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撰文者:詔藝
當代藝術領域中,以釘子作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比例上雖低,但戰後至今,網路上隨便找找,全球少說也有百位左右是以釘子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就連去年曾來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引起國內氣質文青爭相朝聖的駐紐約日本影子藝術家山下工美(Kumi Yamashita)展出的作品中,也有出現人物肖像〈Constellation〉(星座)釘畫系列。她以細蚊釘在畫板上作為連接點,再用細線連接,通過線條疏密來表現明暗與透視,每件作品都宣稱僅以一根線串聯完成,唯妙唯肖,巧奪天工。
山下工美釘子畫。圖/取自Kuhlman。
藝術家昆特·於克(Günter Uecker)。圖/取自Lothar Wolleh。
以各種類型的釘子,透過不同處理方式來表現的藝術作品,往往和前述山下工美的那一系列作品類似,具象而裝飾性強,相對而言就比較流於工藝形式的層面。因此,做為一位釘子藝術家,能在藝術創作思考與論述上具有原創性、時代性、代表性,深度廣度兼而有之,加上學術高度與市場面都能被認同者,就很有限了。從而,本次北美館「空間行板」館藏作品選中,這位1930年出生於德國溫多夫(Wendorf)的昆特·於克(Günter Uecker),正是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
Gunther Uecker〈a-x Zero Garden, 1966〉。圖/取自wiki。
Gunther Uecker〈White Field, 2012〉。圖/取自wiki。
1949年起,Uecker開始他的藝術生涯,先後曾於維斯馬(Wismar)、柏林威斯特藝術學校(Berlin-Weißensee)、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學習。五〇年代時年輕的Uecker,先是對於重複性的創作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對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的哲學有些著迷,以此發展出他那獨具特色的儀式性,包含漫長、重複並帶有些許冥想的錘釘系列作品,並將其轉化為他一輩子主要的藝術實踐。1956年,他的第一件釘子藝術創作問世了,作品超出了二維平面的限制,創造了一個新的視野。
此後,他開始將打釘觀念運用上畫布表面,起初的亂釘、次序釘,逐漸開始演進成齊頭式釘法,進一步到各式各樣流動性的變化,從使用精確的幾何圖案轉移到更有機和不規則的安排。而釘子立於物件上所造成的突起與自然的光影,讓這些作品具有浮雕性,比其他種類的繪畫更像是個雕塑。他使釘子看起來像是從物件中長出來,或者讓物件有種遭受侵擾或入侵的感覺。Uecker在其一生中先後參與了多次重要的國際藝術活動,包括1964年、1968年和1977年的卡塞爾文件展,以及1970年的威尼斯雙年展。
可能不少不服氣的人會質疑,Uecker的作品,不就是拿一些再也尋常不過的標準普通鐵釘(common nail),隨便雜亂地釘入鞋子、木塊、木板、柱子、家具,甚至電視等各種物件上,這哪有什麼高深的學問、技術、質量或水平?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本系列第一篇〈北美館藏一億元的封塔納〉中,所提到的那一個歐洲戰後最重要(之一)的超前衛當代藝術天團〈Zero〉。
REACTIONS
1
0
0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89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2023 Taipei Blockchain Week 「她Ta Zhi Dao」藝術工作坊:《綻放之聲》 From Blooming Voices to Vibrant Visions
2023-12-0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GALERIE OVO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