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第十四屆文件展 :藝術,為歷史見證
2017-08-24|撰文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李霜青
希瓦.K(Hiwa K.)原本是伊拉克的移民,目前定居於柏林,在伊拉克他原本擅長的是寫實繪畫的表現,但逐漸探索以音樂、劇場、文學、加上視覺圖像進行藝術表現的可能性。他的作品雕塑裝置《單房公寓》(One Room Apartment),在雅典的展場展出,置放在美術館一樓的空地上,以水泥為材料而搭蓋起來的雕塑裝置,表現出孤單困頓的移民生活。
另一個作品是在卡塞爾展出的《當我們正在呼氣的影像》(When We were Exhaling Images),以多個陶土與鋼鐵做成的管子堆疊而成,在管子裡放置了許多個人的物品,像是燈與書本,簡陋的床,移民擁有物的複製品等等,顯現出移民生活的艱難處境,這些作品都反應了他從伊拉克逃難到歐洲的親身經驗。希瓦.K是社會現實主義者,但是他藝術創作的目的不在於精準的重現現實,而在於為現實帶來轉換、創造,希望賦予現實新的可能。
希瓦.K(Hiwa K.)作品《當我們正在呼氣的影像》© Mathias Voelzke
從猶太人處非法獲得的書籍
對於被納粹竊奪的文化藝術資產,人們以文學、藝術、電影音樂各種方式一再重複控訴,並且至今沒有放棄尋找遺件。法國藝術家埃希霍恩(Maria Eichhorn)的跨領域作品羅斯瓦蘭研究中心(Rose Valland Institute)投入大量的時間調查納粹在法國期間所強行掠奪的猶太人擁有的藝術品、圖書館文物、房地產、以及商業經營的項目清單,在展場展出的是目前歸屬於柏林中央圖書館的物件,計劃從考察失物的軌跡找到應有的歸屬,她稱這些沒有被歸還的物件是文件孤兒。展區的部分空間另外規劃了圖書室及閱讀室,在這裡可以看到被屠殺、逃亡的猶太人家庭流亡蹤跡、最後定居或死亡的處所,還有物件是否被歸還的明確記錄。埃希霍恩希望經過這個計劃的執行,為這些被奪取的藝術作品或文件找到最初的主人,並且呼籲政府與群眾重視恢復及歸還納粹搶奪的藝術品案件。
埃希霍恩(Maria Eichhorn)作品《從猶太人處非法獲得的書籍》© VG-Bildkunst Bonn © Mathias Voelzke
影子
藝術家嘉林多(Regina José Galindo)的錄像作品《影子》(The Shadow),透過、錄像,藝術家不停的奔跑著,身後緊跟著她的是一臺新型德國製造的坦克車,坦克車用穩定的速度跟隨著,她的身後,就是對準她的坦克車發射槍口,她跑過的地域場景與某些戰爭相關電影的場景做了連結。在歷史中有很多的事件都是試圖以坦克車鎮壓人民的反抗,這個作品是特別針對卡塞爾矛盾的歷史而創作的,卡塞爾在二次大戰期間,是德國製造坦克車的基地,在這個基地工作的勞工大多是附近集中營區裡的難民,在1943年卡塞爾被炸彈幾乎夷為平地,有一萬人死亡,而今天,德國仍然是全世界前五大軍火機械製造國家。錄像中藝術家弱小的身軀,艱苦的奔跑著,試圖逃脫尾隨她身後棄而不捨的坦克車,這是堅固武器與脆弱人體的對照。
嘉林多(Regina José Galindo)作品《影子》© Daniel Wimmer
呼吸運動
出生於羅馬尼亞,定居於柏林的藝術家科諾爾(Daniel Knorr)的作品,新裝置藝術《呼氣運動》(Expiration Movement)在雅典展區以及在卡塞爾展區開幕時,都獲得了高度的關注。卡塞爾的弗裡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的煙囪裡,有濃煙冒出,遠看時像是建築物著火了。科諾爾解釋「這是一個釋放的時刻」,他希望以這些濃煙隱喻納粹焚燒書本的行為,以及集中營裡的火葬場。但是同時也代表了羅馬教庭選出的新教宗,「煙也象徵了自由」,科諾爾的裝置藝術蘊含著多層次的解讀與詮釋。
科諾爾(Daniel Knorr)作品《呼氣運動》© Bernd Borchardt
書之帕特農神廟
大型的裝置藝術《書之帕特農神廟》(The Parthenon of Books),由阿根廷藝術家米努欣 (Marta Minujin) 創作,在 1983 年,阿根廷軍事獨裁者倒台不久之後,她收集了獨裁統治期間的許多禁書,以鋼鐵、鐵絲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築起了模仿帕特農神殿的裝置藝術。將近三十年之後,這次特意挑選在1933年納粹焚燒大量猶太籍作家的廣場上,再次以帕特農神殿的建築結構,呈現近十萬本過去或現在的禁書,對於為什麼選擇以帕特農神殿的建築意向呈現,她解釋因為這神殿象徵了「民主發源地對於美學與政治理想的追尋」,希望以這樣的裝置手法呼籲反抗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引起國際間對文字審查制度更高度的重視。
米努欣(Marta Minujin)作品《書之帕特農神廟》© Roman Maerz
專家起義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策展」概念規劃兒童藝術圖書空間,打造成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立體書
「翰墨無邊—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 跨越國際,盛大展出世界各國名家作品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作品文化觀察紀錄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找到你的路 — 尋往「飛地」的旅程
臺灣藝術家安聖惠、張徐展受邀參加澳洲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導演蔡明亮回顧展同場展出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誕辰250週年,德國各美術館以策展回顧其對風景畫的開創性面貌
2024-04-1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3880
北美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超寫實雕塑的美學基調,探討後人類時代下的人體未來形貌
2023-02-17|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752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2022-06-24|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82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2023-11-14|撰文者:張家馨5483
「不一樣的時代,需要不一樣的勇氣」 鍾經新女士連任第十四屆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
2018-12-19|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99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3-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