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

ONE ART Taipei 2024 :國外參展畫廊數量創新高,跨文化對話創造亞洲地區藝術產業新機遇

ONE ART TaipeiONE ART Taipei 2024藝術台北陳世彬藝術博覽會

2024-01-26|撰文者:張家馨

第六屆「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下簡稱OAT)甫於「JR 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盛大舉行,自1/25 VIP預展日、1/26至1/27公眾展期,為期三天的展會集結了72家展商,有41家為國內畫廊、國外畫廊31家,國內與國外畫廊比例為4比3,國外參展畫廊數量創新高。其中有21家畫廊首次參與,包括11家國外畫廊初次亮相,而在VIP開展首日便湧入了大量的觀展人潮,象徵了OAT在國際藝術市場的卓越地位、譜寫疫後藝文活動恢復以往活力。
第六屆「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VIP預展日觀展人潮。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近年來國際藝術市場見證了新興藏家活躍,年輕藝術家在二級拍賣市場屢獲佳績,博覽會的參展藝術家也日趨年輕化,這一切都反映了藝術市場年齡結構的轉變,進而影響了藝術博覽會的展會現狀。OAT 2024會長陳世彬表示:「疫情後市場的改變可以看到卡漫、塗鴉、療癒的作品還是非常熱絡,但我們也發現年輕藏家也開始思考,這些存在美術史上的作品是不是也應該慢慢被關注。」然而,OAT有別於臺灣其他博覽會品牌,三位創辦人包含陳世彬、劉忠河、王瑞棋,創立展會初衷致力於推動本地與國外藝術家交流互動,極力推展臺、日、韓等亞洲國家的藝術板塊,藉博覽會使臺灣年輕創作者與觀眾,觀摩本地以外文化屬性產出之藝術品。


雲清藝術(room 1212)展間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伊日後樂園展間(room1315)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御陶坊藝廊展間(room 1317)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OAT自創立自今其展會架構明確,共分成不分年齡限制的「藝術無限」、挖掘35歲以下潛力藝術家的「發現藝術」、聚焦數位媒介的「媒體藝術」三大主軸,為不同向度之作品提供展現舞台。而展會成立至今來到第六屆,每一年主辦單位總思索如何突破展會形式,使民眾與產業以新型態的方式接觸藝術。今年特別推出的「Voices」展會,強調無展板、無格間,展示大型裝置、錄像投映和新媒體藝術為主,推展出展間以外的疆域,便是很好的創新例子。
私藝術空間(room 1213)展間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私藝術空間(room 1213)展出藝術家陳泓鑫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弎畫廊(room 1219)展出藝術家郭秉恩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青雲畫廊(room 1112)展出藝術家陳宏群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對於這樣開創性的嘗試,OAT會長陳世彬回憶,2015年創辦人考察國外博覽會時即孕育了提升台灣藝術博覽會的構想。去年在大阪藝術博覽會的觀展經歷更是激發了他們承辦「無展版」博覽會的動力,隨著展會成熟,終於在今年揭開序幕。陳世彬進一步解釋,臺灣作為科技島銜接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未來必定成為當代藝術的趨勢之一。然而,目前內需市場對新媒體藝術的需求並不大,OAT作為臺灣藝術博覽會的重要推手,在這即將興起之際,似乎有必要帶給觀眾、藏家和藝術家,對新媒體藝術品其展呈形式與銷售機制的認識;同時,這也是畫廊端在面對非正規場域下展覽的再思考。

藝術博覽會作為一展銷平台,短時間內匯集大量觀眾,多半為藝術愛好者或藝術收藏者,其目標客群明確,能夠為畫廊帶來不錯的交易契機與曝光機會。而在OAT的展會中,可以觀察到許多畫廊著重於「策展」的概念,不論是展示形式抑或是展覽主題,都力求使展間定位更加明確,乃在數十間的畫廊展間中,得以細嚐作品的空隙,並且藉此突顯畫廊品牌定位與策展方法,形成有機的觀展路徑。

EQUAL = 等號(room 1318)展間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例如也趣藝廊(room1015)以「雅撒西的房間」命題。「雅撒西」在日文中意旨溫柔,結合八位台、日女性藝術家,看見她們作品中細膩而真切的情感,坦露了女性的溫柔特質。其中手塚愛子(AikoTEZUKA,1976-)擅長以古董織物做為創作的主要媒材,在解構與重建的過程中,揭示文化產物在不同時代下的存在意義,藉由經緯線的加工交織產生時間的意義;臺灣新銳藝術家劉書妤(ShuYuLIU,1995-)從城市的尺度、向外的視角,轉往人的尺度、對內的視角,以此探討人存在的狀態與自我定位。作品透明陽台,光影交融下的植物殘影,是有些疏離且孤單的,以間接分享,反讓觀者能自由進出這個平靜的場域。

也趣藝廊(room1015)展出藝術家手塚愛子(AikoTEZUKA,1976-)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也趣藝廊(room1015)展間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德鴻畫廊(room 1310)則以「藝術的生命、科技、人文」為策展方向,展出藝術家個別聚焦於膠彩、複合媒材、攝影與裝置藝術等,從平面至繪畫的媒材分類中,特別探討有關生命、人文與科技等,當代社會的三大範疇面向。其中,1993年生於日本奈良的田島大介(Daisuke TAJIMA,1993-),在創作的過程中,他會先使用鉛筆在肯特紙 (一種常用於起草建築和圖形的草圖用紙) 上先畫出一個城市的雛形,再以鋼筆精準細膩的繪畫完成作品,融合個人對這些事物的想像,成為非真實的圖像。又或是臺灣年輕藝術家張文菀,其創作經常以日常物件出發,這次選用工作室剩餘的塑鋼土為底材,捏塑那些容易被遺失的小巧物件,重新拾起被遺棄於旁的材料,使它們找到再次被看見的價值。

德鴻畫廊(room 1310)展出藝術家田島大介(Daisuke TAJIMA,1993-)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德鴻畫廊(room 1310)展出藝術家張文菀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而大雋藝術(room 1201)則以「Let’s Roam!」為主題,嘗試以號召的口吻,帶領觀者漫步於屋內展開藝術採集行動,展出來自歐亞五國共七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以此連結不同文化經驗驗孕生之視角。其中黃麟詠發表的新作將場景設定在充滿懷舊色彩,美國66號公路邊的一家經典美式餐廳,畫面中的主廚,為了讓餐廳業績再次繁榮,巧妙地將東方的浮世繪和非洲的斑馬圖案重新詮釋,將它們融入到他的料理中,創造出極具吸引力的菜餚,引發了一場客人之間的競標熱潮。這樣的背景設定回顧了速食文化的興起,同時探討藝術在迎合市場需求中快速符號化生產的過程。

大雋藝術(room 1201)展出藝術家黃麟詠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黃麟詠作品-〈料理鼠王的當代分子料理〉。圖/大雋藝術提供。

大雋藝術(room 1201)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安卓藝術(room 1312)則呈現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個展,她的作品以塑料、金屬與各種樹脂物品製作成各式生命物種,並結合刺繡手法,藉著光影的對比,使發光的主體與漆黑的背景建構出若即若離的視覺效果。晴山藝術中心(room 1215)則聚焦於東方媒材的呈現,帶來多位臺灣及日本的藝術新秀,其中像是多以岩彩畫為主的林貞君、李致勳、李謦羽、莊舒茹等,又或是首次於臺灣展出的黑宮成美(Kuromiya Narumi)用了細膩的筆觸和柔和的色調,創造出一種具有紋理的效果,使畫面清新利略又不失豐富層次。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色彩和形態的敏感度,以及對於營造一個幸福場景的沈著。

安卓藝術(room 1312)展出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晴山藝術中心(room 1215)展間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晴山藝術中心(room 1215)展出黑宮成美(Kuromiya Narumi)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晴山藝術中心(room 1215)展出林貞君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在臺灣的藝術博覽會中,海外畫廊的參與突顯出亞洲藝術市場的緊密聯繫,尤其是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畫廊,其反映了這些國家之間的地理與文化親近性,也指向了臺灣藏家在收藏脈絡上對於文化共鳴的偏好,特別是日本與臺灣在文化及歷史上有著許多相似處,從而使得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在臺灣尤其受到追捧。此外,日本藝術家作品經常以當地文化為基礎,透過傳統工藝技術、本土的美學觀念來展現,更多在地性質之作品,像是來自日本的Gallery ACCESS(room 1011)帶來三位風格迥異的藝術家作品,如mumei以「美少年」為主題,漫畫般如夢似幻的描繪方式,於眉目的變化之間營造出少年青澀模樣,以及憂愁脆弱的各種情緒。

朝代畫廊(room 1001)展出日本藝術家上出由紀(Yuki Kamide)其作品是在不斷疊加的照片上繪畫,創造出類似多重曝光效果的視覺圖像。在這些作品中,空間變得無法確定,而人物、花鳥等元素則在畫面中隨機被強調、轉化為符號或是消融在模糊的背景之中。

Gallery ACCESS(room 1011)展出藝術家mumei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朝代畫廊(room 1001)展出藝術家上出由紀(Yuki Kamide)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朝代畫廊(room 1001)展出藝術家上出由紀(Yuki Kamide)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FNG ART(room 1002)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石川畫廊(room 1211)展出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除此之外,展會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作品,以藝術家個人的生活背景出發,帶出獨有的藝術語彙,像是韓國畫廊Art SoHyang(room1118)的藝術家GAM Seongbin,畫面中利用身體語言和扭曲的姿態來傳達失去親人後的心靈狀態,像是將身體蜷曲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使觀者體會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情感重擔,兩個人物似乎彼此交織,一個人物的頭部重重地依偎在另一個的肩上,而那個被依偎的人物的手臂支撐著頭部,這種相互扶持的姿態表達了在痛苦中尋找共鳴和支持的需求,並結合了木框雕刻與畫面的圖像產生呼應。

Art SoHyang(room1118)展出藝術家GAM Seongbin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V&E ART(room 1114)帶來的藝術家伊露斯(ILANT ILLOUZ,1977-)以攝影和混合媒材的手法,來探討猶太沙漠和死海海岸線的當前自然狀態。該區因政治與經濟衝突,為使沙漠肥沃或更好死海的鹽,使鹽湖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面積,正面臨滅絕的威脅。藝術家ILANT ILLOUZ便是以攝影之方式紀錄此地,並在印刷後的影像上滿了袋狀的鹽結構,將這個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記錄在日常物質中。

V&E ART(room 1114)展出藝術家伊露斯(Ilanit Illouz,1977-)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四季彩舍(room 1216)展出的角谷紀章(Kisho Kakutani,1993-),創作概念在於激發觀者的想像力。他的作品,如《Frosted Window》系列,受到透過磨砂玻璃窺見景色的影像所啟發,以及《Curtain》系列,則是從窗簾後隱約透出的風景中取得靈感。這些系列藉由設置視覺障礙——一種干擾元素或所謂的「噪點」,促使觀者透過這層噪點去想像被遮蔽的景象,從而增強對畫面世界的沉浸感。

四季彩舍(room 1216)展出的角谷紀章(Kisho Kakutani,1993-)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四季彩舍(room 1216)展出的角谷紀章(Kisho Kakutani,1993-)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臺灣本地新興的畫廊品牌奇想會(room 1207)這次呈獻了來自不同國家藝術家的創作,其中臺灣創作者張簡士揚其藝術實踐橫跨插畫、美術設計、平面設計至居家用品設計等多個領域,標誌著他作為少數同時在臺灣藝術與設計界雙線發展的創作者,今年上半年也預計將在奇想會舉行個展。他的繪畫致力於融合古典與當代美學,創造出既簡練又富節奏感的視覺語言,透過他獨特的創作哲學,開闢了一條連接古今的創新道路。
張簡士揚作品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奇想會展間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展覽資訊

【ONE ART Taipei 2024 藝術台北】
展覽日期|2024/01/26(五)– 2024/01/28(日)
展會地點|JR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
.貴賓預展 VIP PREVIEW
2024/01/26(五)14:00 - 19:00
.公眾展期 PUBLIC DAYS
2024/01/27(六)11:00 - 19:00  
2024/01/28(日)11:00 - 19:00

【Voices 2024】
展覽日期|2024.01.26(五)– 2024.01.29(一)
展會地點|南港瓶蓋工廠 台北製造所
.公眾展期 PUBLIC DAYS
2024/01/26(五)13:00 - 21:00
2024/01/27(六)13:00 - 21:00
2024/01/28(日)13:00 - 21:00
2024/01/29(一)13:00 - 21:00

ONE ART TaipeiONE ART Taipei 2024藝術台北陳世彬藝術博覽會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