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光迴廊 老照片揭露七〇年代造型美感
2017-07-25|撰文者:陳乃慈
在電視和網路尚未普及以前,人們的美感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呢?大眾文化又和藝術有甚麼關聯呢?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為了一種現代的視覺:七〇年代跨域的造型感」展出台灣1970年代的文化產物,從電影、雜誌、攝影與藝術領域探索藝術和美感的形成,展覽從7月14日展到9月17日。
展覽空間一偶。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位於北美館3樓C區,圍繞著環形的動線,觀眾將穿越李行及瓊瑤電影海報的長廊,《劇場》雜誌、早期的古龍小說陳列在展區中央,也能看到張照堂、郭英聲等攝影名家早期的作品,甚至是街頭實驗電影。當時現代藝術的概念在台灣還不明確,藝文工作者尚在摸索自己的定位和創作形式,也藉由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
策展人王柏偉表示,七〇年代除了鄉土與寫實之外,在藝術領域受到攝影寫實、 超寫實和超現實等流派的影響;設計業逐漸發展,時尚產業、實驗電影和攝影都非常蓬勃,在觀看這些藝文媒介時,大眾的美感經驗也逐漸沉澱,形成某種既定的造型觀念。
李行執導電影的海報。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攝影家郭英聲的早期作品。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韓湘寧 《聽收音機的街人》,1972。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1980年代報導與紀實攝影非常興盛,關於鄉土運動或寫實理念的討論逐漸式微,轉而關注社會狀況。王柏偉說:「我好奇的是,台灣的藝術產業人員如何在七〇年代進行轉變,讓八〇年代的報導攝影開展。在這之前,人們對社會角色的定位非常模糊,但是透過攝影和電影的傳播,讓社會角色的造型被定型下來,比如這是一個工人、窮人或是被剝削者…,我們也能夠清楚地辨識他們。」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找到你的路 — 尋往「飛地」的旅程
2024-11-20|撰文者:洪培馨1332
北美館2024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揭示社會與歷史的多重面貌
2024-07-2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63
納入永續減碳思考,北美館「第12屆X-site計畫」徵件開跑 即日起至9月23日截止
2024-07-2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979
攝影訪談輯/ 姚瑞中訪臺灣新彩色攝影先鋒—郭英聲:「或者,還有一點點痛苦的東西住在我裡面。」
2021-07-09|撰文者:訪談&撰文/姚瑞中737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