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撰文者:陳乃慈
在電視和網路尚未普及以前,人們的美感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呢?大眾文化又和藝術有甚麼關聯呢?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為了一種現代的視覺:七〇年代跨域的造型感」展出台灣1970年代的文化產物,從電影、雜誌、攝影與藝術領域探索藝術和美感的形成,展覽從7月14日展到9月17日。
展覽空間一偶。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位於北美館3樓C區,圍繞著環形的動線,觀眾將穿越李行及瓊瑤電影海報的長廊,《劇場》雜誌、早期的古龍小說陳列在展區中央,也能看到張照堂、郭英聲等攝影名家早期的作品,甚至是街頭實驗電影。當時現代藝術的概念在台灣還不明確,藝文工作者尚在摸索自己的定位和創作形式,也藉由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
策展人王柏偉表示,七〇年代除了鄉土與寫實之外,在藝術領域受到攝影寫實、 超寫實和超現實等流派的影響;設計業逐漸發展,時尚產業、實驗電影和攝影都非常蓬勃,在觀看這些藝文媒介時,大眾的美感經驗也逐漸沉澱,形成某種既定的造型觀念。
李行執導電影的海報。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攝影家郭英聲的早期作品。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韓湘寧 《聽收音機的街人》,1972。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1980年代報導與紀實攝影非常興盛,關於鄉土運動或寫實理念的討論逐漸式微,轉而關注社會狀況。王柏偉說:「我好奇的是,台灣的藝術產業人員如何在七〇年代進行轉變,讓八〇年代的報導攝影開展。在這之前,人們對社會角色的定位非常模糊,但是透過攝影和電影的傳播,讓社會角色的造型被定型下來,比如這是一個工人、窮人或是被剝削者…,我們也能夠清楚地辨識他們。」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拿著翕相機和三跤馬,憨憨啊作,憨憨啊行:楊順發的影像縫合和上百個決定性瞬間
帝圖2022春季拍賣會0626盛大登場,齊白石滕王閣與張大千秘藏重量領銜,聚焦寒舍主人珍藏與朱德群、藍蔭鼎專拍
是什麼風把藝術吹來?第三屆新竹藝術博覽會向竹塹城的敲門和深根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美館首度展出珍貴捐贈作品選粹 今隆重舉辦典藏捐贈感謝儀式 多元藏品為新生美術館再添發展能量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藝博會時事觀點加力畫廊「2021台北藝博」將以探索人與自然環境為議題 呈現臺灣當代藝術家郭英聲、葉子奇、周珠旺等多位藝術家作品
2021-10-18|撰文者:加力畫廊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01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