐佐木千絵雙個展:源於柔性目光的療癒景緻
2023-09-01|撰文者:李竺恩
致力於建築空間中融入生活美學,高雄堅山建設今次和台南索卡藝術合作,邀請台日兩位藝術家:林彥良、佐佐木千絵,於優質典雅的住宅場域內,帶來新一檔藝術展覽「在溫柔的風景裏」。從二人各自描繪的景象出發,以其溫暖近人的畫面,和觀者們分享了一片輕柔、繽紛的舒適情境。
「在溫柔的風景裏」展場實景。圖 / 索卡藝術提供
「在溫柔的風景裏」展場實景。圖 / 索卡藝術提供
「在溫柔的風景裏」展場實景,其中為佐佐木千絵作品。圖 / 索卡藝術提供
來自日本的佐佐木千絵(1976- ),目前主要從事插畫工作,及兒童繪畫課程的教學。但同時,她更是一位喜好走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時常探索不同的民情文化,並以繪畫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而臺灣則是她經常前往的目的地。無論由於旅遊觀光,又或者因工作際遇,至今已來臺二十餘次的她,可說是與這片土地累積下不少深厚的情感聯繫。佐佐木回想早些年甫來臺灣旅遊時,她曾於公園中和偶然相遇的長輩們有著融洽的談話經驗,也因此讓她注意到這座島嶼蘊有的溫暖人情。此後,她便開始透過插畫和文字,將這些人際相處上的溫暖感受而記錄下來。
佐佐木千絵作品〈第一次高雄〉,水彩、鉛筆,80 × 109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藉由這次展覽的機緣,佐佐木也和我們分享了她所看見的臺灣風景。譬如從〈台灣南部的城市〉、〈台灣南部的郊外〉中,可以見到許多在地為人熟知的景點與事物,包含臺南孔廟、高雄蓮池潭龍虎塔、廟會陣頭;或正販賣牛肉麵、雞肉飯、菱角等小吃的攤販日常,及隨處可見的小黃計程車。佐佐木透過其對事物的好奇及細心的洞察,由畫筆將他們一一轉化為逗趣、可愛的呈現。而之所以揀選這些具有熟悉感的元素納入畫布之內,她表示一方面是源於其從中感受到的「臺灣味」;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透過她不同於在地的「旅人」視角,讓臺灣的人們能重新意識到這些尋常不過的景色,它們其實擁有多麼蓬勃、盎然的朝氣。
佐佐木千絵作品〈台灣南部的城市〉,印刷品輸出,141 × 42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接觸繪畫多年的佐佐木,平時善於利用水彩顏料、麥克筆於紙上作畫,並藉由水性媒材的流動表現,於色彩和筆觸傳遞一份清透的質感。此外,她也在這次展覽帶來數幅以壓克力顏料印製的版畫作品,作出更為均質而鮮豔的呈現。對於佐佐木而言,色彩是她繪畫中的重要元素;「人」則是其核心的主題。她表示,這些繽紛的色彩表現正是她對於臺灣地方的印象,代表了在地人們的飽滿活力。而綜觀佐佐木的創作,也可以注意到當中幾乎不描繪著無人之地、僅有純粹自然景觀的畫面。
佐佐木千絵作品〈蝦釣り〉,水彩、鉛筆,80 × 109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佐佐木千絵作品〈很好商行〉30cm (直徑),壓克力彩,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風景」之於佐佐木來說,應是一種貼近人間日常的景象。她亦提到,自身創作的發展某部分是受著「大和繪」、「浮世繪」等日本傳統、經典的繪畫形式所啟發,令她開始關注畫面裏頭不同角色各自展露的有趣互動,並思考著如何以繪畫為媒介,將如此生動、細致的場景分享給觀者。故由鳥瞰視角進行構圖,其作出包羅萬象的開闊呈現,將景觀、建築、甚至是市井小民們的生活百態,微縮、編排至圖面中,進而鋪展出一片熱鬧的民間風景。也讓人們每每閱讀其作品時,都能產生不同的發現和樂趣。
有別於以往的平面形式,此次佐佐木千絵亦帶來紙雕作品,為臺灣熱鬧的民情作出新一番呈現。圖 / 索卡藝術提供
有別於佐佐木的繪畫是廣闊地畫出不同地域的風土民情,林彥良(1987- )的創作則更聚焦呈現源於內心而注視到的朦朧景象。有著景觀學系和創意生活設計系出身的豐富背景,林彥良於畢業後則選擇開始著手經營其插畫品牌「BaNAna Lin 阿蕉」。但在致力商業合作多年後,其近幾年則試著找回創作的本心,開始傾注心力至個人創作的發展,隨自我而真率地表達。林彥良認為,自己一路走來就好似不停地游移、轉換於不同身分之間。不受角色定位而制約自身發展,他的創作亦同樣體現「非典型」的氣質,在虛實交錯的場景中,透過童趣的風格釋放內在的本真。
「在溫柔的風景裏」展場實景,其中為林彥良作品。圖 / 索卡藝術提供
因著不拘泥於框架的性格,林彥良不囿於特定的媒材,其時常將色鉛筆、壓克力、水粉顏料等多種媒材進行混用、組合。因此,他的繪畫過程可說是帶有些實驗性、動態的特質,探索個人生活中熟悉的材料,進而嘗試各種肌理和效果。而對於色鉛、木炭等媒材較為細緻的質地表現,他則藉此結合隨筆畫的概念,延續自小喜好於紙上隨手作畫的習慣,於畫布中添入自身專屬的視覺語彙。故不時能見到如手寫的鉛筆字跡、律動著的線條圖案散佈於畫面當中,及刻意保留下的顏料的刷塗軌跡。林彥良揉合了繪畫手感,進而堆疊、製作出豐富的層次表現。實際上,他亦提到這些細微的速寫筆跡更是種當下生活狀態的標記。好比他常勾勒的鳥兒、飛機輪廓,借著它們總是翱翔於空中的意象,反映自身向世界自由探索的熱忱。
林彥良作品〈Blind Love〉,壓克力彩、水粉、粉彩、木炭、彩色鉛筆、畫紙,39 × 54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題材方面,或許是雙魚座善感的天賦在作用,林彥良平時便習於關注生活歷經的夢境、隨即閃現的「既視感」(déjà vu)等種種發自潛在意識的隱微訊息,並轉化為創作內容的來源。首先是圍繞小男孩形象發展出故事,後續則有狗兒、小兔子等動物角色加入。談及作品蘊含的纖細敘事,他也和我們分享最一開始是源於自身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生活感悟。其以「家」為主旨,討論對故鄉、家人的思念,及那些源於家庭給予的關愛、陪伴和希望。
林彥良作品〈Be Fine〉,壓克力彩、水粉、粉彩、木炭、彩色鉛筆、畫布,60 × 72.5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後續又基於歷經這幾年的疫情生活,在這段難以出外的期間,林彥良更轉向聚焦個人內在狀態的探照。有感於人們好似隨著社群媒體,而過度追求外在形象。這次,他則期待透過個人的繪畫語言,和人們分享認同自我價值的重要。林彥良表示,他是特意將人類鮮明的情感、樣貌,投射至其筆下的動物角色。藉著它們擬人般的姿態及性格,詮釋個體存在的獨特性。並經由一幅幅童話般的情境塑造,觸動觀者內在深處的感知,進而覺察最純淨的自我。
林彥良作品〈Life Can’t Without Love>,壓克力彩、水粉、粉彩、木炭、彩色鉛筆、畫布,60 × 72.5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林彥良作品〈My Best Friend〉,壓克力彩、水粉、粉彩、木炭、彩色鉛筆、畫布,40 × 58 cm,2023。圖 / 索卡藝術提供
透過林彥良、佐佐木千絵二人的創作,可以發現他們所描繪的「風景」,已不純然僅涉及外在、中性的地貌景觀,而是更多關於其意識裡的身心印象。在二人構築出的景象當中,總似乎透出明亮的光線、一片清新的空氣,和具有情感溫度的人際互動。那是種不急於向世界抵禦的態度,而是以細膩的心靈和目光,緩緩地為生活所見留下的柔性註解。
堅山景仰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在溫柔的風景裏」林彥良、佐佐木千絵雙個展
展期|2023.08.19 - 2023.11.14
地點|堅山景仰(高雄市仁武區勇全路105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閱讀齊簡「我用一顆種子創造了樹」-一種詮釋學方法的進路
2020-12-10|撰文者:蕭伊伶6236
「花淼」 小巴 呂英菖 × LUPA 呂紹瑜 雙個展:從生命經驗擷取繪畫語言,透過花與水交織澄清湖畔的景緻
2023-12-06|撰文者:張家馨3759
索卡藝術.台南《遊戲人間》李西西個展:在可愛之中,將一層層的思慮軌跡收束成單一視覺
2022-12-20|撰文者:林侑澂9195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24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02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