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回巢」展覽 共同編織感受大地的祝福

竹圍工作室林秀蘋回巢編織

2017-09-07|撰文者:陳乃慈

有時候,藝術生產不只是創作者個人的事情,當它容納不同的參與者時,將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展覽呢?夏季展覽「回巢」以藝術家策展,徵集志工加入創作的方式,結合編織和裝置,營造大型的巢穴,觀眾可以用觸覺、直覺式的感知去親近它,展覽在竹圍工作室舉辦,展期將到9月17日截止。
「回巢」展覽現場。圖/林秀蘋提供。
「回巢」是「我的子宮,我的大地母親藝術計畫」第三波展覽。發起人林秀蘋從事金工創作,她原先想製作一條大型子宮項鍊,卻發現自己對身體的器官感到陌生,於是邀請朋友一同參與子宮彩繪活動,逐步將子宮彩繪工作坊推廣到5個國家,收集了120幅素人彩繪圖和背後的故事,並以網路徵集志工的方式,在2015年舉辦第一波展覽,展出子宮圖和大型編織創作。
「我的子宮,我的大地母親藝術計畫」發起人林秀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舞蹈家林麗珍現身開幕式,邀大家共同跳舞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開幕舉辦西藏頌缽儀式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相較於第一波展覽「重返子宮」的直接與裸露、第二波「雙蛇重生」探討個人生命歷程的生與死,本次展覽則醞釀了兩年,受到芬蘭駐村的經驗啟發,回歸大自然的寧靜。
「回巢」徵集81位志工,與12人的工作團隊共同合作,策展人將志工分為4個團隊,「白鷹族」以白色棉麻線編織兩件鷹形裝置,一反老鷹給人的威武印象,溫柔地看護大地;「鹿角族」則從骨架開始,搭建撲滿苔癬與植物的大地意象。林秀蘋和朋友收集漂流木後,以雪白的礦物粉上色,並和「巢族」伙伴共同構築環形的巢穴。
「白鷹族」創作過程紀錄。圖/林秀蘋提供。
「白鷹族」創作成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地面上,灑落著鮮紅的蛋形編織裝置,由「蛋族」志工共同完成。這些蛋型裝置集合各式各樣的編織法,纏繞成花朵、星芒等幾何圖樣,色彩繽紛的流蘇彎曲匯流,讓它們的造型更加生動。蛋從巢裡散發出來,靜靜地在觀眾腳下繁衍。觀眾可以觸摸它們的材質、坐臥其中,感受編織者的手作軌跡。
「蛋族」創作過程紀錄。圖/林秀蘋提供。
「蛋族」創作成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宛如巨大的巢穴,觀眾可以用身體觸摸裝置的材質。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我去芬蘭,走過北極圈、白雪森林;之後又到尼泊爾,爬過聖山、又感受到都市的紛亂,但是土地全部都接收了,因此展覽中的巢是開放給所有人的。而鹿在森林裡是很古老的動物力量,它也在表達愛,並不是你我之間的愛,而是宇宙的大愛、甚至是被祝福的感覺。所以從國外回來後,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今年會做一個很瘋狂的作品…」,林秀蘋娓娓道來。
佈展過程照。圖/林秀蘋提供。
展覽現場照。圖/林秀蘋提供。
林秀蘋說,一開始採用編織的方式,是希望把大家連結在一起。「我的大地母親藝術計畫」展覽中,每檔都有30至60位以上的志工加入,她負責統籌、備料和展覽設計,從志工說明會開始,一開始會教志工製作的方法,並按照進度,分組將作品完成。
以蛋形裝置為例,在開始時會教導幾種編織方法,之後由大家自由發揮,因此每一顆蛋都是志工獨特的創作。「我在這次展覽想表達的,其實就是『一體』,雖然它是我的作品,但也是你的作品,因為你是參與其中的一份子。如同大自然所給予我、告訴我的,我們是和諧地在一起的。」林秀蘋這麼說。

更多回巢展覽訊息> 【回巢】我的子宮,我的大地母親-藝術計畫最終回
展覽策展人 / 計畫發起人/ 藝術家:林秀蘋  
參與創作者:陳有德、楊雅妃、莊孟文 
合作單位 :棉樂悅事工坊 | 林念慈

竹圍工作室林秀蘋回巢編織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