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得時の夢》2023戲曲夢工場|臺北木偶劇團
2024-05-03|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童詠瑋
布袋戲古冊戲《七俠五義》中的一班俠客,穿越時空來到日本武士劇《月形半平太》中的德川幕府時代末年,被迫亂入「尊王攘夷運動」。語言、畫風丕變,彩樓被置換成了佈景台,熟悉的後場北管不再,只聞三味線與西洋音樂的曲盤伴奏迴盪劇場。時時錯亂,處處誤解——這是一齣屬於布袋戲戲偶們的穿越劇。
編劇 林乃文、導演 伍姍姍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想像」皇民化布袋戲
看似奇幻的穿越,其實立基於真實的殖民歷史;在皇民化政策的五年禁演令下,本地文化人士黃得時積極請命奔走,傳統布袋戲在改革為新時代的「臺灣人形劇」(俗稱「皇民化布袋戲」)後終得重返戲臺。導演伍姍姍直指,這段歷史正反映布袋戲的韌性及文化厚度;編劇林乃文也補充,若說西方現代性下的「前衛」概念與傳統戲曲中的「當行」術語,為「2023戲曲夢工場」的策展置放一起,可視為一種矛盾中和的狀態,本作即嘗試找尋本地文化源頭中那些「不得已的前衛」。
尤其,皇民化布袋戲參照日本的「文樂」與「人形劇」,打破傳統形制、引進諸多現代戲劇元素,民間戲班更發揚彈性應變的精神及演出形式,可說是本地傳統布袋戲迎向現代化衝擊的先行者。林乃文接續分析,劇本將穿越的彼岸設定於日本面對西方列強壓境的時代轉捩點,文本內外實則相互呼應——當劇中所有歪打誤讀,都反倒變成理所當然時,戲偶的徬徨不安與手足無措,正映射殖民政權統治乃至現代化進程下的精神錯亂。
然而,皇民化布袋戲實際的表演細節已不可考。林乃文強調,本作顯然不可能對其精準重現,創作核心也就不在於「考古」,而是以「復古」之名發動當代視角的「想像」。至於編劇前期投身的研究調查工作,則像是搭建起骨架,更有賴劇團演師以布袋戲的活戲傳統,為敘事框架填補、生長出豐厚血肉。換言之,本作的「創造」正是從布袋戲傳統程式不得不打掉重練後的扞格出發,並回到演師身上實際採集、實驗及操作,方能重新激活這段歷史,「而想像的主體不是別人,就是臺北木偶劇團。」
以偶喻史
林乃文表示:「皇民化布袋戲雖是一個殖民的產物,但我們想翻轉悲情,將其還原回大眾娛樂的本質。」對此,身兼劇團藝術總監的伍姍姍則回應,編劇本次引入的「集體創作」方法,亦是一次「現代化實驗」——演師必須化身皇民化布袋戲戲班,在習以為常的布袋戲身段、技藝、音樂、符號全遭逢限制之下共同腦力激盪。但她也釐清,本作並未流於演師第一人稱的後設視角,而是專注以布袋戲戲偶為主體,擬人化地探究其順應時代洪流的自身改造經驗。比如當俠士變身為武士時,沒了鑼鼓就失了功夫,僅能以口白模擬來重新召喚;就算找回身段,武器也換新了,遭逢的反派還是日本式有關節設計的人形戲偶,此時如何抽刀、收劍乃至整套武功技法都得重新摸索。
從偶到師,再至皇民處境,可謂以偶喻史。伍姍姍感性地說道:「我希望可以給布袋戲偶一個天地。這就是為什麼彩樓這麼重要,因為在屬於人的劇場中,它就是偶的天地。」誠然,布袋戲始終是一門想像力的藝術,無論是傳統佈景的寫意,抑或從外台走進室內後的比例調度、目光聚集。但在穿越時空後,導演更必須迎面現代化所帶來的「寫實」挑戰。她借鏡電影的造幻術,並擅用台車快速轉移佈景,一幕幕場景切換創造出夢一般的流動特質。
穿越百年的大眾娛樂之夢
林乃文進一步闡釋,在傳統戲曲中常見的「夢」的形式,是單一主體的主觀視角;但「穿越」至少具備兩種平行並存的邏輯、語境與世界觀,各自的真實都必須清晰建立,才可能在穿越之後相互混淆,進而衝撞出力道。由此來看,戲名「の夢」確實蘊藏複數意涵:除了作為台前錦毛鼠白玉堂的夢境,也貫穿本劇隱形主角黃得時的意念及藝術之夢,更是殖民地夾縫求生的集體發夢,以及2023年的臺北木偶劇團對布袋戲歷史的重新夢回。
隨著戲偶們在劇末再度穿越回來,彩樓復現、鑼鼓響起,布袋戲所承載的文化記憶滂薄傾瀉。林乃文說明這樣的編排其實也參照了歷史軼事,戲班有時會在日籍官員審查完畢離席後,以鑼鼓暗示傳統布袋戲將重新登台,每每引發觀眾席的歡聲雷動。不過,在此對於北管傳統戲的回歸,並非只是重返過去,劇組更融合進戰後布袋戲演變下的聲光技術,在短短一分多鐘內,穿越了布袋戲近百年的歷史隧道來到當代觀眾眼前。時代不斷往前推進,布袋戲將會一直演下去。
製作團隊
編劇|林乃文
導演|伍姍姍
戲劇顧問|徐亞湘
漢文顧問|洪澤南
音樂設計|許家銘
舞台設計|林昭安
燈光設計|陳為安
服裝設計|林玉媛
平面設計|林羅伯
布袋戲演師|吳聲杰、廖群瑋、陳思廷、林瑞騰、林凱翔
樂師|林永志、謝琼崎、林璟丞、劉士聞、林宸弘、王祥亮
製作人|林永志
行政經理|謝琼崎
製作經理|黃馨玉
舞台監督|官家如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3/677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不同屬性的藝文機構如何定位與生存?第22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2024-06-13|撰文者:張家馨14159
【第22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得主揭曉,《感謝公主》奪年度大獎 《宿舍Ký Túc Xá》與《國姓之鬼》分獲視覺與表演獎
2024-06-0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整理17823
【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香蕉幣》|李奎壁
2024-05-1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2077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76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95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