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訪談畫廊主

續寫「藍騎士」精神:Bluerider ART十年一刻,品牌里程碑插旗於倫敦梅費爾

Bluerider ARTElsa Wang王薇薇倫敦梅費爾藍騎士

2023-09-08|撰文者:張家馨

Bluerider ART,起手於臺灣的藝術空間,借鑿由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發起的藝術團體「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為品牌命名的靈感,旨在傳承「藍騎士」主張藝術應透過形式和色彩,來傳遞內心的情感與精神層次。這樣的取名象徵著Bluerider ART的經營宗旨,延續西方藝術史數十年來至今亙古不變的精神,深信藝術作品能夠為人們帶來物質世界以外的富足感;同時亦致力拓展當代藝術的多元向度,將品牌側重於藝術空間的定位,強調在策劃展覽以及營造空間氛圍時有著更廣泛的可能。

臺灣的畫廊產業大多為家族事業體,將經歷世代的傳承,故可以看到經常以創辦人姓名為品牌名稱,在經營藝術家方面則專注於爬梳臺灣藝術史,以及推廣本土現當代藝術家,但Bluerider ART卻選擇了不同路徑。Bluerider ART創立自2013年,他們從臺北為起點,其空間位於大安區仁愛路及敦化南路兩處精華地段,將西方藝術史的精髓融入其經營理念,以歐美當代藝術板塊為主軸,同時展示對當代藝術的開放態度。2021年將據點擴展至上海外灘,更於2023年插旗敦梅費爾(Mayfair),今年正時逢他們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在這短短十年間逐步向外擴展,Bluerider ART是如何從台北走向上海,再到倫敦?團隊組織作為核心架構,是個重要關鍵。


Bluerider ART敦仁空間外觀。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Bluerider ART仁愛空間展場入口處。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Bluerider ART於倫敦梅費爾新空間外觀。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團隊組織化與歸屬感

Bluerider ART的主要負責人王薇薇(Elsa Wang,以下簡稱Elsa)投身經營畫廊之前,擁有長達數十年的科技產業經驗,因此在人員管理方面奠基於臺灣眾多企業常見的系統化之經營架構,面對到藝文產業時,她認為組織化以及人力的穩定,也將會是壯大一個品牌的基礎。然而,在畫廊起步時Elsa卻意識到這個領域的特殊性。由於臺灣的藝文環境相對小眾且不同於市場上常見的營運型態,總體營業額的不穩定導致人員規模難以達到科技產業水平,使得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界限時常處於曖昧地帶。對此,Elsa花了近五年時間,才逐漸摸索出適合Bluerider ART的組織方式。

Bluerider ART 負責人Elsa Wang。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而為什麼團隊組織化會是畫廊向外拓展的重要關鍵?Elsa回應道,以臺灣藝文產業為例,其流動率與對其他產業來講是相對不穩定的。當人員不斷變動,許多行政庶務容易回到原點,提供給藏家的服務不僅不一致,也將影響團隊的凝聚力。為此,Elsa將她的角色從負責人切換成夥伴關係,明確分工,提攜大家朝共同目標前進,「團隊合作能夠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同時也要讓大家明確知道公司的願景與展望,才會有動力與盼望持續為品牌努力。」Elsa回應道。

此外,團隊組織不僅僅關乎於內部人員,同時亦包含建立一群穩定且長期合作的藝術家。Elsa提到,畫廊的組成結構是環環相扣的,合作的藝術家就像是品牌門面一樣,影響著展覽品質、品牌定位、藏家客群等,因此Bluerider ART在思考合作藝術家方面,多半以中堅輩份且在歐洲已有一定知名度為前提。「但是這些有名的藝術家在藝壇打滾多年,熟悉產業的運作模式,作品經常供不應求,有很多展覽機會可以選擇,也知道什麼畫廊是可以合作的。但我為什麼要跟你這間畫廊合作?你這間畫廊的優勢又是什麼?」


Bluerider ART 梅費爾空間新展「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Bluerider ART 梅費爾空間新展「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Elsa進一步說明,與藝術家的相處模式他們強調建立互信和尊重的關係,並且願意投注時間細讀與理解其創作意圖,尤其在衡量商業市場的利弊關係,仍要尊重藝術家的創作意念而並非隨波逐流。在這樣的信念基礎上,體現了Bluerider ART的品牌精神,同時也因著團隊合作的規範,使藝術家在專業與完善的機制下尋獲值得仰賴的歸屬感。「因為我挑的藝術家都會是我欣賞與崇拜的,因此不論他們的作品是否符合市場趨勢,我都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看見他的作品」Elsa如是說。

Bluerider ART與藝術家之間的默契使他們成為良好的夥伴關係,對於藏家而言能夠看見這個品牌的前瞻性,這也是在拓展畫廊業務中的關鍵。「團隊成熟後,大家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有很多事情可以利用核心團隊去做很大的專案。有了一支優秀的藝術家陣容,對於畫廊內部策展方面,能夠呈現給觀眾優質的展覽品質。在這樣的關鍵下,似乎是個向外擴展的好時機。」

從台北、上海,下一站倫敦

因著Elsa具備對歐洲藝術市場與文化模式的熟識,過去十年來Bluerider ART專注將歐美藝術家推廣於亞洲市場,卻也意識到少了一個能夠長期與藝術家及歐美市場對接的平台,便決定在畫廊成立十周年之際,正式進駐英國倫敦,重新建立起與藝術家及市場的緊密連結。與此同時,也想將當初汲取西方藝術史為品牌命名的理念,於亞洲綻放成熟後,將其精神重返歐洲。

實際上,進駐梅費爾的計畫已籌備多時,不料疫情攪擾以及空間整修工程緣故,使原定計劃不斷延宕。梅費爾為英國倫敦市中心的精華區,不僅為倫敦時尚購物的重鎮、多個頂級精品品牌進駐,擁有豐富的高級飯店以及各種風格的畫廊林立,可謂城市中的文化藝術熱點。而Bluerider ART的新空間選址在這樣的環境,以一座有著三百年歷史的紅磚牆建築為主體,連通西方藝術脈絡與人文薈萃,為品牌展開嶄新的篇章。

Bluerider ART 梅費爾空間新展「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Bluerider ART 梅費爾空間新展「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空間進駐的過程中,Bluerider ART遭遇到了許多他們想像不到的難題。然而這些難題回過頭來看似乎都成了一件件趣事。舉凡在空間整修之前,必須通過一連串的行政流程,向政府提交施工計畫和營業登記等文件,獲得許可證後才得以動工。而政府都將仔細紀錄每一個進駐單位的時間、經營屬性等資料,「我們確定承租後拿到了一本隸屬於該棟建物歷史的書本,從18世紀一路記到現在。很有趣的是,原來從二次世界大戰就有畫廊進駐過。這是否就像是歷史新舊歷史的交錯?」Elsa回憶道。

Elsa分享進駐流程時提到,正因這棟建築物為古蹟的緣故,牆面需要動工或拆除都需要經過多重確認,以免誤動了建物本身,而原本記載這棟建物歷史的書籍,卻成為了Bluerider ART在施工過程中的「參考書」。特別是展呈藝術品上需要一個乾淨完整的牆面,在面對到數百年歷史的建物時,天花板有著突出的導角、地面高低不一,促使他們不得不重新翻閱過去的設計圖。「後來才發現,這些突出的導角都是為了將上一個商家的設計隱藏起來而做的木工。或許正因為這邊租金高昂,如果沒有打算長期耕耘的店家就會想要『快弄快開』」

「但我們不是,我們做了就要持續做下去。」

Bluerider ART倫敦空間整修過程。圖 / Bluerider ART提供。Bluerider ART倫敦空間整修過程。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Bluerider ART倫敦空間整修過程。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續寫「藍騎士」精神

十年一刻,Bluerider ART為自己寫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回首前塵,他們未曾忘記成立品牌的初衷,以及傳遞「藍騎士」強調藝術作品能夠觸動真摯情感的核心價值。Elsa回憶十年前為品牌取名的歷程,她憶起初見康丁斯基作品時的那份感動,「即便我跟康丁斯基之間隔著時空上的差距,站在作品前面仍然能夠感受到他創作時的靈魂與激情。」這讓Elsa開始深信人的感性意識是能夠被藝術觸發,「因為我就是從科技領域到藝術領域,就是從一個絕對理性被召喚到絕對感性的經驗。」

為了讓觀眾也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是如何透過形式和色彩,引起內在情感共鳴與直覺感知,Bluerider ART為此下足了不少功夫。像是在畫廊展場中看不到任何作品標示,希望觀者能直接地與作品互動,不受文字干擾,保留自己對畫面的主觀認識;2019年時則在松山文創園區策辦大型實驗展,由三位代理藝術家來到臺灣限地製作,展覽無目的性,不售票也不營利,而是讓觀眾自由自在地與藝術家享受在藝術的氛圍中,在集體凝聚的時刻打開個人的知覺意識,與自我、時間以及藝術對話。「一旦產生精神上的連結,才是藝術存在的最大價值。」Elsa如此說。


Bluerider ART 2019年攜手五位跨國藝術家,於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展開「翻越畫廊白牆,挑戰觀看方式!」5天當代實驗性特展。圖 / Bluerider ART提供。Bluerider ART 2019年攜手五位跨國藝術家,於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展開「翻越畫廊白牆,挑戰觀看方式!」5天當代實驗性特展。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在經營Bluerider ART時,他們亦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強調藝術家的創作是來自當下對經驗與環境的感知而受啟發,並非受市場需求左右。因此,在倫敦新據點開幕展,以「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為題,邀請畫廊代理藝術家,他們來自世界各國,各自藉著不同藝術形式表現,但共同以藝術的精神性為信念、為語言,創作出他們對宇宙家園的遙想。

此檔展覽主題的訂定不僅是新據點的序曲,更是Bluerider ART未來前進方向的基準,希望將臺北、上海、倫敦三個據點串聯起來,以品牌為媒介,跨越國別與地域之間造成的籓籬,彰顯藝術的無限可能性。無論是何時、何地,藝術都能以獨特的方式與人對話,如同宇宙一般,雖然浩瀚,抬頭仰望便會發現它時刻交融於我們的日常。


Bluerider ART 梅費爾空間新展「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Bluerider ART 梅費爾空間新展「宇宙家園Homeland Universe」。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經過十年的耕耘,Bluerider ART將品牌的理念與價值傳遞得淋漓盡致,並把Elsa在科技產業的管理經驗融入藝術空間的經營,創建了一個穩定而有力的組織架構,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藝術是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情感共鳴的力量,透過團隊的組織化、藝術家的合作、品牌的拓展,Bluerider ART在臺灣的畫廊產業中獨樹一幟,為藝術帶來新的可能性,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藝術空間。

在品牌的拓展過程中,Bluerider ART將視野投向國際,從臺灣出發,逐步在上海和倫敦建立起據點。這個決定並非只是為了畫廊的擴展,更是對於藝術的持續投入,他們不僅將歐美藝術家引入臺灣,更將臺灣藝術市場與國際市場連結,實現了東西方藝術的對話與交流。新據點的開幕除了象徵品牌的新里程碑,更是他們將藝術的精神與價值跨越國界傳播的開始。

「Homeland Universe 宇宙家園」展覽資訊

參展藝術家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
Reinoud Oudshoorn 雷諾・奧德霍恩
Cao Jigang 曹吉岡
Carol Prusa 卡蘿・普魯莎
Nick Veasey 尼克・維西
Marck 馬克
Caro Jost 卡蘿・傑斯特
Pascal Dombis 帕斯卡爾・多比斯
Peter Krauskopf 彼得・克勞斯科夫
Sven Drühl 斯芬.杜爾
Thierry Feuz 西瑞・菲茲
François Bonnel 弗朗索瓦・邦內爾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萊札
Jan Kaláb 楊・克拉
Tim Freiwald 提姆・弗萊瓦德
媒體暨貴賓預覽:2023.9.7(四)6pm-9pm(僅限邀請)
開幕日:2023.9.9(六)4pm-8pm(公眾開放)
展期:2023.9.9(六)- 2023.11.5(日)
Bluerider ART London·Mayfair
47 Albemarle St, London, W1S 4JW

Bluerider ARTElsa Wang王薇薇倫敦梅費爾藍騎士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