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7|撰文者:邱家琳
阿美族居住在太平洋沿岸超過三百年,世代在海邊撿拾海菜與海膽為生,但隨著人們過度開發土地、盜採砂石,海岸線逐年後退,讓阿美族的生活空間被壓縮。阿美族藝術家拉黑子為了避免傳統文化消失,開始透過部落的生活習慣「撿拾」廢棄物,彷彿找回被人們遺棄的事物與文化。
拉黑子在海邊撿拾牛奶瓶、裝漁撈的橘色桶子等廢棄塑膠,將廢棄物剪裁成不規則形狀後,再用尼龍漁線與銅釘拼補成一幅畫作。《被遺忘的面像》的色彩繽紛,流動的形狀看起來像有許多人的臉譜,也像海面波光粼粼的樣貌,表達海洋美麗的意象。
策展人曾媚珍表示,有些人把拉黑子的作品與環保議題連結在一起,但她認為藝術家是透過撿拾,重新思考原住民當代文化。雖然原住民傳統文化在變化快速、新舊交替的年代被遺棄,是破碎不堪、沒有人想要的東西,但拉黑子透過撿拾、剪裁與縫補,呈現全新的文化面貌。
今年,高雄美術館為了重建原住民的文化樣貌,策劃兩檔展覽「邊界敘譜:撒古流vs拉黑子雙個展」與「坎寧路:澳洲當代原住民藝術展」,邀請原住民藝術家用個人的生命經驗,重新建構或詮釋部落裡的文化與歷史。
從火到電光 撒古流刻劃傳統生活改變
過去,排灣族孩子在晚餐後會圍繞著火光,聆聽老人訴說部落的神話,共度歡樂的時光,但電力牽入部落後,人們有了電燈、電視等家電,這個生活習慣逐漸消失。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創作一系列素描、雕塑、動畫等作品,紀錄部落從「火」過渡到「光」所發生的故事。
《部落外的樹蔭》以木雕與裝置刻劃撒古流15歲時,部落架設第一盞燈的情景。一棵高大的樹木懸掛著電燈,有位老人誤以為燈泡也是火源,站到板凳上,高舉著煙斗靠近燈光,想要點燃菸草來抽。
雖然電燈吸引人們的目光、帶來便利的生活,卻也衝擊部落傳統。樹木原本是排灣族建造房屋的材料,但電力牽入當地後,人們直接使用樹幹做為電線杆,在上方架設許多電線,而樹幹也貼上「高壓危險」的標語,警告人們不要靠近,暗示現代文明讓原住民開始遠離自然。
撒古流表示,排灣族過去建造傳統的石板屋時,需要好的木材做為樑柱與門楣,因此人們會先替孫子養一棵樹,等到孫子長大準備結婚時,這棵樹隨著時間流逝,會長得又高又壯。但石板屋因法規限制,無法取得建照,所以人們現在也不需要樹木。
不直接畫傳說人物 以圖騰刻劃故事流傳的地景
在白人勢力進入前,澳洲西部的原住民數百年來過著傳統生活。但20世紀初,澳洲政府為了在西部運送牛羊,派人開闢一條畜牧產業道路「坎寧路」(Canning Stock Route),這條路途經九個原住民族居住地、共開鑿54個大型水井,衝擊了原住民的生活與自然地景。
從2006年起,多位澳洲當代原住民藝術家希望透過創作,紀錄坎寧路開發前後有關家園的故事與生活經驗,其中《七姐妹》(Minyipuru)便描繪當地地景與傳說。七姐妹是當地原住民的古老故事,七位姐妹在旅行途中遇到一個老男人,結果一位姐妹被老人捉走,其他六位女性想盡辦法從老人手中救出姐妹。
但《七姐妹》沒有畫出傳說人物,而是用圖騰與線條刻劃故事流傳的地景模樣。畫面中間的紅色線條是坎寧路,藍色圓點則是水井,其他無數小點與細碎的線條看起來像沙漠裡的綠洲或居民,營造鮮豔繽紛、生生不息的氛圍。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訪談藝文跨界「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2023-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696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文跨界潮流時尚品牌 ADV_LABEL by PORTER INTERNATIONAL 首度攜手英國藝術家《PHILIP COLBERT》打造全新聯名系列 《LOBSTER IN ADVENTURE》 全球聯名限量藝術品,大膽風格吸引藏家熱蒐風潮!
2023-11-24|撰文者: ADV_LAB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