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 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

國璽藝術抽象王公澤王為河吳熙吉

2018-05-13|撰文者:陳乃慈

國璽藝術美麗臺灣藝術空間現正展出「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 首部曲─隱藏的視界」展覽,帶來八位中生代藝術家的創作,期望將抽象藝術推廣給觀眾,未來也預計推出第二部曲,把更多的抽象藝術創作介紹給大眾。
參展藝術家合影。圖/國璽藝術提供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此次展覽由藝術家王公澤策劃,他表示大眾對於抽象藝術的認識不普遍,但已在國際繪畫當中扮演重要的一環。1960年代是台灣抽象藝術第一次的高峰,也受到了世界的關注。參展藝術家幾乎都在此時出生,他們的創作受到不少影響,或接觸到國際性抽象藝術;處於中壯年的藝術家們,創作已驟完熟,人生的閱歷思考也達到一定的高度,彼此各具特色。 策展人王公澤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公澤表示,參展藝術家的創作有兩個共同面向,分別是對生命與環境的哲學性思考,和旅行者般的詩人情懷:「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好比瞎子摸象般,只能窺探到一小部分。但藝術家可貴的地方,是能夠用感知和想像力,去拼湊未知的部分。因為大家對世界的還不夠理解,藝術家的詩性觀察就能夠去彌補這一塊。」 藝術家王為河。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為河的創作具有十足的哲學性,並對人世有著深入的看法。相對於完整的畫作布局,他則以較隨機的方式選擇繪畫材料,給予觀者和評論者較大的解讀空間。舉例而言,許多人在討論事件時,喜歡探討因果,王為河則認為應從「因循」切入:「打個簡單的比喻,地球南北極有永晝和永夜,地球之所以有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是由於自轉的緣故,人類也已習慣這樣的循環,並遵循它來生活、產生個性;但是如果搭乘太空梭到宇宙,會發現白天、夜晚的交替並不存在。事件當然都會有『因』,但相應的『果』並不一定存在,所以我開始注意到所有的微觀現象,進而產生目前的繪畫創作方式。」
王為河《人們不常窺視造化,是怕揭露更多的造化》。圖/國璽藝術提供
王為河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為河將細小的物件蒐集在筆記本中,拆解創作所剩的材料,布滿在畫面上,如同宇宙中的微塵,以無機的方式散落在世界上。由於抽象藝術是較為禪意的表現,他也將色彩抽去,留下畫面整體的造型,給予觀者靜下來欣賞的機會,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藝術家吳熙吉。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熙吉《鏡象遊樂園》系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熙吉的《鏡象遊樂園》是2010年在南投居住時的系列,他形容,那時候的生活非常苦,「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既然外面世界這麼苦,就把精神留在畫作裡面。作品黑色的底面,就如同鏡面反射,一則反射內在心情,二則反射外在環境。」畫面上沒有任何的具象符號,每個人在觀看時,將產生不同的解讀。
吳熙吉在家中排行老么,好幾位長輩皆擅長藝術創作,抽象藝術是他從十歲就開始接觸的領域,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很容易進入這種關照內在心靈的繪畫。他在早期從點描出發,而後轉往其他繪畫形式,《鏡象遊樂園》則是抽象繪畫的第三階段。他說道,在繪畫完成以後,作品和藝術家之間的因緣、創作當下的那段時間已經結束,鏡象「遊樂園」就如同一座心靈的場域,開放人們在裡頭遨遊,開啟它和觀者之間的關係。

國璽藝術抽象王公澤王為河吳熙吉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2

1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