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感謝公主》2023 臺灣戲曲藝術節、2023 NTT遇見巨人|窮劇場 x 江之翠劇場
2024-05-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余岱融
在顛沛流離、家國興亡的尺度下,生存的意志和信念的捍衛,孰輕孰重,人在關鍵時刻的抉擇,變與不變,自此劃定了不同的邊界。窮劇場與江之翠劇場共創的《感謝公主》,揉合梨園戲、南管音樂與當代劇場的形式與美學,打開人在離散的複雜處境中,精神性的探索與辯證。
本劇編導高俊耀和表演者鄭尹真為窮劇場核心創作者,兩人曾隨江之翠劇場創辦人周逸昌研究當代表演者訓練。周逸昌辭世後,本劇演員魏美慧與鄭尹真在《幽遠寂滅喧嘩人間: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一書中為梨園科步、當代劇場訓練共同演繹示範。2020年,江之翠劇場重製經典作品《朱文走鬼》(註),邀來高俊耀擔任復排導演、鄭尹真為演員,這些相續不斷的緣分,成為兩團後續共創《感謝公主》的契機。
演員 鄭尹真、導演暨編劇 高俊耀、演員 魏美慧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以戲曲與歷史素材,提問主體內核
表面上,是個交織兩條故事線的演出:真有其人、出金遭禁的宋朝使節朱弁,與相知相守十六年的雪花公主訣別;另一邊,是虛構的1950年代自新政治犯老鄭,遠走他鄉後試圖重新連繫拋卻的過往。戲中有戲,戲外有試圖重構的人生。這是以唱曲、身段、自白、報告與行動,在非線性敘事中揭開眾生頓挫與求存的演出。這些角色,還包括朱妻王氏、徘徊的無名孤魂、老鄭舊情人小娟,和他未曾謀面的外孫女。
高俊耀將南管傳統劇目《朱弁》中〈冷山〉、〈裁衣〉與〈公主別〉的唱曲重新調度編輯、散落劇間,「吟唱時,就成了劇中每個角色魂牽夢縈的精神狀態」。政治犯老鄭的形象,則參考了《政治檔案會說話》、《無法送達的遺書》、《悔餘日記》及諸多與當代變節者相關的書寫、訪談,包括季季《行走的樹》,該作記述與前夫楊蔚的婚姻,與他告密導致「民主台灣聯盟」瓦解。
歸屬的困境,游移的生命
高俊耀自陳,引動本劇創作的,除了人在艱困中的理想,還有曾經有過的身分疑惑。「身分的認知與定位,是屬於華人、馬來西亞人,還是馬來西亞華人?原鄉跟異鄉的指認,情感的歸屬要如何放置?」精神寄託的困境,不單屬朱弁和老鄭,而是當代心靈的普遍狀態,「我們一直不斷適應各種生存狀態。每個人都為了生存不斷位移。」地理的位移,或內心所相信的挪動,不正是生命的某種常態?
漂盪的曖昧身份,反映在老鄭非典型受難者的設定。「藉這個人物,把歷史處境中更難言明的灰色空間打開。人在裡頭似乎不是正反兩面這麼鮮明。」編導也著眼選擇之難,例如王氏棄子扶姑,和公主的成全。朱弁與公主屬不同陣營,關鍵時刻情義兩難全,「當中必須有一些割捨,有一些犧牲。」由鄭尹真一人分飾的雪花公主與小娟,正映照出這般處境。
由戲曲美學轉化的空間、身體與聲音
啟發自戲曲美學、幾近無物的空台上,表演構成了舞台的一切。以走圓場開啟,或臺中國家歌劇院版演員注視小劇場連結戶外隔音門緩緩落下,都塑造獨特的時間感與空間感。演出中段,眾人拎抱著樂器,在靜默的黑暗中斜向穿越舞台,暗喻了大時代下戲子命運,以及映照了個體、生命關係的流轉與渺小。
《感謝公主》的排練皆以科步訓練為始,高俊耀將其比擬為調音,讓背景殊異的演員在時間磨練中讓彼此更接近。魏美慧提到,程式化動作不只在南管戲,舉凡看信、投降、槍決,「都在不斷練習裡,共同找出類似程式的動作。」鄭尹真補充,遵循轉化自戲曲規範的語法下,「當代劇場演員所有的行動,都在梨園科步的語法下發展」。此外,南管的「韻」也啟動劇場語言的行進方式,和身聲間的歇息。「聲音的延展跟身體(的搭配)不是瞬時性完成」,其中細微的時間差,是演員們長時間琢磨、讓表演具音樂性的關鍵。「當底部原則確立後,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力量。」
重新感受自身與時代
無論是聲響設計林育德以程式編碼重塑南管音樂、生成雜變又近似甘美朗而呼應老鄭落腳印尼的的聲響,還是影像設計楊凱婷以消散的文字捕捉離散與理念生滅的影像,都共創細緻的質地,亦回扣主題。魏美慧認為,看似遙遠、傳統的故事,都是觀眾「可以退一步,看看現在身上處境狀況」的契機。高俊耀則相信生命需要個體之間相互依存、信任,相信在某些時刻有他者默默為我們付出,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力量。鄭尹真則期許觀眾欣賞後,「會對這個時代更有耐心,慢慢去讓自己,大過於現在的時代。」
註 :《朱文走鬼》於2006年首演獲第5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
製作團隊
創作顧問|紀慧玲
導演、編劇|高俊耀
演出者|魏美慧、陳彥希、鄭尹真、林子恆(台北)、洪健藏(台中)、王肇陽、李尉慈
樂師|陳佳雯、廖于濘、賴虹綾、陳怡璉、陳曉音、劉孟翎
製作人|楊凱婷、劉宛頤(台北)
燈光設計|陳冠霖
聲響設計|林育德
服裝設計|林俞伶
影像設計|楊凱婷
舞台設計暨舞台技術指導|林育全
舞台監督|張以沁
音場設計、現場混音|鍾仰哲
燈光技術指導|蘇揚清(台北)、唐郁璇(台中)
排練助理|郭家妤、李鈺婷(台北)、何亞軒(台中)
妝髮執行|金惠妮、李俊儀
燈光技術人員(台北)|林健平、郭佑維、黎子瑜、張肇文、郭容嘉
燈光技術人員(台中)|郭容嘉、蘇筱筠、劉柏言、石澤芳
舞台技術人員(台北)|吳書涵、林維辰、詹鈞如、陳宇文
舞台技術人員(台中)|李奕瑩、洪亮瑜
音響技術人員|曾郁芬(台北)、張虔綸(台中)
平面設計|劉孟宗(台北)
劇照攝影|林育全
演出現場錄影(台北)|莊知耕、林燁、陳彥宏
演出現場錄影(台中)|莊知耕、林燁
演出單位/策畫者|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
共製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前期創作研發|臺中國家歌劇院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3/678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央政府預算三讀通過,文化部主管預算共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
立法院裁減文化經費:文化部預算削減衝擊視覺藝術,畫廊協會、視盟呼籲應審慎處理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參展內容公開亮相
「2025高雄獎」年前開獎!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獲首獎,1/25高美館開展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5公佈更多精選亮點!「策展角落」單元將展出36個項目,創下歷屆之最
跨世代的交流與分享,宜蘭美術館展出「繁星璀璨—跨.時空的宜美對話」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卸任,由文化局副局長劉得堅兼任代理館長
國美館公布2025年度展覽規劃:睽違27年,再次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合作
德國政府宣布設立全新仲裁法院 ,承諾追查並歸還納粹時期掠奪的藝術品 解決近年全球文物返還問題
時光染痕延續傳統技藝:2024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專訪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不同屬性的藝文機構如何定位與生存?第22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2024-06-13|撰文者:張家馨14290
【第22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得主揭曉,《感謝公主》奪年度大獎 《宿舍Ký Túc Xá》與《國姓之鬼》分獲視覺與表演獎
2024-06-0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整理18130
【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香蕉幣》|李奎壁
2024-05-1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2239
為夜晚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寫下星夜「書寫風景—橫山書法藝術館戶外燈光藝術展」
2025-01-31|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50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卸任,由文化局副局長劉得堅兼任代理館長
2025-01-2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26
「2025高雄獎」年前開獎!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獲首獎,1/25高美館開展
2025-01-2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