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撰文者:劉家蓉、石浩吉
前言與摘要
區塊鏈技術在近年成為全世界最火熱的關鍵字之一,其「去中心化」、「不依賴第三方認證」、「機制透明」等特色似乎也恰好打中藝術市場的資訊不對稱問題,藝術區塊鏈的話題與應用也因此成為全球藝術產業的發燒話題。本文將分成三大部分分別闡述:(一)藝術區塊鏈技術特色與應用現況;(二)區塊鏈導入藝術市場的挑戰與困境;(三)此趨勢下的藝術產業未來發展。本文跳脫對於藝術區塊鏈常見的歌功頌德,而是以較為務實的角度探討其中的發展潛能與限制,並嘗試在結論點出解決藝術區塊鏈問題的核心。
自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面向成為熱議話題以來,在技術和創新方面仍相對傳統的藝術產業,區塊鏈似乎給了視覺藝術產業一個很深的「上鏈」共同期待,希望出現一個「藝術虛擬幣(ICO)」平台能一站搞定鑑定、所有權紀錄、交易,甚至買周邊!近年藝術品線上交易逐漸成為常態,帝圖科技文化旗下經營具領導性新銳藝術家電商平台(TODAAY)、台灣指標性線上媒體與畫廊平台(非池中藝術網)、台灣第一家線上藝術專拍平台(帝圖Online Bid)都是在如此的趨勢下孕育而生,而藝術產業開始與區塊鏈數位化資訊與網路交易的屬性接軌,透過區塊鏈能夠追蹤和識別藝術品版權的技術特性,進而整合藝術品的所有權記錄以及該藝術品的創作者詳細資訊,看似有望解決現存的產業困境。Hiscox《2018年線上藝術交易報告》指出,九成的藝術消費者表示期待可搜尋到或獲取「可比較」的過去交易價格紀錄資訊,大家對於價格透明度要求更高。逾九成的藝術消費者提及藝術品的品質也是重要的考量,包含了保證書、品項報告等,確保藝術品的真實性、來源出處和品項完整性。
區塊鏈真有那麼神嗎?
區塊鏈是否可以解決行業間藝術品造假仿冒與價格不透明的問題,進而核實藝術家的作品和關於作品的一切交易紀錄?首先,我們可以將範圍先縮限於瞭解區塊鏈的邏輯和商業模式(技術暫時不是本文探討的主軸)。區塊鏈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資產的真偽辨別、或者一個身分認證,將一個真實的數位證書編碼寫入藝術品本身用於未來的銷售和交易。藝術品這類越貴的資產越需要證明東西的價值,且買方或持有者通常不願透露姓名希望保護收藏者的身分,透過「數位身分」,可以破解交易中存在身分認證與隱私洩漏的兩難。區塊鏈核心價值之二,則是降低第三人對藝術家或對他們作品的真假或其它細節進行操縱的可能性。大家期待區塊鏈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的特性,讓藝術鏈圈裡都認證過這個真品,可以既加密(每個字元或標識都是獨一無二的)又公開(鏈圈中全部人認證,想竄改需要每筆紀錄都改,竄改難度增加)。換句話說,區塊鏈的精神就是認證東西的真偽,或是確認一個身分或數據,但這個身分認證不需要一個中心來告訴你。現階段成功應用包含金融交易服務,比特幣(Bitcoin)因貨幣具有網路交易可取代性,目前就是區塊鏈的首個重要應用。在區塊鏈應用到藝術界,假貨是否真能無所遁形,從源頭就能確保是否為原作真跡嗎?
達文西《救世主》與《救世主》獲得修復前的樣貌。圖/取自Wikipedia、Wikipedia。
英國畫商Dadiani Fine Art在6月公開拍賣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代表作《14張小電椅(14 Small Electric Chairs)》,主辦單位與區塊鏈藝術品拍賣平台Maecenas合作,支持使用比特幣、以太坊及Maecenas平台的加密幣ART進行付款,且平台將藝術作品分成可交易的股份,買家可以像買股票一樣只拍一部分。買家拿到在區塊鏈上對應的數字證書後,可以證明其擁有畫作的部分所有權,並且透過區塊鏈技術跟蹤藝術品的動向。這個消息讓我們看到不只是藝術品交易可使用加密幣進行,基於區塊鏈的藝術品拍賣會也發生了。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痛點,在於缺乏「透明度」以及缺乏「流動性」兩大根本問題,對想參與藝術投資的人來說,能夠信任的對象只集中於拍賣行和畫廊等傳統通路,然而同時擁有包括比特幣在內等加密貨幣、但接收資訊不完全的潛在藝術投資藏家為數眾多,驅使初創企業投身區塊鏈之於藝術的應用,開始產生對被神化了的區塊鏈技術的誤解與過多期待,展開一股淘金熱潮。
過熱的藝術區塊鏈應用線上平台募資潮
觀看目前國際上主要視覺藝術業者區塊鏈應用狀況,過去一年間,線上拍賣公司Paddle8與瑞士科技電商公司The Native合併推出一項基於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藝術品鑑定及證書的認證服務、ARTSTAQ推出了“藝術股票交易所”、Bit2Art.com推出以比特幣(Bitcoin)進行藝術品交易的數位平台、電影明星李奧納多投資Magnus公司掃描技術以瞭解作品資訊、愛爾蘭藝術家Kevin Abosch區塊鏈虛擬攝影作品《永遠的玫瑰》在虛擬禮物贈送平台GIFTO以100萬美元售出、紐約Ethereal峰會的區塊鏈藝術拍賣會上,一款極罕見的迷戀貓最終標價14萬美元、國際拍賣巨頭蘇富比收購了人工智慧研發機構Thread Genius,加強機器學習和資料分析,區塊鏈技術也將會是其研究重點。近期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也開始用基於以太坊區塊鏈創作新的藝術計畫「無價」(PRICELESS),並與Kevin Abosch合作,將藝術與加密貨幣結合,透過代幣出售給買家。
過去12個月藝術產業線上事業體關鍵事件表
資料摘譯自「2018年線上藝術交易報告」。非池中藝術網整理,詳見「區塊鏈可以取代拍賣公司、畫廊和鑑定嗎?」一文。
區塊鏈應用到藝術界,藝術品線上平台無疑是藝術行業中回應最為積極的領域,而加密貨幣支付(Cryptocurrencies)以及編碼訊息可能是目前線上藝術市場與區塊鏈最有技術結合機會的部分。其中線上拍賣公司Paddle8將為其平台上銷售的數千件藝術品提供名為「P8Pass」的數位證書(此功能由The Native投資的美國科技公司Verisart開發),有關藝術品的資訊編碼不斷紀錄在區塊鏈中,包括數位目錄、美術館和專業文獻的訊息等,作品所有權歷史也供消費者可以查詢。加密藝術展與加密拍賣會也接連現身,2017年9月,俄羅斯國家中央博物館舉辦了世界上首檔加密藝術展,展覽以當代藝術家Svetlana Smirnova的作品為基礎,藝術家的每件作品都附有基於區塊鏈技術生成的Verisart數字證書。而區塊鏈平台Maecenas創建了與藝術作品相關的防竄改數位憑證,買賣方可以在Maecenas平台就數位憑證所有權進行交易,安迪•沃荷作品就走進了全球首場加密藝術拍賣會。上述區塊鏈於藝術產業的應用看似如火如荼,然而,回到藝術品與產業實務運作的角度又能看到那些挑戰與困境?
Verisart藝術品數位證書。圖/取自Wikipedia。
REFERENCE
區塊鏈可以取代拍賣公司、畫廊和鑑定嗎?【2018 Hiscox線上藝術報告也在談】
【Hiscox】Hiscox Online Art Trade Report 2018
REACTIONS
0
0
0
2
1
熱門新聞
1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迎來新氣象!由策展人龔卓軍任館長,游文玫接棒董事長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專題企畫
訪談藝文跨界區塊鏈為引,在Web 3留下觀展足跡!藝術展演的「在場證明」背後還有哪些影響力?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Volume DAO專訪
2024-10-06|撰文者:張家馨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