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膨危機觀照台灣藝術產業未來的轉機(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10-11|撰文者:受訪:張銀鏘/整理:謝鎮逸
許多產業報告顯示,疫情讓通膨在過去四十年裡達到高峰,藝術市場多少受影響。國際藝術拍賣市場這幾年屢創新高,但不過是特定條件下發生的現象,始終難以說明整體藝術市場真正的內在趨勢。
本次特別請益新時代畫廊負責人張銀鏘先生,談談通膨對藝術市場的實質影響究竟為何,以及該如何思考台灣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的自我定位。
通膨到底影響了什麼?
張銀鏘認為通膨的本質,其實是貨幣過度增發所表現出來的市場現象。他表示:「在金融和產業資本時代之後,藝術品成了高淨值人群的資產配置之一,所以在通膨之下反而成為受益者,也因此替高資產階級帶來價值溢出效應。」其中,藝術大師的作品價格隨著不同時代而水漲船高,背後的影響因素都離不開貨幣增發所帶來的財富效應。藝術品在金融時代是高資產階級的資產配置之一_ART TAIPEI 2021 展場一隅。圖©ART TAIPEI
疫情期間為了防禦疫情傳播,全球的實體活動被迫喊停,卻同時活絡了網路上的藝術交流活動。加密貨幣、NFT、網路交易平台、線上展覽等,都受惠於網路傳播的速率,造就潮流藝術風潮,都是傳統實體產業不可比擬的。不過,雖然消費習慣及模式有所改變,但消費的動機與目的卻是恆常的人性所致。
儘管藏家也開始觀望嶄新的消費模式,但問題的癥結仍然攸關最核心的收藏動機。「通膨和後疫情時代下,藏家擔憂的不外乎是收藏品在未來的發展潛力和趨勢走向,還在不在自己的預期之中?」張先生在此擱下通膨影響的外在疑慮,轉而提示真正的內在憂患——為了迴避時代危機,究竟該有什麼樣的視野?消費的動機與目的是恆常的人性所致。圖©ART TAIPEI
投資策略如何打開視野?
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必需以全球化的視野來洞察。張銀鏘認為需要以宏觀、中觀和微觀三種視野觀照。「宏觀,是對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產業結構等大趨勢的觀察。中觀,是對藝術類別發展趨勢的釐清,如歷史、文明、時代發展的演化脈絡。微觀,則是對藝術品標的差異化的選擇,無論是作品的議題、內涵、形式或觀點等。」全球化的視野:宏觀的區域政經趨勢觀察與微觀藝術品差異化的選擇。圖©ART TAIPEI
要長期在藝術市場中穩住陣腳,就不可不取徑藝術史。張銀鏘從歷史經驗發現所謂「危機」其實就是「危中有機」,因為每次時代危機之後都會帶來新的藝術類別與主流藝術家的更替。如同1990年代台海危機、股市和房市泡沫下,當時價格基期尚低的海外早期華人藝術家卻因此萌芽。2000年代的SARS危機、全球金融海嘯讓中國當代藝術、近現代水墨畫爆炸性崛起。2015年歐洲次貸風暴與中國股市崩跌後,亞洲的新普普、塗鴉與潮流藝術席捲市場。故此,下一波亞洲的文化藝術革命契機,是否有可能再次乘勢而起?
2015年後,亞洲新普普席捲市場,圖為ART TAIPEI 2016。圖©ART TAIPEI
為什麼需要價值和共識?
說到藝術家如何在市場中崛起,也跟藝術品的「內在價值」與「集體共識」息息相關。所謂「價值」,其實是一種價值觀。張銀鏘以1960年代美國戰後的經濟與社會局勢轉變,說明普普藝術的發跡。「在當代藝術的觀念更新下,大量複製已是常態,常民流行文化亦成為重要趨勢,因此普普藝術所販賣的,其實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而問及我們究竟該輸出什麼「價值」到國際市場才會有競爭優勢?張銀鏘表示恐怕還是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才行。整個華夏文明都是我們深厚的價值體系。圖©ART TAIPEI
「回看我們華人的文化傳統裡,儒釋道思想早已是我們的文化,整個華夏文明都是我們深厚的價值體系,而其思想精髓也適用於不同文明從而擁有集體共識。如果不持續發展,卻反倒一味追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身為亞洲、台灣的我們很難擁有長遠的定位和價值。」不過,比起抵抗西方、重返東方,張銀鏘更在乎的是我們如何「組合」不同的文化精神:「無論是愛因斯坦曾説過組合的創造性,或是一支小小的iPhone手機就集結了過去各種發明家的技術和智慧,是融合與嫁接很成功的例子。」融合與嫁接 2022 MIT新人推薦特區,作品結合台灣神桌文化與美式漫畫。圖©ART TAIPEI
藝術能從非藝術領域中的知識觀念或方法中,予之借用、套用或挪用,從而整合、組裝成未來的新方向。此外,藝術市場也必須在內容以外組合出新的行銷模式。其中,將金融化、嶄新的商業模式、行銷企劃導向的組合式創新,都是台灣一直以來需要多加觀察與加強之處。。
過去三十年來,ART TAIPEI作為台灣與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藝術交流平台,走過了金融危機,也見證過市場漲跌。新一代的藝術家和新手收藏家陸續進場,恰逢近年的世紀大疫和市場策略轉型,未來的藝術產業將會被推向更多樣化的發展。無論環境與狀態如何再變,張銀鏘所提示的「組裝」,其實既是從文明根源的歷史中照看到未來的轉機。而對於台灣的藝術家來說,更需要重新找到方法證明自己有所不同,並建構出一套新的藝術準則與鑑賞方式,才有可能創造時代的代表性。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北師美術館釋出重磅展覽消息,今年底推出草間彌生臺灣最大型個展!睽違9年重現近70件精選作品
帝圖2024夏拍1013盛大登場,張大千《南無觀世音菩薩像》、清翫雅集重要藏家專場、清乾隆御製白玉蓋爐及首次趙無極油畫重量領銜
史博館「常玉特展」再現巴黎學派輝煌,探索旅法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火花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國際大展,探索日常經驗的特殊感知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2025「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啟動!鼓勵新世代的藝術創作者開啟跨領域之視野
科技與人類共舞的美學哲思:「流動意識DANCING WITH ROBOTST」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特展
攝影家沈昭良於北海道迎來個人迄今最大攝影個展,台式攝影美學閃耀東川町文化藝廊
桃美館「光盒作用」:用藝術與科學建造的光盒實驗室
高美館《2025高雄獎》即日起至10/18開放投件! 首獎高達50萬,另首度增設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10萬
「不狂不狷,不忘其初」全球視野下臺灣藝術進駐的異托邦狀態該如何反思:Res Artis 2024 臺北年會後記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全球化浪潮來襲:臺灣畫廊如何制定市場策略?專訪三位畫廊主理人
2024-04-17|撰文者:張家馨、李竺恩、王襦萱6626
洪建全基金會2023問問題計畫 藝術家李奎壁個展「香蕉幣」 探索全球化下的價值思辨
2023-09-27|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938
《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明天開幕:以粗獷主義審視全球化建築思潮運動,倡議建築保存
2020-07-03|撰文者:忠泰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550
到處都是「國際級藝博會」!盤點亞洲藝術的版圖與趨勢:台灣藝術產業然後呢?
2023-01-10|撰文者:林侑澂11973
藝時代畫廊以《維度侵越—文化表象的當代譜寫》為題,ART TAIPEI 2024隆重呈現洪易、陳建發、葉哲瑀之作品
2024-10-06|撰文者:藝時代畫廊188
以人本思考定義劇場的未來一步: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雲門基金會專訪
2024-10-06|撰文者:李竺恩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