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生活裡的生活計畫 李明維與他的關係
2015-08-06|撰文者:王士源 攝影/王士源、邱家琳 剪輯/王士源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歌唱、用餐、就寢、行走、交談、送禮……佔去人生活大半的日常行為,天天都在上演,但每個人做起來都不大相同。生活習慣的細微差別,構成了人的個性、癖好,以及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差異。這些差異,在與陌生人建立關係時,更容易被突顯出來。
今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正邀請人們一探美術館,參與藝術家李明維的互動式藝術計畫,認識自己、體驗與他人建立關係時的鍵結,以及他們的生命經驗。展覽呈現李明維15個藝術計畫,展至9月6日。
1990年代初,「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在歐洲興起,藝術家開始設計社會場域,邀請人們共同參與、體驗與對話,探討人際關係與社會脈絡的互動關係。這樣的藝術形式,又稱為「參與式藝術(Participatort Art)」。
在李明維的作品裡,人們參與計畫,拿起花走出美術館贈予他人;於美術館裡就寢、與陌生人聊天、吃飯。他的作品跨越族群與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下、不一樣的時間參與和欣賞,人人都能在其中思考生活、體悟生命。
李明維說,他的作品,存在著很強的儀式感。這個儀式,並非宗教祭儀,而是人們在生活中吃飯、睡覺、走路時發展出來的生活儀式。他的作品便像是個中介者,邀請每個參與者,用心往內探索自己的儀式,也往外探索別人的生命體驗。
也因此,許多作品有清晰的遊戲規則,邀請觀眾一同參與。像是《移動的花園》便對參與者說明,人們可以免費取一朵花,但必須循『互動規則』;離開美術館後繞道而行,並在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途中,將花送給一位有緣的陌生人。
李明維說明,拿花很簡單,但把花送給另一個人,其實非常困難。將花贈給身邊的人,是種溫馨的感謝,但送花給陌生人,卻必須面對他人可能產生的諸多懷疑,而有所抗拒。
人們接收到這樣子的遊戲規則,必須鼓起勇氣,面對心中的畏懼。李明維說,將花送給陌生人,受贈者不管是拒絕或是接受,在施與受之間,都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
如實曲徑 美在毀滅與顯現之間
而李明維為北美館創作的新作《如實曲徑》,更要人在走進展場前,先脫下鞋子,赤著腳走進展場,感受展場地板的沁涼的溫度,再欣賞舞者循著自己的內心,與稻穀共舞。
「舞者形式上是在掃地,可是他真正的是給人一個安詳安靜的空間。」李明維說,這件《如實曲徑》靈感來自到緬甸旅行時,進到任何一所寺廟佛塔時,人們都要脫掉鞋子,先走一條非常乾淨的路,在參拜時感受佛寺的神聖清淨。而李明維也在展場裡呈現此種體驗,請人們脫掉鞋子進到展場,探索一個純淨的空間。
這件作品,由舞者用掃帚緩緩推移稻榖,舞過一個展間又一個展間,串聯起展覽空間。掃帚撥開稻穀,在稻穀間來回游走,稻穀散落在地上的圖案,就像舞者的即興創作,每個動作,都是一幅畫作,每幅畫作,卻也只有一瞬。
舞者與稻穀共舞出的創作,每一瞬都處於顯現與毀滅之間。李明維說,這件作品的美,很有機,也非常隨興,它處在一個不明的地帶,也是個可以與每個人分享的美感。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心之所繫三十載,舊金山笛洋美術館開春藝獻李明維在美首度大型個展!
2024-02-17|撰文者:LEE Studio 李工作室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60
李明維獲得德國奧斯特維爾博物館第八屆MO藝術獎
2021-07-0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93
7000公斤彩砂鋪地成《如沙的格爾尼卡》!李明維「禮物與禮儀」特展於德國慕尼黑維拉斯托克美術館開幕
2021-05-31|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04
後隔離時代的參與式藝術,李明維作為方法:李明維回顧展「禮 Li, Gifts and Rituals」於柏林開幕
2020-07-08|撰文者:陳晞6887
2019臺北美術獎首獎今揭曉─楊登棋《父親的錄影帶》榮獲首獎,王耀億、徐瑞謙、森人、蔡宗勳、龔寶稜各獲優選
2019-12-0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499
第16屆沙迦雙年展「承載前行」探討遷移、記憶與文化等連結,臺灣藝術家武玉玲、林安琪作品參展
2025-01-09|撰文者:沙迦藝術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