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無所相」—2024黃文勇個展
2024-08-01|撰文者:黃文勇
一切事物都有名相,聽到的是名,看到的是相。而這個名相本身又是虛幻的,如《金剛經》所説「凡所有相,皆為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身處萬物恆常變化之中,感知可見的「名相」,之後也許是「空無」;覺知「虛無」之境,曾經也許是「存有」的樣態。
「相」指的是表面上的形象、現象、外在的樣貌,它具有變幻無常的特性。然而,我們總是容易被這些外在的相貌所迷惑,而忽略了背後的本質。這種迷惑使得我們無法真正瞭解事物的真相,因而產生種種纏繞和沉迷。
「相無所相」一詞意指世界上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無我,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存在,而一切現象皆是順應道法自然,以及種種因緣和合相互發展,合規律的暫存樣態,它不存在固有的形體或特性,也難以被定義,意味著世間萬物的存在形體,並非永恆不變的,不應執著於形式。之所以有所感,是內在心境的轉變,透過知覺的感知和體悟所感到萬物景象的流變現象,釐清因「一時」與「剎那」相遇因緣聚合的「一合相」表述。
黃文勇,《後工業之後—失序》,2024。
當下即逝、當下即是
如果説生命是無常的、流變的。那麼我們所見的影像,即為稍縱即逝的流變狀態,不具永恆性,它應該是「暫存的樣態」,是妄想的虛像。影像所能承載的不是永恆,而是「片刻的當下」,回不去的時空弔祭物。它,決定了當下瞬間的存在感,同時,也記錄了瞬間的消逝性,證實、見證了「死亡」的過程。閱讀者只能憑藉著這「此曾在」的依據,進入一種感官、知覺情境的閱讀才能感受,那是多麼卑微與神聖!
黃文勇,《幻變》,2024。
影像,是無法被理解的。因它具流動性與變異性,且具有一種指向性,他只能被凝視、被感受,只能靠閱讀者以情感投射於所見影像,進入平行時空的想像與聯想。如果無法在你的海馬迴(hippocampus)找到可對照(連結)的路徑,那就應回到影像自身的表象世界,向感知系統發出召喚,試圖努力在當下的直覺情境下閱讀。影像,一但被知覺,就能被編碼在記憶體裡成為自己的影像。然而,影像始終扮演著一位辯證者的角色,終結了對事實樣貌的理解,引誘他者為它思辯與聯想—透過知覺系統,情感轉移後所產生差異性的樣態。
影像,本身有它自己的立場與姿態,它在自身有種「共時性」與「抽離感」,形成一股「無盡」的多重敘事,在這之間雙重的感官情境溢出了複雜的思緒與情感對話的可能性,並在「時間」的歷史感與「空間」的場域性之間的差異變證之下,建構了對影像閱讀的可能性與差異性。也就是說,肉眼直覺的觀看與內心知覺的閱讀感受,存在一種拉扯與對立,更確切地說,在那當下,被指涉確認的影像與被閱讀後的知覺情境影像,在被閱讀解碼、演譯之後,必然衰退被拋於腦後,逾越陳述另一種憂傷感的沉默,從對眼之後,第一口的呼吸開始,就受制於這種沉重與沉默,以及相互感應之關係,形成他影像自身的魅力與性格!
影像在探索的過程,察覺後的轉移(轉譯),如同詩歌形式與心理情感之間進行的交流與拉扯,使人在一種統一性的幻境之中擺盪,將眼中所見之景轉化為心中辯證的思維狀態,給予結構修辭的演練與重組的再現與詮釋。在這多重語境的層疊演練之下,與其説想以「此曾在」事實的表述,不如說是得以建構那無以名狀難以表明的真實性!這種創作的行為姿態與心理狀態,是難以被抑制的。必須擺脫慣性的思維形構以及背離那不可侵犯的道德(信仰)規範,方能表述影像的自在!影像之所以能叫喚他人進入潛意識流域的思考與想像,是因為「影像自身」有她個人獨有的費洛蒙激情素,能散發撫媚的吸引力,讓對眼的瞬間即被吸引,難以抗拒,不自覺的向前擁抱!
黃文勇,《鋼鐵叢林的回聲》,2023。
「弱影像」:高科技的幽靈
生命(環境)是一種具液態性且不斷流動的現象,其充滿著瞬息萬變與莫測之奇。我們身處其中,只能透過凝結那些能感知的瞬間與現象來理解並把握這片流動的世界。影像所能夠捕捉並呈現的僅僅只是片刻之間當下的現象。如何能夠在這短暫的瞬間中做出選擇,面對生命、時間,存在與虛幻的思考,這是創作者所面臨的課題與挑戰。如同,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所提出的「流動的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概念,意指: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中,我們都成為了「無根」的個體,再也沒有任何可以信賴的參照系/參照物。「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了。在宛如流水般不斷變動的城市裡,我們四處游移,不知何去何從……」指出現代社會不再像固體般穩定和可預測,而更像液體一樣流動和不穩定。與過去的現代性相比,這種「液態的現代性」更加複雜、不確定和不受控制。表明了現代社會的一個關鍵特徵,即其不斷變動且不穩定的本質,即事物的不斷變動和流動,令人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預測和掌控自身的生活和未來。這種流動性的特徵,體現在當代社會的各個層面。從經濟結構的變動到個人關係的短暫和表面化,從政治體制的不斷劇烈變革到文化價值的混雜和多元化,當代社會充滿了挑戰和變化。人們需要認知這種急速的變化現象,而不是害怕或逃避它。更應對這種「液態的現代性」,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度,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黃文勇,《流動的時光切片》,2023。
在高鐵時速280〜300公里,所能顯像流動性的影軌,即使是被壓縮、間斷、劣質的,這種非常的弱影像,卻是在高速流動狀態下成形的原始影像。然而,這種影像並沒有失去他的真實樣態的內容(感覺),也沒有失去再生的本能。這種「弱影像」形構的劣質像素,創建了一種高速疊合、並置的觀看形式。即便是「劣質像素」,依然宣告了一種「高科技的幽靈影像」(鬼魅)的文明表徵。——黃文勇手札05.27.2017
「弱影像」的拍攝情境是在高鐵行駛中,時速在280〜300公里的條件下,以iphone手機設定全景模式所拍攝的,因在高速移動中的狀態下拍攝,景象被數位處理器捕捉並轉化為終端視覺圖像,但所接收的圖像數據受到感光元件來不及及時運算,產生一種「時空撕裂」微妙的誤差與形變,造成拖曳的流動現象,呈現出非連續性的切片、扭曲、拉扯、形變的流變狀態,迫使時間性和空間感因此被迫錯位,又不確定的被串聯,所產生的情境詭異氛圍,猶如「流動的幽靈影像」。
黃文勇, 《在這城市變奏—我們共舞》,2024。
在極快高速移動的狀態之下所形成的流動影像,向我們展現一種連數位光學都來不及運算的意外效果,它不規律的被感應、斷裂、又被縫合、壓縮……,在瞬間凝結成剎那的意念「殘像」,扭曲、變形、撕裂、拉扯後的「弱影像」,是高端數位操弄造就的「鬼魅語言」。這些隨機變形的影像難以用快門定格,如同幽靈一般擠壓而不能捉摸,凸顯了當代科技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蘊含著對於數位科技當代性的深刻反思。
影像世界是現實的負片,「弱影像」則是朦朧的現實,更為飄忽、更接近幽靈;在這裡,符號與真實之間的關係脫鉤了,現實與影像間的相似性關係淪為一種荒誕的幻想……在數位操作過程中阿勇往往放縱『語言』漫遊,景色與影像兩者之間,於是吊詭的融合在一起,現實的風景異化為奇魅的影像;或者說,影像一旦進入「數位黑箱」,便離開它所依存的現實世界,各種異質心緒交揉在一起,原本的無憂自得也變得躁鬱無常。(陳水財,2021)
「弱影像」它超越了經典的攝影美學的概念建構,鬆動了「決定性的瞬間」,藉由數位科技的侷限性直向影像的當代性提問:「走入重重幽玄之中而不是走入光明,那是一處荒誕之境,也造就一處不受監控的景觀,通向一個虛無之所——某種不祥的預感,某種潛藏的不安——卻也開展了一片容許駐足的『風景』。」(陳水財,2021)透過返返覆覆的往返知覺探索以及不斷更迭的創作演練,深入探勘影像的語境與觀點,藉由影像創作詮釋生命流動的深刻意義。
黃文勇,《交錯的瞬間》,2024。
把「靈魂」嵌入在作品裏
影像,它是將「時間性」與「空間性」暫留的延續。當我們用心凝視那浮粒幻影之時,影像,正在為你(妳)歌唱,音聲入魂,使耳驚卻勾魂;視覺入定,令人攝魄。當一片起風滾動的冷冽空氣,凝結成一股令人屏息超凡的氛圍。當波平如明鏡,鏡像照我內心孤影之時,能反射的幽靈成何形貌?當冥思的心境與寂靜的身體交融與疊合,擾動之後的抽離與對話的冥想,所聽、所見的,不只是哀悼印痕的音調書寫?而是,創作者以冥思之音與慈悲的能量所轉化的一種穿透力。藉由對「可見」世界的觀感,所封存「時間的切片」,透過語境(context) 的轉譯,對人與空間(場域)、人與時間……的理解與認知,詮釋「不可見」影像的觀點與意涵。
黃文勇,《夢田》,2024。
影像,作為慾望表現的載體,藉由「光的書寫」,流竄於體內一股騷動與不安的靈魂!它穿越了自身向我們投射出實體的證物,剝離現實的表膜、展現自身的魅力。影像,不只是一種感官視覺,也不應該只是消逝的蒼白記憶。它有自己的思路,提供被閱讀以及再詮釋,不論它是多麼粗燥,都是被理性化的展示著。即便,在表現形式與風格的不確定性及非統一性,正是呼應每一場域敘事手法的獨特性,且富有哲學性的啟示,表達其對「憂鬱物」的情感。影像作品都是「意有所指」、「寓情於景」而形成知覺脈絡的情境下進入語境的建構與詮釋的解析: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在推論與誤判之間、在表象與內觀之間、在懼怕與感染之間……思索、解構、建構。直到最後,把「靈魂」嵌入在作品裏!
黃文勇, 《潮音魚影》,2024。
黃文勇,《心靈之烈焰》,2024。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4.08.16〜09.10
開幕茶會:2024.08.17(六)15:00
展覽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2樓)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 12:00-19:00,週一、週二公休
地址:高雄市大勇路64號2樓(捷運鹽埕埔站1號出口斜對面)
網站:www.sinpink.com 電話:07-5332041
主辦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協辦單位: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暗夜浮浪絮影 ─ 亂談李阿明的攝影
2020-07-10|撰文者:黃志偉(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專任副教授)5764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5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78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尾牙聯歡會,於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擴大舉行
2024-11-20|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0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2024-11-20|撰文者:金車文藝中心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