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撰文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李霜青
此次的部分展出作品中聚焦於殖民主義的相關議題,在馬里出生,在法國成長,目前居住於法國的藝術家弗法那(Aboubakar Fofana)從事書法書寫和平面設計師工作。他的作品探討古老文化的傳承如何承受殖民主義的威脅與破壞。靛藍色染布的手工技術源自於非洲西部,但因為大量商業化的運作,這技術已經被遺忘,因為兒時的記憶,弗法那花了多年的時間在馬裡、幾內亞、象牙海岸、日本等國家鑽研這古老的染布技術,並且以天然的靛藍染料植物製作。源自於他非洲的背景,他相信世間萬物是有靈魂的,而且大自然是神聖的,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此次的作品《專家(起義)》(Fundi(Uprising))在明亮的展場空間裡佈置著天然的靛藍染料植物,提醒人們自然世界的美好和諧。同時從天花板懸吊著他以傳統手工技術染製的靛藍色布料與衣服。這個作品呈現了多年的苦心研究、幾個世紀的古老傳統、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弗法那(Aboubakar Fofana)作品《專家(起義)》© Roman Maerz
海底王國
藝術家狄克(Beau Dick)Kwakwaka'wakw族原住民,他的作品通常呈現他的原著民族傳承中宇宙論的超自然神怪角色,女性角色大多是Dzunuk’wa,叢林中的女性野人,以及Bakwas 叢林中的男性野人。男性野人會以昆蟲誘惑靈魂,再偷走他們,而女性野人會把不聽話的孩子放在籃子裡,再找機會吃掉他們。對他來說,他製作的面具帶有靈魂,他並不願意以當代藝術商業化的方式對待他的作品,曾經他將自己的雕刻作品從畫廊取下,帶回自己的族群經過一個燒燬的儀式,這個銷毀的過程,代表了另一個新生,所以必須雕刻出新的面具,讓這些靈魂重生。他曾經帶領三千名群眾進行安靜的抗議活動,將銅製品擊破,在他的文化中代表的是羞辱敵手的儀式,他以這個儀式抗議殖民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對他的族群所帶來的傷害。
狄克(Beau Dick)《海底王國》系列作品 © Roman Maerz
此次的德國文件展以藝術作為歷史的見證,藝術成為了檢視西方文明帶來的可能貢獻與災難的管道,面對參展作品時,看到的不是賞心悅目的參展物件,而是一個又一個值得觀看者深度反思的議題,雖然展區分散,而且大多數參展作品並非當代藝術界享有盛名的藝術家所創作,但是此次的德國文件展挑戰了我們對藝術的理解,此次的策展思維提醒了觀看者對於人類過去的歷史,尤其是歐洲的團結與分裂、移民、負債等種種複雜問題,以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法提出了多元的觀點與見證。
熱門新聞
1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全球藝術市場衰退三成,成交量卻持續增長:Artprice 2024年度報告評析
路易威登基金會舉辦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型展覽,展出超過400件作品 縱覽藝術家的創作與探索
全球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真跡畫展首度登台 首波限量套票、預售票開搶
誰讓藝術被看見?從策展人、藝術行政、燈光師、保全人員等角色,看藝文產業的支持系統如何形成關係網絡
翻開一本書,走入一座城 兒美館邀請你一同走進桃園繪本世界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書畫展全新登場!精選院藏緙繡珍品與顏真卿罕見書蹟 見證千年書畫風華
作家劉墉再捐國寶級藏品 林玉山代表作《虎姑婆》入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透納作品中的崇高美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國際新聞
焦點人物
古典大師現代藝術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誕辰250週年,德國各美術館以策展回顧其對風景畫的開創性面貌
2024-04-1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