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4-03-07|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

在當代,臨時性的主題展覽通常較能吸引人們的目光,但對於一些策展人來說,博物館真正面臨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振興館內的永久收藏。那些在庫房中鮮為人知的古物和經典名作彷彿被困在過時的敘述中,不少策展人認為一場精心策劃的特展是可以重新定位這些收藏品,並引入新元素以及新的討論。

那麼策展人與館方所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徹底重新思考館藏?目前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所展示的作品幾乎都是來自中世紀晚期至1900年的架上繪畫,此年代後的作品則根據協議,委託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管理。長期下來,這凸顯了博物館在藏品上的斷層與多樣性的缺乏。因此倫敦美術館在籌備其兩百年慶祝活動時,宣布計劃於2025年5月對其宏偉的典藏展間進行一次重大改組,為美術館增添20世紀的新藏品。
2023年5月泰德美術館的館藏重新展示。圖/取自artnet

對此,曾任英國三間地區性博物館館長的藝術評論家朱利安.斯波爾丁 (Julian Spalding,1947-)向國家美術館館長加布里埃爾.菲爾蒂迪(Gabriele Maria Finaldi,1965-)表示,他擔心繼續採取現今固有的策展方式,將不可避免地造就一個可怕,帶有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的古板博物館。

斯波爾丁認為,國家美術館最初的願景是隨著偉大畫作的出現而收藏並展示它們,這一抱負應持續貫徹,他指出館方若是願意將館藏進行更新,這也將擴大美術館不論是在女性藝術家和多元文化藝術的包容性,如此一來更適切地反映現代的英國。他說:「我們需要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拓展藝術領域,同時我們也需要珍惜恆久、經典的作品質量,因為我們必須使這個藝術世界能夠持久、平衡。這就是為什麼現代藝術需要和古典藝術應該並列展示的原因。」
2023年5月泰德美術館的館藏重新展示。圖/取自artnet

目前倫敦國家美術館對於其2025年的計畫仍未公開,但根據接下來館方新增的藏品性質,將決定博物館後續進一步的展覽走向。另一個針對館藏轉型的例子來自英格蘭東部的桑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The 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該機構將去年重新推出的展覽焦點放在共享的人性上,並毫不避諱地讓亨利.摩爾和法蘭西斯.培根與唐代的陶俑、毛利長笛一同展出,並讓觀眾與作品進行近距離的互動,反映出了一個展覽能體現的多元性。

另外相較於國家美術館對繪畫類型的聚焦展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收藏範圍更加廣泛,透過各種媒介和地區的作品,將觀眾從古代帶到當代社會,去年秋天該博物館首次展示了其新整修的歐洲繪畫展廳。
桑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亨利.摩爾,《母與子》(1932)。圖/取自artnet

大都會博物館透過展覽「再看一遍:1300-1800年的歐洲繪畫」呈現提也波洛(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1696- 1770)的畫作,藉此提出探索種族議題的討論,提也波洛在18世紀記錄了威尼斯作為一個供商人進行貿易的多元文化交匯地點,館方也以那個時期的宏偉肖像畫的主題,對他們生平的來源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策展人史蒂芬.沃洛霍伊安(Stephan Wolohojian)說道:「我們的歐洲繪畫處於一個與各方面都有著廣泛聯繫的脈絡中,這讓我們在展呈時以不同的方式來考慮各種物質的運用」。這促使了該展覽開啟了與歐洲雕塑和裝飾藝術部門的合作,以便在空間中穿插相關的物件、展品。更進一步的是,由此提供了一個探討西班牙和其殖民國家之間複雜文化關係的機會。

如果國家美術館考慮將歷史與現代進行融合,那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個展覽同樣是具有啟發性的案例,它們將畢卡索和艾爾.葛雷柯(El Greco,1541-1614)作品的合併展示。畢卡索在20世紀初的藍色時期深受這位西班牙古典大師16世紀早期的現代風格畫作啟發,證明了現代藝術仍然在對舊時代的參考與重新演繹中不斷發展。


2023年11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再看一遍:1300-1800年的歐洲繪畫」。圖/取自artnet

總體來說,當館方在重新呈現收藏品時,在策展方法上,並不總是要將舊有的作品淘汰,眼下應做的,是能夠使議題觸及當代關注的性別、種族和階級問題…等,這也是現今大多美術館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某些情況下,最有張力的效果來自於給予讓藝術家、作品自主發聲的機會。採取主題性策展的方法目的在於,有意避免過於嚴肅的地域、時代框架,促使展覽可以發展成各類邊界的交會,反映許多藝術家在不同時間線上移動時,衍伸錯綜複雜的路徑。

REFERENCE

Artnet

倫敦國家美術館泰德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畢卡索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2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