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灣戰後第一代重要的水墨藝術家李義弘(1941-2023)今於三芝住家安詳辭世,享壽82歲。李義弘1941年生於臺南西港,1966年畢業於國立藝專,早年曾在基隆的國民中學任教,並追隨書畫名家江兆申(1925-1996);1978年後轉向專職創作。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搜盡臺灣奇特地形,也赴海外遊歷;運用筆墨作畫的同時,他也藉助於攝影,捕捉實景以發想創作,並在晚年發展出立體感與空間構造性兼具的山海繪畫,確立其獨創一格的現代水墨藝術風貌,筆法蒼勁,線條單純,墨染、紙質呈現出山、色、光、影、雲、氣,繪出屬於台灣島嶼獨具的山水畫。
藝術家李義弘。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江兆申卸下副院長職務、自國立故宮博物院退休後,李義弘曾數次隨侍老師赴中國南北遊歷,重訪早年在安徽的故居,並一起前往黃山。是故黃山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成為李義弘重要的山水題材。
李義弘曾說:「天地通通沒有邊界,對於一個畫家來說,尋求大自然是非常自由的。」李義弘的足跡遍歷台灣及離島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畫紙隨著他的腳步舖展,陽光屋宇、樹石雲霧,也隨著他的生活經驗與藝術修為的增廣,更見渾厚華滋,並且曾在遊歷印度和尼泊爾後,發表「印北行腳」專題展,九○年代數度遊桂林、黃山、蘇杭,畫風皆產生變化。出版《自然與畫意》影響台灣八○年代水墨畫。
李義弘作品-〈遊園圖〉,水墨設色/宣紙,1995,193 x 490cm。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義弘作品-〈石滬與釣客〉,水墨設色/六尺淨皮單宣,2003。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義弘作品-〈立霧溪洸〉,水墨設色/日本京都赤麻紙,2004,270 x 210cm。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近十年來,李義弘寄居三芝海邊的生活,沉澱出李義弘對海潮和風稜石的對話,作品中襟懷更形遼闊,有形與無形的分野更為模糊,取意忘形,卻更見原始本質的純樸與豐厚。江兆申曾說:「詩人懂得利用文字,如畫家擅用筆墨」,隨心所欲,皆有所指的筆墨是李義弘當下細心觀察,體驗造化的自在情境,猶如李義弘所言:「每日往返於海岸線,來來回回之間,海岸線忽左忽右,原來山水就是四面八方看的,它符合水墨畫從自然寫實轉化為畫面的思考,因此在構圖造景上的抉擇,也就不受拘束了。」
去年北美館舉辦「李義弘:回顧展」,精選出李義弘長達55年創作生涯的重要作品,也是他藝術生涯以來規模最大的展出,其中包含1966年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畢業作,乃至2022年專為展覽所繪製的新作。展覽完整呈現李義弘創作發展與轉變,並見證他樹立個人風格之歷程,同時也看出他對繪畫的樂此不疲,從未停下手中的筆墨。此檔展覽也為臺灣觀眾留下一個李義弘最後的身影,成為喜愛李義弘作品的觀眾最難忘的印記。
李義弘作品-〈玉山行〉(局部),2007 。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義弘:回顧展」展場一景。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REACTIONS
11
3
0
2
4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