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

優游在神秘的「藍色的哲學」:謝貽娟一生探詢繪畫中空間、時間與思想的向度

謝貽娟非空間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藍色的哲學藍色粉末畫系列

2023-10-30|撰文者:張家馨

「我個人對藍色有極深的偏愛,總覺得藍色會講話,好神祕,好不可思議,透明卻又很深瑕…」-謝貽娟

臺灣知名的抽象女性藝術家謝貽娟(Jo Hsieh,1967-2017),1991年負笈英國倫敦,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學位,以及費爾茅斯藝術學院博士學位。在她一生的創作生涯中,深研古今中外的哲學理論,包含老莊的哲學思想以及西方的精神分析引論等,運用充滿省思的哲學思辯探索藝術創作。

謝貽娟於2017年因病逝世後,家屬成立了「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並於今年在臺南市美術館推出第一個由基金會主辦的展覽「藍色的哲學」,這也是藝術家首次在美術館的個展,為她的藝術生涯留下重要標誌。謝貽娟終其一生專注於藝術創作上的精進與開創,在她五十年的生命歲月中,創作超過上千張的作品,即便身體飽受因疾病帶來的苦痛,卻從未停止手上的畫筆,也未曾放下對藝術研究寫下筆記的筆桿。藉著本次的展覽機會,基金會挑選出謝貽娟最為人熟知的《藍色粉末畫系列》,以及鮮少被完整在大眾面前展示的《自畫像系列》。在形式上,它們截然不同,但就本質而言,都有如日記一般紀錄謝貽娟每日在創作上的堅持、成長與理解。

展覽開幕之日,多位重要貴賓齊聚參加謝貽娟首次在美術館的個展,其中包含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葉澤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林秋芳、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與董事等人。謝貽娟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而基金會的主要成員為深愛她的手足們發起,並由大姊謝佳玲擔任基金會的董事長。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開幕式,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上台致詞。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開幕式,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上台致詞。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開幕式,南美館館長林秋芳上台致詞。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開幕式,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謝佳玲上台致詞。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開幕式,國美館館長陳貺怡上台致詞。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開幕式與會貴賓合影。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不畏疾病的枷鎖

在展覽開幕之前,謝佳玲回顧對妹妹的思念並說到:「貽娟從小的性格就跟別人特別不一樣,無拘無束,有時候像一匹脫韁的野馬,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孩提時期的謝貽娟已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她深切地知道自己在內有一份渴望傾瀉的感性思維,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語彙,但她卻用盡一生透過繪畫來表達,將這樣的情感投射在藝術上。

謝貽娟在英國待了二十多年,曾飽受憂鬱症之苦,身體時常感到無力、頭痛,雙手甚至會不自覺地發抖。直到2014年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後才發現長了腦瘤。長時間身體不斷出現的「毛病」似乎也獲得了解答。謝貽娟曾說:「畫畫是我最快樂的時候,也是我最悲傷的時候。當我要解放我的情緒時,我最喜歡的就是畫畫。沒有人能夠懂我在想什麼,但是畫畫卻懂。」謝貽娟在繪畫中尋獲內在釋放的可能,將身體上的不適在創作中找到發聲的出口,並成為她梳理內在情緒的過程。

或許也解釋了謝貽娟創作生涯後期,全然投入藝術精神性之探究,透過抽象藝術超越感知世界,進入超自然或靈性等領域。「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潛意識的世界是自由的、純真、原始,畢竟意識中的精神狀況往往被抑制,只有潛意識的活動才是最能接近自我。』我只想順其自然讓『非空間』裡的謝貽娟完全的發揮,不用擔心萬象會被破壞,因此它是透明的、軟的、會反射!」謝貽娟曾說道。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展場一景。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展場一景。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貽娟以前在英國的時間有多辛苦,可能只有我們家人知道。但我也從中看見她對創作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感受到她對創作有無比熱忱。我深知她天生就注定要在這塊領域大放異彩。」回憶起謝貽娟,哥哥謝詩俊的話語和眼神無法掩飾對妹妹的愛憐,同時也能夠再次肯定,藝術絕對是支撐謝貽娟生命養分的來源之一。他進一步補充到:「我們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讓貽娟的創作能延續下去,並且讓更多人看見貽娟。」

與克萊因的邂逅

謝貽娟曾發表過數個不同風格與媒材的作品,但在她的創作後期卻專注在藍色的研究,其影響她最深的無非是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1928-1962)。謝貽娟曾稱「藍色是哲學的顏色」,並將藍色作為思考的底色,正如克萊因認為藍色是抽象的顏色,沒有向度,甚至是超越了向度,並不在我們對顏色的既定指涉之上。本著這樣的前言,謝貽娟整個創作生涯發展了不同媒材與繪畫風格,不論是她的《鉛筆系列》、《音樂系列》,抑或《藍色粉末畫系列》,皆和她向克萊因邂逅之後,以及在心理學與中國道家思想的思辯過程中得出的「非空間」(None space)理論有關。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展場一景。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在謝貽娟整個創作脈絡中,皆可以用「非空間」的概念來理解她的作品。換言之,「非空間」代表著謝貽娟一路以來研究的方向與目標。她指出,「非空間」是非物質的,有如空氣一般的存在;同時也強調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更像是存在於靈魂或想像中的神祕之境,也是她對人生所提出的哲學性思考,認為生活世界不僅於外在的肉身世界,也存在於可視的四季轉換,或是無形的音波聲浪、時間軌跡、心思狀態,端視我們如何超脫肉眼擬象的遮蔽,開啟全新的感知系統與思維頻率對應著嶄新的世界(註1)。

陳貺怡在接受採訪時提到:「謝貽娟的『非空間』我覺得是一個極度精神性,一個類似於宗教或者是信仰,或者是精神上面的追求。而謝貽娟也說過,這個『非空間』其實只是大家透過不同方式來詮釋。有的人用語言、有的人用聲音,但她用視覺的方式。她這樣的說法讓我覺得她追求的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完全事物,而那個至高無上就是我們窮所有的材料、窮所有的媒介、窮所有的學門,大家一起要追求的那個東西。但那個至高無上的東西是什麼呢?可能它連名字都沒有。」

陳貺怡進一步補充:「謝貽娟和克萊因一樣都偏好以純色粉創作,將顏料保留在色粉的狀態,是解放繪畫的重要步驟。而也只有當物質得到解放,方能進入『非空間』的全然、純粹與自由中。」

另外可以發現,在謝貽娟《藍色粉末畫系列》其研究方向專注於藍色的向度與層次,畫面卻充滿著抽象符號,融合著不同的形狀與紋理,呈現出豐富而多維的視覺效果。有人說這些符號像梵文,也有人認為如水波狀。觀眾在欣賞她的畫作時,能夠感受到一種超越言語的情感和思想。

謝貽娟的作品試圖捕捉生命的複雜性和抽象的本質,從她使用特殊的藍色礦石粉末與壓克力樹脂,嘗試以雙手塗抹於畫布,反映出她對宇宙和個體的思索。這種強調身體性的創作方式,透過雙手親自揮灑與塗抹出的印記,創造了寧靜而祥和的畫面,彷彿是對靈魂深處的凝視,經由這樣的路徑將內在世界具體化。

謝貽娟作品局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謝貽娟作品局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凝視自我,反映生命

在展場的另一邊,展出了謝貽娟1990年至1997年間,每天從未間斷的自畫像。雖然都是藝術家對自我形象的描繪,這些作品呈現出來的態度卻彷彿出自於不同人之手。有著擠眉弄眼、著重於表情變化的作品;有著透過簡單色塊與筆觸定調五官形象的畫法;有著全黑背景,僅用黑、白、灰勾勒而成,甚至有著抽象到難以輕易辨別具體形象的描摹。在媒材上則有著油畫、水彩、水墨、鉛筆等材料,透過這樣的方式實驗不同媒材呈現之效果。

綜觀過去藝術史出現的藝術家自畫像,大多以半身與側面呈現,多聚焦於顏面表情的細微變化。但在謝貽娟的自畫像卻出現多種手勢,如托腮、遮嘴、撫臉等動作。我們要如何去理解一位藝術家的自畫像?那是藝術家私領域的呈現,對「自我」認識之表徵,特別是在過去謝貽娟的創作中,鮮少有著具象的形象,更不用說是以人物為題的表現。然而在每日一張的自畫像中,她將「自我」成為主要關注的目標,如同日記一般以圖像取代文字,我們也可以解釋成她透過這樣的方式關切自己五官與心情的變化,但在另一方面也像是留下時間消逝的痕跡之紀錄。

謝貽娟個展展出的《自畫像系列》。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謝貽娟個展展出的《自畫像系列》。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最終在謝貽娟的自畫像中,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她對生命的焦慮。對此,陳貺怡也特別指出其中一張自畫像〈自畫像0012〉,她將自己的面容與骷顱疊合。盛行於16至17世紀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虛空派(Vanitas),以靜物畫為形式,透過其中擺放的物件傳達某種寓意。如水果和花卉象徵衰老;時鐘按指時間;骷髏即象徵著死亡。然而不論謝貽娟在繪畫時是否真有其意,其他幅作品表情的猙獰與筆觸的狂放,依舊呈現出一種不安定的情緒。「對於一己之存在與生命本質的提問,促使她每天規律的畫下自己,即便在1999年因故停止了,但所欲製作的仍是被稱為『生命』的這件巨大作品。」陳貺怡說。

走進南美館展場內,一片深邃的藍充斥整個視野。作品在燈光的照射下,色粉鋪滿畫面達成的飽和度,卻產生了一抹和煦柔光。原來在飽和之後還能有另外一種層次的展現,正如她一路以來在作品中來回呈現「非空間」的反思與證實—如何跳脫原先的繪畫框架?展覽播放著藝術家王榆鈞(1982-)特地為此次創作的音樂,那是她觀看謝貽娟作品後的感受,透過音符譜寫謝貽娟的作品,使觀眾在音樂的伴奏下,更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這位藝術家作品背後的情感世界。


謝貽娟個展展出的《自畫像系列》。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謝貽娟個展展出的《自畫像系列》。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謝貽娟個展展出的《自畫像系列》。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展場一景。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展場一景。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註1:參考自「None-Space 非空間」Jo Hsieh(謝貽娟)個展展覽專文

展覽資訊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回顧展
展期:10月14日至11月13日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一館(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37號1室)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教育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復中心、耘非凡美術館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高雄市三發教育基金會


「藍色的哲學」謝貽娟個展主視覺。圖 / 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謝貽娟非空間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藍色的哲學藍色粉末畫系列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1

0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6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春之展望」春之文化基金會攜手視盟,首例企業贊助視覺藝術第三部門組織營運案例

2024-04-26|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