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撰文者:陳乃慈
在電視和網路尚未普及以前,人們的美感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呢?大眾文化又和藝術有甚麼關聯呢?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為了一種現代的視覺:七〇年代跨域的造型感」展出台灣1970年代的文化產物,從電影、雜誌、攝影與藝術領域探索藝術和美感的形成,展覽從7月14日展到9月17日。
展覽空間一偶。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位於北美館3樓C區,圍繞著環形的動線,觀眾將穿越李行及瓊瑤電影海報的長廊,《劇場》雜誌、早期的古龍小說陳列在展區中央,也能看到張照堂、郭英聲等攝影名家早期的作品,甚至是街頭實驗電影。當時現代藝術的概念在台灣還不明確,藝文工作者尚在摸索自己的定位和創作形式,也藉由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
策展人王柏偉表示,七〇年代除了鄉土與寫實之外,在藝術領域受到攝影寫實、 超寫實和超現實等流派的影響;設計業逐漸發展,時尚產業、實驗電影和攝影都非常蓬勃,在觀看這些藝文媒介時,大眾的美感經驗也逐漸沉澱,形成某種既定的造型觀念。
李行執導電影的海報。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攝影家郭英聲的早期作品。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韓湘寧 《聽收音機的街人》,1972。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1980年代報導與紀實攝影非常興盛,關於鄉土運動或寫實理念的討論逐漸式微,轉而關注社會狀況。王柏偉說:「我好奇的是,台灣的藝術產業人員如何在七〇年代進行轉變,讓八〇年代的報導攝影開展。在這之前,人們對社會角色的定位非常模糊,但是透過攝影和電影的傳播,讓社會角色的造型被定型下來,比如這是一個工人、窮人或是被剝削者…,我們也能夠清楚地辨識他們。」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77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