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側記:尋找視覺藝術的永續解方,打造健全的新陳代謝機制
2023-12-2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
今年12月中旬,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下簡稱視盟),大規模發起「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邀請藝文界重要人士與會,「地毯式」的蒐羅與探討現階段視覺藝術產業的核心問題、而我們又將如何改善。在上篇文章中特別採訪到現任理事長何孟娟,針對此次活動發起緣由始末作提問,並提及了本次會議重要關鍵,包含藝術影響力、影響力投資、文化政策等內容,而本篇報導將延伸其他子題之探討包含「人才議題」、「空間議題」、「國際競爭力」、「健全生態鏈」、「公共藝術」等,為讀者以側記的方式了解會議重點。
▐ 延伸閱讀|從彈性疲乏的橡皮筋找回「藝術的影響力」:專訪視盟理事長何孟娟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其他,都是有名字的」
人才缺工問題其實存在於台灣現階段各產業中,人才議題的討論其分組主席蘇瑤華(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引言中提到的內容,或許點出了視覺藝術與其他產業其困境的差別:「視覺藝術專業分類越來越精密,卻未能研擬面向未來整合性的視覺藝術人才發展策略。」例如當前教育部藝術學門而無法分類的包含藝術學、跨領域藝術、視覺文化、藝術與人文教育、文化資產、古蹟修復、藝術管理、藝術評論、藝術經紀等,其資源稀少,但卻都是視覺藝術領域整合發展的鏈結。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會議上進一步提到藝術從業人員普遍面臨到的問題-薪酬與付諸的時間及勞動不符正比,而是「用愛發電」在藝文產業中扮演小小的螺絲釘。然一檔展覽或藝術計畫的背後都存在著一群「隱形冠軍」,特別是文化產業在執行專案任務的職務分配過於平面化,許多專業人才在執行製作時都被歸類在「其他」,成為一群被隱藏的人。「以畫廊產業為例,我們對畫廊行政人員統稱『畫廊小姐』,實際上她們應受到正視,讓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有一個適切的職稱,讓那一些『其他』,都是有名字的。」
游文玫(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拍賣官)進一步補充:「我們似乎尚未有獎項是頒予藝術行政或相關技術人員。」或許能有如金馬獎或金鐘獎的獎項機制,頒發給展覽的幕後團隊,能夠為創作及策展以外的人力賦予肯定,而這些榮譽感能夠推進他們持續待在產業中的動力,人才缺工的問題或許有機會得到紓困。而當這些非生產者的職務有機會被記錄下來,展覽燈光、畫冊設計、媒體公關等庶務,將展覽的分工項目系統化、專業化,進一步建立出人才智庫,將來策辦展覽方能夠提供相關經驗之人員名單,從而提升展覽品質、工作效率與人才的能見度及工作機會。
「找尋藝術臺灣隊的永續解方」
國際競爭力主席張學孔(大苑藝術會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新苑藝術負責人)指出目前台灣缺乏英文的藝術媒體,建議增設英文媒體平台,將台灣藝術家的重要活動與展覽於國際間曝光,並彙整台灣本地美術館名單、畫廊名單、重要收藏家名單等,以宣傳台灣的藝術動態,且這個媒體是需要擴及全亞洲,統整亞太地區的藝術時事,以主動的方式宣傳台灣藝術家重要活動和展覽,將有助於提高台灣藝術在國際間的可見度,並促進亞洲藝術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在探討藝術產業的生存與發展,他們提出一系列策略以應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並有效整合資源。柯人鳳(畫廊協會附設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提到:「過去藝術產業主要將資源集中在藝術生產,然而中間更需要像是經紀人或經理人角色對應到畫廊需要這樣人才的培育,面向可以拆為藝術經理人、策展人、藝評,協助藝術生產方去分攤他進入市場的責任。」特別是現階段台灣學院體制較缺乏藝術生產者之外的課程培訓,或許可引入公費留學機制,補助台灣策展人和藝術經理人到國際機構進修,提升其管理職能、財務報表分析等實務技能,使其具備更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倡台灣策展人積極參與國際策展活動,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關鍵參與者,同時強化藝術學校和大學的藝術教育品質,透過工作坊、導師計劃和藝術家駐村計劃等機會,培育新興藝術家,提供實際藝術領域的發展支持。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現場。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吳達坤(策展人、現任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總監)進一步補充,若需要增加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須將目標投射於長期計畫,並舉例了韓國「全球化戰略」的例子,政府每年在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投注豐富資源與資金,並偕同企業的力量,提供藝術家更多展演機會,並希望國內國際藝術博覽會能有中介組織進行參選藝術家篩選,同時加入策展概念,提升博覽會品質。在另外一方面,可參考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的蘭芝分館(或稱蘭芝創作工作室),過去曾為垃圾掩埋場,現階段則轉化成提供國內外藝術家駐村的場所;或許可比照此案,活化閒置空間以推動駐村計畫、國際交流等結構性機制,確保藝術人才的「長期」培育和發展。
「以更為永續的方式對待周遭空間,成為靈活的容器」
在空間議題的分組則是針對美術館、畫廊、替代空間、實驗空間、創作環境、倉儲、資材、工作室等進一步思考。會議中指出現階段替代空間或實驗空間經營不易,台灣藝文空間或藝術家創作場域多數為兩年一期,非長久耕耘,在長期游牧的狀態下對於文化的深入探索並不扎實,且仰賴政府補助形成惡性循環。補助是否不該雨露均霑?而是以未來有機會建立長期營運能力者,並將目標設定為3-5年補助計畫,可觀察其中、長期經營的體質,以協助新興空間在這段時間內穩定發展,從事更多實驗性活動。
空間分組議題主席黃姍姍。圖 / 視盟提供,攝影: 杜岳軒、鄭宇辰。
曾彥翔(藝術家、ss space space共同創辦人)提到:「期待空間能成為連結在地與國際的據點,並讓藝術工作者與一般社會大眾能齊聚一堂相互交流,參與者也能從各自專業背景觀點出發,使空間有機會作為能提出問題、回應時事,亦能夠激盪出實驗、創新與批評的場所。」對此,他們整理出幾項有機會增加藝術家創作與展演空間之間的流動性。其一,政府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補助方案,鼓勵企業或私人資金投注空間產業,有望同時解決創作材料流通與倉儲等問題。
抑或是運用公共藝術基金,結合社會住宅,保留部分空間作為工作室或展演空間,並開放給外國藝術家申請交流,吸引更多異質的碰撞進而創造出得以延續我們文化項目或記憶的可能性,以此創造更多有別於美術館的空間,接觸非預期的觀眾,以一種更平易近人的姿態接觸常民,締造全民美學養成的環境。
藝術家陳伯義提出了一項具有創新性的建議,以應對2025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他建議將地方閒置空間轉變為「藝術材料倉儲」,這個倉儲不僅可以提供藝術家方便接近的位置,還能成為藝術家活用在地二手材料的資源中心,並且有助於區域文史材料的再利用,推動環保概念,同時也符合社會的永續發展目標。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從彈性疲乏的橡皮筋找回「藝術的影響力」:專訪視盟理事長何孟娟
2023-12-19|撰文者:張家馨3485
「春之展望」春之文化基金會攜手視盟,首例企業贊助視覺藝術第三部門組織營運案例
2024-04-26|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84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出版暨候選人文化政策政見說明:請問總統候選人,您的文化政策政見在哪裡?
2024-01-04|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4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特展爭議:藝術界各方聚集發聲與行動,公部門又給予什麼回應?
2024-08-02|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587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00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