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特別企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陳愷璜校長專訪
2018-03-01|撰文者:詔藝/攝影:莊瑋容、陳乃慈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本身也是跨領域藝術家的陳愷璜校長,一直以來都是臺灣藝術教育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柱,並貢獻良多。陳校長對於文化政策多有針貶,教學鞭辟入裡。在藝術領域方面,鼓勵理論與實務並進,持續鼓勵莘莘學子培養跨界視野,推廣畢業校友人才從事國際藝術界交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愷璜校長教育英才二十年有餘,如今對於國內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挑戰,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一、想請問校長,以您的觀察與理解,當今臺灣藝術教育重點應該是哪些?它和現狀之間存在著哪些差距?
陳:這麼多年來臺灣的藝術教育在整體制度與機制上並沒有太激烈的改變:就現實發展而言,依然普遍地著重在討論藝術的技術面向與它的對等價值,並不容易領略到社會對藝術所具備的各種想像或理解!基本上,我認為應該側重更多與藝術本質性相關的東西,儘管它們可能具備著強大的時代變異性。特別是大學的藝術教育,應該可以更著重在藝術於當代的差異啟蒙,具體一點來說,例如跨領域或是美學情感上的跨越性啟發。
整體國家政策在藝術人才培育上,仍有觀念上難解的偏見,藝術高等教育在上位規劃方面亦嚴重不足,欠缺國家層級的整體架構討論。事實上,每個時代的藝術教育,都必然需要重新定位,例如,培養藝術人才的目的在哪裡,與社會、世界的關係如何?有無利於人才發展的機制、條件,讓他們得以一展所長?有沒有過於著重經濟規模,也就是以過於量化的方式來評定藝術家的成就?學術系統是不是足以加強文化藝術生產力?...這些問題,似乎都應該有更細緻、多樣而準確的討論空間。
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受訪。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二、您認為自己所帶領的臺北藝術大學,有哪些重要的變革?
陳:目前,學校整體必要的改造或調整的具體性正在慢慢形成中,臺北藝術大學一直以來的成就可以說來自於四個主要面相:學校的傳統、數量龐大的專業校友、學校中的教職人員與在學學生。由他們共同創生了北藝大高度的專業藝術表現與展演的自由度與強度,凝聚出尊重各藝術領域發展與觀念上的差異性。北藝大師生與校友在這三十餘年間持續的努力,其成就普遍受到各界的肯認、敬重,因此我非常有自信地說:我們自詡有打「世界盃」的能力與豐厚實力。
專業藝術大學旨在培育不同學門的專業人才,並非只是一般性的特定領域的創作技能。因此,我偏好以「純藝術」的概念來說明北藝大的核心教學理念,而不是「應用藝術」。綜觀國際,和北藝大教育系統相近的藝術學校已經愈來愈少了,通常是使用應用藝術教育範疇的名稱,強調純粹藝術創作教授專業藝術的已經相對不多。
另外,北藝大也非常重視「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歷來的外部連結,與社會的互動都持續是北藝大從藝術專業展演到社會實踐的重要工作內容。儘管教育部在近年才逐漸重視這一層次的教育深化,北藝大卻已經經營了幾個世代,它們自然也都體現著藝術的強力實踐之必然。快20年了,每年的「關渡藝術節」中的五大區塊,應該就是最顯著的具體計畫之一!
真要說變革的話,截至目前半年來:
我們在圖書館整合創設了全校性跨學院的(六個)博士班平台(實驗室)藉以提升北藝大博士的學術位階與藝術研究的學術性。
通識委員會開辦了寫作中心,實質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研擬文學創作學程。進階化關渡美術館的國際大學美術館學術平台連結與各教學單位的教學實踐合作。推動展演模組的輸出。
推動藝術科技中心與科藝館的校內與校外整合之大型計畫。
展演中心、電算中心的設備分期逐步更新。
圖書館空間改善。
國際處(原國際交流中心)的單位層級提升、改造。
許多簽訂的產學合作案、計劃案、研究案、...等等非常雜多的整合型計畫推動。
以至於因應高教深耕計畫之執行設立於校長室的虛擬文化政策智庫中心。
當然,校內各行政、學術單位必要的(人員、課程)增能調節也是進行中的重要工作項目。
其他,更多的新型計畫、調節細項與整合工作也都陸續在推動中!
北藝大人文廣場一景。圖/臺北藝術大學提供。
2017關渡藝術節活動照。自1993年舉辦至今,以多元的展演拉近社會與學校的連結。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校園一景,圖為關渡美術館2017年度大展「熱帶氣旋」:你女農我女農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18特別企劃-影響力人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專訪
2018-02-22|撰文者:詔藝、攝影/呂蔚宸14238
「2019關渡藝術節」:匯集五個節慶,讓藝術走入常民生活
2019-09-27|撰文者:王玉善7199
2018關渡藝術節,匯集巨大藝術能量
2018-09-19|撰文者:台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16237
「2024集保藝術賞」徵件開跑,以主題「視域臺灣」建構臺灣在地及國際的立體視野!
2024-08-20|撰文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214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3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