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撰文者:邱家琳
上網可以聊天、購物、玩遊戲、發佈影像,生活與數位科技已脫不了關係,但也有人逐漸迷失在虛擬世界中,只想體驗有別現實的刺激。今年5月,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以「迷路實地指南」為題,邀請七位國內外藝術家參展,探索浩瀚的網路世界中,人們如何處理數位動畫、網路影像、虛擬人物,以及藝術家與眾多無名網友的關係。展覽展至6月19日。
這七位藝術家針對沉迷線上遊戲、不斷在網路上消費,或過度依賴社群軟體等現象,藉由重複播放同一首歌曲、蒐集網友發佈的GIF圖像、創作網路虛擬體驗等方式,了解人們被網路吸引與無法抽離的原因,進一步分析網路的特性與使用者心理。
策展人李彥儀認為,人們認識網路的方式,常從它擁有哪些的功能來討論,但這樣的視角容易被侷限,應該透過陌生的途徑來了解它。她希望重新思考虛擬世界如何影響現實生活,網路數據為何重要,強調人們如何面對快速變動的數位科技、與網路世界之間的關聯。
創造影像的新意義 尹香老《第一印象》
為了留下對電影的感受,網友們常擷取精彩的片段,創作為GIF圖像,接著分享到社群平台給所有人欣賞。韓國藝術家尹香老(Hyangro Yoon)花費四年時間,在網路蒐集歐美電影與日本動漫的GIF圖像,重新編排與剪輯成錄像作品《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探索人們如何透過網路表達自己對影像的觀點。
《第一印象》的GIF圖像來自《控制》、《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火影忍者》、《海賊王》、《小美人魚》、《神隱少女》等知名電影與動漫片段,字幕則來自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傲慢與偏見》電影版劇本,營造了一種有趣、搞笑的氛圍,有別於《傲慢與偏見》的浪漫情懷。
尹香老選擇使用無名網友創作的GIF檔,是希望透過眾多網路使用者的邏輯與觀點來詮釋,他們特別喜歡電影中哪些片段,認為哪些畫面最唯美、搞笑、或有戲劇張力。同時,這些GIF檔都有一種似曾相似的熟悉感,讓人們很難重新認識這些影像,因為已經有既定印象存在。
不過,藝術家藉由沒有直接關聯的畫面與文字,讓人們在觀看中自行創造新邏輯與意義,用全新的角度與觀點思考《傲慢與偏見》。就像在《傲慢與偏見》中,男女主角對彼此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化解誤會,看見彼此的優點而相戀。
葬禮也可以客製化 林子桓《線上葬禮:死靈術》
網路發明後,越來越多新服務出現,像可以上網算命、向神明求籤與安太歲。藝術家林子桓也推出虛擬的葬禮服務,用數位動畫創作錄像《線上葬禮:死靈術》,試圖探索虛擬與真實葬禮的差別。
在《線上葬禮:死靈術》中,藝術家化身為靈媒,引領人們死後的靈魂在宇宙中穿梭,討論生命的意義、現實與虛擬的差異,以及死後究竟要去哪裡等議題。但實際上,在數位影像裡的嚮導似乎沒有帶靈魂抵達某個終點,彷彿迷失在虛擬的空間之中。
同時,林子桓也藉由這段虛擬影像,對客製化的現象提出疑問。如果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為什麼死後似乎也經歷一樣的事情、抵達同樣的地點,沒有其他的選擇。
對藝術家來說,客製化是被計算出來的事物,沒有真正的客製化存在。李彥儀說明,企業提供的選項讓人們誤以為能客製化,但其實只是有限的選擇,像人們無法要求球鞋的鞋底要怎麼製作,橡膠原料要從哪裡提供,只能挑選顏色與圖案大小。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