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2018臺南新藝獎】翻轉數位時代下的觀看經驗 謝佑承、吳芊頤、徐立軒

2018臺南新藝獎謝佑承吳芊頤徐立軒

2018-03-20|撰文者:陳乃慈

今年的臺南新藝獎以《變形記》為題,串聯十處在地藝術空間,展出20位藝術家的創作。每個展區皆安排一位得獎的藝術新星,與活躍於藝壇的創作前輩共同展出。多位藝術家透過創作的形變,提出對於現代數位生活的反思。
臺南索卡藝術中心展出吳芊頤和莎雅.沃爾法克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佑承的創作於B.B.ART展出,此外也受到大會推薦,在臺南藝博會亮相。他目前就讀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研究所,以視覺的錯視感,挑戰觀眾對尋常事物的感知。
展場深處,偌大的藍色螢光屏幕被嵌在牆上,走近一看,卻會發現是大片的螢光漆塗料。牆角擺放著一支燈管,看似將光線映射在牆面--實際上卻也是以螢光塗料所描繪的線條,幾可亂真。
B.B.ART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佑承《空白屏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佑承《亮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佑承看似玩笑式的安排,其實是以物為主角的換位思考。他比喻,「你到劇院裡頭看電影,具體感受到的,還是現場的椅子和整體空間。」數位化的生活經驗,讓人沉浸在虛擬的視覺感官中,忘卻自己面對的仍是物質和機械的組成。
這些作品似乎在假造一樣事物;但是從另一種立場來看,構成創作的媒材仍存在,本質也不會變化,只是排列組合改變了,成為我們熟悉的物品。
這兩年來,謝佑承將螢光塗料運用在創作裡,結合燈管、電視訊號、電腦螢幕畫面等日常事物,逐漸衍生出自成一格的創作系統。他專注在這些過渡性的媒材上,在創作領域、一般人的生活經驗中,並不是受人關注的主角,卻透過他的作品,獲得更多被討論的機會。
謝佑承參與此次臺南藝博會。圖/謝佑承提供。
謝佑承參展此次臺南藝博會。圖/謝佑承提供。

索卡藝術中心展出吳芊頤的作品,她發揮擅長的紙膠帶拼貼創作,與臺南在地小吃、辦桌菜色結合,探討網路購物的消費問題。
細看吳芊頤的紙膠帶創作,會發現是由許多的色塊組成,從遠處觀察,它們就像是秀色可餐的菜色。吳芊頤將作品照片上傳到購物網站上,和其他賣家的商品放在一起,測試消費者的反應。「我們在網路購物時,看到的不是實際的物品,而是商品的圖案。直到貨物寄到家裡,才看到它的真實面貌。」
吳芊頤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芊頤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網路購物時,人們往往受到圖片吸引,才決定下訂單。這些圖片經過數位修圖,與原始的面貌差距甚大,傳統的流水席菜色,也在網路圖片的呈現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她透過紙膠帶的擬真創作,巧妙點出了數位生活的矛盾性。

2018臺南新藝獎謝佑承吳芊頤徐立軒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