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步於經驗之間,從行動到機械: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徐瑞憲專訪
2024-09-06|撰文者:王襦萱
徐瑞憲在採訪中表示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補助計畫」很直接地影響到他一系列新作的規模—該計畫名稱為Between(之間),除了在技術層面的開發突破之外,也間接讓藝術家用不同以往的觀看尺度檢視過去的創作路徑,徐瑞憲分享到他於法國求學時,創作型態迎來了第一個轉捩點,也就是轉向我們所熟悉的機械動力作為呈現形式。直至2022年他仍埋首、精進於這樣的一個媒材表現。因此,本次的藝術未來行動事實上開啟了徐瑞憲創作的新階段,過去我們不難在脈絡中理出藝術家關照的議題,源自於自身家庭的歷史淵源,亦或是對於環境的關照,但徐瑞憲的創作意識中似乎還存在著作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因此想對外部世界實行更全面、廣泛的探討,將其扎實地體現出來。
徐瑞憲對於生命的體認以及面對事物時的判準,在進行作品形式建構時有獨特的詮釋,拉伸出不同的記憶表述。一種好似遲緩卻又夾帶醞釀的動作,反覆地在機械運動的軌跡中劃記具有血肉的片刻。藝術家運用機械裝置時並未直指人類與機械的差異或相像,它表現的是一種對於肉體的擷取,複雜的構造下牽引出的卻是單一反覆的「動作」,機械生命依附的感性更飽含動力機械本身的繁複。
北美館《Between Ⅱ》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憲從過去類比式的創作形式,轉變到現今數位的創作模式,該補助計畫提供藝術家充足的創作經費,以此來輔佐作品製作上的實踐。自2023年的作品《Between I》徐瑞憲正式開啟國藝會補助計畫下的系列創作,他也提到這件作品的概念生成在2006年就萌發,但由於它所牽扯的內容太過於龐大,經費也太高昂,導致該計畫在與音樂家的合作上舉步維艱,包括要讓古典樂進入錄音室,技術人員與演奏人員的花費…等執行項目,都因為經費限制最後只能停留在規劃階段。
在《Between I》這件作品裡,徐瑞憲運用了垃圾桶這一個物件本身在日常語境下的意義,讓垃圾桶和古典樂這兩者形成大反差對照,去講述我們一直以來認為古典樂是屬於上流社會,是隸屬於菁英的範疇。他以貝多芬為例,解釋到音樂具有能使人感動的作用,他所呈現出來的音樂反射到人生與命運的奮鬥,也正是因為如此,徐瑞憲在這件作品裡選用了貝多芬的《C小調第5號交響曲》作為音源。這之中,除了兩種品味的落差外,還蘊含了歷史事件中命運與時代間的變動。從垃圾桶的物理結構來看,徐瑞憲將它看作是人類生命奮鬥史的概念,從底層往上延伸,隱喻著階級的翻動。在音樂的結構上面,則是透過聲音的指向性同樣呈現出一個由下往上的動線來因應。
《之間 I/九個夢-跳格子》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圖/藝術家提供。
徐瑞憲也在本次訪談中提到,他其實在創作歷程中一直想嘗試聲音這類媒材,早在開始以機械動力裝置來創作前,他已設立了自己的作品內核勢必是與人的連結,而人跟物件之間的互動關係形成了在當今藝術範疇內特殊的精神紐帶。徐瑞憲過往至今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讓觀眾感受到,這些作品所牽絆的生命經驗皆是由藝術家內部發散的,回到本次計畫內容,除了《Between I》的古典樂垃圾桶之外,《Between Ⅱ》則是由嬰兒車作為媒材之一,同樣藉由這些生活物件所引發的聯想,去探討人與環境、城市、世界之間的關係。
《之間 I/九個夢-跳格子》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圖/藝術家提供。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首度入侵烏克蘭。同年3月18日,烏克蘭利維夫市集廣場(Rynok Square)曾兩度遭空襲,在那之後當地便有諸多活動開始聚集於這個廣場,其中一場名為「Tsina Viyny(戰爭的代價)」的活動是悼念烏克蘭在遭受砲火之際,總計有109位嬰兒在戰爭中離去,於是居民將109輛嬰兒車集中於廣場,藉此來控訴俄羅斯造就的結果,喚起全球對烏克蘭兒童因戰爭而受害的關注。目睹這一則新聞的徐瑞憲,當下便決定深入了解烏克蘭,甚至在今年稍早幾個月動身前往烏克蘭,而首站就是抵達利維夫,整個戰爭事件在實踐作品的過程裡,令徐瑞憲的使命感愈發增加。在探勘、思考的過程內,他也意識到這並未是單以戰事為核心的作品,更內核的是對於生命的感受,提供一種切入觀看生命受挫、重建的經驗。
北美館《Between Ⅱ》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這件作品仍是關注於人和機器之間的一個互動,透過機械去講述該物件所代表的更深層生命意涵,嬰兒車這一物件在這個事件中所蘊含的意義,是非常強烈的衝擊,使用象徵生命起源的物件,卻在控訴戰爭所產生的各種結束。與《Between I》的古典樂垃圾桶相同的是,《Between Ⅱ》在調性上也具備極大的反差性,但其中所闡述的脈絡有著更加明確的指示,導向世上戰爭的悲劇。
《Between Ⅱ》這件作品透過情緒與情境所建立的形式講述一個具有感性連結的故事,期望使觀者在參與過程裡面能夠有不同一般經驗的體感內容。簡要來說《Between Ⅱ》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聲音的建構,徐瑞憲用訪談者的生命故事跟環境聲音交互融合,音效之間產生出情緒上的制動,徐瑞憲解釋到他將這部分設定成了一個隱喻的情境,讓整個故事所塑造出真實跟虛幻,並不全然屬於紀實。在環境音的部分藝術家運用近似19世紀初拼貼畫的拼貼手法去呈現,將不完全相關的聲音組構在一起,不論是火車行進的聲響,還是河流、歌聲…等,這些來自生命最根本的底層。
北美館《Between Ⅱ》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賴麗惠攝影。圖/藝術家提供。
第二個部分即是數位系統的建設,也是這件作品最為重要的核心,這些展場中的嬰兒車被設定為AI人機互動的數位裝置內容,因此當人在推動嬰兒車時,透過啟動數位編碼器跟數位系統,便會觸發聲音的播放,當整個事件文本的講述大約進行至三分鐘時,所有的嬰兒車會集體發出一個炮擊聲,同時觀眾的手若是持續握著嬰兒車手柄,就能透過音效震動器感受到,形塑出炮彈從上空飛過,甚至到後續炸毀空間的一個震撼效果,讓這件作品在場域的鋪展上變得更加完整,達到空間與物件、觀眾的關係有著緊密地收編效果。
北美館《Between Ⅱ》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Between Ⅱ》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賴麗惠攝影。圖/藝術家提供。
我們不難藉此次計畫更了解到徐瑞憲認為這樣種種的聯繫可以衍生出更大的議題討論,包括一般大眾最知悉的全球暖化,各種環境污染…等,若將視野拉遠來看,時代與技術的進程似乎與這一切有難以撇清的因果,工業革命後驟變的生活調性,使人類對科技的重視遠高於對環境的尊重,這乃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但他也認為作品首先要做到的,是提供給觀者進入作品的鑰匙,而這把鑰匙可能直指生命的共同經驗,這份共同經驗能夠開啟人們對作品產生好奇,進而讓現代的人們放下冷異,更深刻的去解讀、探討外部世界。
對徐瑞憲個人來說這次的作品可謂是非常重大的計畫,他表示整個計畫內容以及實踐過程都是讓人動容的。雖說一直以來我們認識一位藝術家大多是透過作品與論述、評論,但徐瑞憲把觀眾所不可見的藝術行為視為整個作品的核心來開啟行動,包括親自前往去認識、瞭解烏克蘭現在的生活以及國情狀態,儘管要真的感受到如當地居民的苦楚是艱難的,但徐瑞憲仍身體力行的去接近、感知。因此我們也可以透過《Between I》與《Between Ⅱ》這兩件作品,感受到徐瑞憲在創作上的視野、格局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擴大,將個人生命經驗回應生活,甚至越過地區與時間的藩籬,試圖解放觀眾的感知,使相似的感性經驗浮現。
北美館《Between Ⅱ》徐瑞憲個展展場照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文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合作企劃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脫離傳統負重,月臨畫廊集九位年輕藝術家,推出「人間墨心 – 試讀新世代水墨藝術的心理風景」
黃土水百年後重返培育之地:國美館與東京藝大共同策劃「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正式開展
從視覺到心靈的風景饗宴:黃騰輝繪畫的蛻變
生命的速寫─陳幸婉的揮灑與拼貼
國寶〈甘露水〉現身日本,今隆重開箱! 首度海外參展「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2024 ART FORMOSA十週年:開啟藝術邊界的再詮釋及台、日兩地的文化脈動
2024臺北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新日期、新時間、新地點搶先曝光!
開創跨領域的聲景音樂劇場,新古典室內樂團鉅作《極境尋光──走進江賢二》,9月14、15日隆重呈現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故宮、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梵克雅寶特展,逾260件精品瑰寶共同演繹東西方極致工藝美學
拍賣會常勝軍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九月現身佳士得,是否能再次為低迷的藝術市場帶來新活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國藝會聯手北藝中心推出「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國際策展人雲集臺北
2024-08-26|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11
毫無靈魂?全是物質?複視下生成的疊合敘事: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許哲瑜專訪
2024-09-06|撰文者:王襦萱399
從視覺到心靈的風景饗宴:黃騰輝繪畫的蛻變
2024-09-12|撰文者:廖仁義(美學家,國立台灣美術館前館長)2906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七組臺灣藝術家受邀全新RAN Focus單元,展現臺灣當代能量
2024-09-11|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3
2024臺北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新日期、新時間、新地點搶先曝光!
2024-09-10|撰文者:台北市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22
掛一幅畫背後的未竟之事:潛藏在呂迦諾作品秩序性格線下的視差
2024-09-10|撰文者:張家馨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