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撰文者:劉品文
黃土水放學後喜歡穿梭在廟口前的商鋪,形形色色的香燭金紙、佛具雕刻店,他總要站在門口看上好一陣子,直到家人跑到大街上喊他回家。
靜謐而神聖的神像與裸女、悠閒而和樂的水牛和牧童,黃土水的藝術始終貼近腳下的土地。他透過一件件雕塑訴說對家鄉最純粹、最真摯的情感,讓後人明白有一種藝術叫「臺灣」。
從佛雕行到帝展 第一位赴日學雕塑的臺籍學生
從艋舺祖師廟到大稻埕的佛雕行都可以見到黃土水小小的身影。他的父親是一名修繕人力車的木匠,但因為父親去世得早,黃土水後來從艋舺搬到大稻埕和從事木工的哥哥一起生活。
考上臺北國語學校後,黃土水還是常常到雕刻店裡請益,除了觀察老師傅的手藝外也開始進行創作。其中,在畢業展覽會上的作品《李鐵拐》最為人讚賞,因其成功雕出八仙李鐵拐兼具動態與神妙的韻味。隨後,他更經總督府民政長官的拔擢前往東京美術學校深造。
黃土水在日本的生活相當刻苦。租房子和買創作材料幾乎耗盡了所有的生活費,為了省錢,他有時會用鐵罐煮地瓜充飢。期間,恰逢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逝世,隨著日本藝術界燃起一股羅丹熱,黃土水的創作也因而受其影響,逐漸轉向寫實風格。
求學階段雖然辛苦,但黃土水的心靈卻十分的富足。他深知只有過去所學的木雕工藝是不夠的,所以黃土水不斷嘗試日式與西洋的雕刻技法,並在25歲那年決定繼續攻讀研究科
「我是台灣出身的,想做一些台灣特有的東西看看。」
黃土水得以在臺灣藝術界一夕成名,靠的是入選第二屆帝展的《蕃童》。姿態穩重而專注的原住民正坐在岩塊上用鼻子吹笛,他那淺淺的微笑深深吸引觀眾的目光。這是黃土水首次以在地題材創作而成的作品,也是他深根臺灣的起點。
石雕創作也是黃土水的強項,隔年他以大理石雕件《甘露水》入選第三屆帝展。甘露水是觀世音菩薩手中的聖物,以此為名反映出雕塑家與傳統宗教信仰的連結。
《甘露水》將晶瑩剔透的大理石化為自蚌殼中脫俗而出的女子。他的另一件裸女創作《擺姿勢的女人》也曾入選第四屆帝展,從中可見,黃土水眼中的東方女性並不須經過比例計算,只要自然就是完美的女人。
後來,黃土水更在艋舺的工作室搭起牛棚、養了頭水牛,因為他認為水牛充分表現了臺灣的在地風情,也正是在這樣的念頭與行動下,才有了今日展示於臺北中山堂的《水牛群像》。
在長達兩年的時光中,黃土水以淺浮雕的方式描繪台灣傳統農村的景致。三個赤裸的牧童悠閒地放著五頭水牛,微風輕輕吹拂芭蕉葉增添了畫面的流動感,小牧童輕輕逗弄小牛,可人的模樣著實令人感受到農村的溫馨。
然而,此幅真摯的作品也帶走了這位年輕雕刻家的生命。黃土水晚年全心致力於《水牛群像》,除了過度勞累外更拖延了盲腸炎的就醫時間。
年僅35歲的黃土水,傾力燃燒生命照亮雕刻界並開拓了新的藝術主題,那個主題名叫臺灣。
黃土水,(b)1895.07.03~(d)1930.12.21
REFERENCE
REACTIONS
1
0
0
2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