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台北當代藝術館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Asia Culture Center,簡稱ACC),共同呈獻「偶然的運轉」展覽,展期自10月21日至12月10日將於MoCA Studio隆重登場。展覽由韓國ACC資深策展人李伎矛(Gimo Yi)擔任策劃,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如果世界不再圍繞著絕對人類中心主義運作,而實際上是由非人類實體介入運作時,人類將會經歷什麼樣的現象?透過韓國藝術家權慧元(Hyewon Kwon)的四件錄像及裝置作品,詮釋人類與非人類實體的共存情境,嘗試跳脫人類中心主義的限制,以更靈活的方式看待身處的世界。
策展人李伎矛(Gimo Yi)進行導覽介紹。圖 /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關於這次的跨國合作,駱麗真館長表示:韓國ACC長期致力於與亞洲各國進行展演與文化交流,而當代館一直積極與國際展演機構互動與合作。在雙方有共同一致的目標和默契的基礎上,促成了這次合作展。這次展覽希望藉由李伎矛豐富的策展經驗及藝術家權慧元的作品展陳,呈現出一個嶄新的世界觀,讓我們重新思考當代科技演化下人類物種的角色轉變。
策展人李伎矛對於展覽的概念進一步說明:這次展覽主要針對人類中心主義世界觀的絕對性提出質疑,將觀眾的視角觀點帶往宇宙、非人類實體與大自然的領域中,深入理解在當代世界中,人類與非人類實體間是如何共存,如何通過偶然的運轉產生互動。希望觀眾可以抱持開放的觀點,透過藝術家權慧元的作品觸動,開啟多維度的想像。
《不可能的世界》 圖 /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發光記憶的碎片》 圖 /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發光記憶的碎片》在展間走廊的窗戶上,每扇窗戶安裝8至10個各式形狀不一的玻璃鏡片,目光所及的風景視野逐一透過玻璃反射,敘事出玻璃技術的進步,應用在攝影、VR技術上,提供人們更廣闊、更全面的視野。《不可能的世界》是一部由自動化系統製作的奇幻觀察紀錄影片,藝術家在湖泊設置相機和感應器,進行為期一年的拍攝和觀測。這些機械設備收集了水溫、酸鹼值以及各種物種的密度和行為等數據,這些抽象的數據自行演算生成出這座湖泊的影像與生態敘事。
《軌道運行中》圖 /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第一束光》錄像作品,追溯了天文攝影的發展歷程,藝術家蒐集早期人類使用鏡子、透鏡和成像技術的相關資料,再到逐漸發展出提高清晰度的堆疊軟體與機械裝置,如反射望遠鏡、相機的演進影像,這樣的展現方式企圖捕捉宇宙遙遠星光的過程,再現了人類對於探究宇宙天體的無窮渴望。《軌道運行中》的錄像作品中,藝術家細緻地檢視地球經典圖像的拍攝歷史。1957年首顆蘇聯發射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開啟從太空觀察地球的視角,以及阿波羅8號拍攝的「地球初升」和阿波羅17號拍攝的「藍色彈珠」等經典畫面,試圖探討這些鳥瞰視角如何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的理解。
《第一束光》圖 /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偶然的運轉」展覽勾勒出一個超越傳統框架的視野,讓觀眾重新思考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微妙而共生的關係。MoCA與ACC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一同參與這場跨國合作的視覺饗宴,探索新的思維視野和感知可能性。
C-Lab吳達坤總監、藝術家權慧元 Hyewon Kwon、駱麗真館長Director Li-Chen Loh、策展人李伎矛(Gimo Yi)、藝術家常陵artist Chang Ling、張四明教授Professor Chang, Ssu-Ming等貴賓開幕合影。圖 /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偶然的運轉」 台北當代藝術館 x 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 合作展
藝術家|權慧元 Hyewon Kwon
策展人|李伎矛 Gimo Yi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 MoCA Studio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
合作機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
年度贊助單位|THERMOS 膳魔師、當代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老爺會館
年度指定電視/螢幕|SONY
媒體協力|中央廣播電台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12
MoCA Studio「幻殤─提摩特斯.安格萬.庫斯諾個展」 印尼藝術家以傳統入神舞蹈演繹在地歷史
2024-02-2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84
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4年創新計畫與展覽-緊扣全球議題,以藝術視角展開創意思維探索
2024-01-05|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091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55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10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