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為引,在Web 3留下觀展足跡!藝術展演的「在場證明」背後還有哪些影響力?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Volume DAO專訪
2024-10-06|撰文者:張家馨
「眾聲道Volume DAO」(下簡稱眾聲道)為臺灣少數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團隊,成員由「音瀑奧譜聲音藝術實驗室」創辦人之一的賴宗昀、「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羅仕東、「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謝若琳、藝術評論者張又升(又名張寶成)及其他創作者共同組成。本次獲選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一期獎助計畫,以「共創Web3.0時代的藝術生態系」為計劃主題,主要汲取區塊鏈特性進行策展、藝術收藏、評論,同時搭配實體的線下活動如座談會、論壇、展演活動等多方面活動,協力發展本地NFT與數位藝術、表演藝術以及視覺藝術在Web 3.0的藍圖。
Volume DAO的核心理念即在於結合「DAO」分散式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特性,「Volume」象徵著音量和發聲,賦予團隊成員及參與者平等的發聲管道。同時,「Volume」也隱喻「第幾冊」、「第幾卷」,呼應了 Web 3.0 常見的 NFT 收藏概念,從而體現數位時代中對平等發聲和文化保存的重視。Volume DAO團隊成員。圖 / Volume DAO提供。
革新 vs. 常規:DAO如何顛覆傳統組織?
首先釐清一般常見組織以及像 Volume DAO 這類型分散式自治組織,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不同。一般常見的組織其領導層負責制定組織的發展計劃,並指派下級進行實施,形成明確的上下階級體系,但在另一個層面也顯現出決策的集中化以及缺乏行政流程的透明度。而在 Web 3.0 框架下的 DAO 自治組織則是依託於區塊鏈技術、分散式網路相關技術,實現「去中心化」的理想,每個成員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建立在共享和協作的基礎上。
Volume DAO 在日常的藝術環境中,他們各自以其名義和專長展現影響力,並非每次的活動都是全員出動,但卻是在「DAO」的核心理念下,以共生、共榮的方式,為藝術在 Web 3.0 的環境中協力創新。舉例而言, 2022 年大台北雙年展「登入公海」其中呈現的生成式藝術,由藝術家羅仕東構思並執行,然而該展覽乃以 Volume DAO 團隊之名,呈現數位螢幕展示與實體輸出兩個部分。2023 年底,另檔展覽「INFLUENTIA:Le Random」,位於富邦藝庭二樓的「FindARTs Gallery」,Volume DAO 與友達光電合作,使用它們的零反射螢幕,展出國際藏家機構「Le Random」收藏的生成藝術作品。
2022年大台北雙年展「登入公海」展場一景。圖 / Volume DAO提供。
2022年大台北雙年展「登入公海」展場一景。圖 / Volume DAO提供。
「去中心化」後的運作模式對許多人來說無疑充滿好奇,包含像是如何正常運作?由誰指導?該聽誰的?針對這一點,Volume DAO 團隊成員張寶成指出,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是否有成員願意自發承擔責任。他進一步補充說明,若要建立一個 DAO 的團隊結構並不複雜,即便是在團隊治理成員數量不多的情況下,想要達到有效運作,組織須在開放、透明且允許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並且有核心角色發動討論事串、開展專案項目、更新進度等,同時擁有明確目標和願景。如此一來,才能引導成員以及參與者朝同一方向努力,以確保組織的核心價值觀是否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對此,張寶成提及今年(2024)上半年,Volume DAO 兩位成員 — 張寶成、謝若琳連同多位 FAB DAO(臺灣另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成員,一起前往日本新潟縣的山古志村進行實地考察。此村莊僅有不足 800 名人口,曾因二十年前的一場地震導致居民大規模撤離,至今仍面臨人口老化與青年外流等問題。然而,為了振興地方經濟,同時有鑑於山古志村的主要經濟活動之一是錦鯉養殖,當地非政府組織採取了一系列創新策略,利用 NFT 技術將錦鯉的形象數位化,持有者得以在 Discord 等平台上與其他來自各地的數位村民互動,參與該村莊未來發展的討論與決策,共同成為促進地方發展的重要一員。
FAB DAO與Volume DAO前往山古志村參與活動。圖 / Volume DAO提供。
FAB DAO與Volume DAO前往山古志村參與活動,每個人都有一隻錦鯉的NFT。圖 / Volume DAO提供。
為了支持山古志村振興計畫的推動,Volume DAO 團隊成員過購買錦鯉 NFT ,齊心成為該村莊的數位村民,並與本地人共組「Yamakoshi DAO」。憑藉 Web 3.0 的技術,雙方除了突破地理上的限制,更能夠以透明、公平和高效的方式參與決策。張寶成指出, DAO 的優勢在於不需依賴主觀信任,而是基於透明的程序和可驗證的規則,全球數位村民能夠直接參與村莊治理和經濟活動,有別於一般組織的傳統制度,其提高了決策效率以及擴大村莊的影響力。像這類型「他鄉連故鄉」的數位互動模式,使「地方」跨度至「全球」,促成「跨文化」、「跨國度」和「跨語言」的合作,讓遠在他方的人們無遠弗屆,以更緊密地的方式參與其中。從中可以發現,數位化賦能地方經濟,為當地文化發揮到最大效益,利用生成藝術、區塊鏈投票治理和數位平台等科技工具,吸引來自全球的數位公民,並為偏遠村落提供新的思路,進一步顯現出在當前的數位時代,我們有什麼樣的可能與機遇透過新的形態,實現地方再生與發展。
區塊鏈為引,締造參與藝文活動的「出席證明」
Volume DAO 獲得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的支持,此專案目標是鼓勵藝文團體與藝術從業者以具前瞻性的視角,設計出能夠提升未來產業競爭力的創新行動方案。基於此契機,Volume DAO 開展了一項專注於藝術與文化生態系的出席證明(Proof of Attendance,POA)計劃,透過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並擴展藝文活動的參與及記錄方式。張寶成進一步解釋,區塊鏈網站的構建涉及高度複雜的技術需求,需仰賴專業技術團隊及大量資金投入。然而,得益於國藝會的資助,計劃網站的架設得以順利進行,確保專案計劃的有效推進。
Volume DAO 觀察到過去在表演藝術領域中,儘管觀眾可以透過售票系統購票,但演員、劇團或售票機構僅能獲得單場演出的銷售數據,創作者若想獲得更多的觀眾資訊,包含像是過往觀賞紀錄及偏好,多時候是透過問卷發放得知。這樣的情況對照至視覺藝術的環境當中,畫廊提供免費參觀,抑或是在展場中得以和觀眾直接接觸的互動模式,相形之下競合出了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與客戶關係之間的差異。
「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網站首頁。圖 / 擷取自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網站。
「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網站上呈現的活動,點進去可以看到活動內容、展演類型、購票者等資訊。圖 / 擷取自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網站。
「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網站上點進去其中一位錢包地址後,可以看到過去他的觀展紀錄,其出席地圖也將隨著活動分類而生成出屬於自己的路線。
而 Volume DAO 的計劃便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填補這一差距,精確整合每位觀眾的喜好和品味,同時締造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出席證明」。該計劃的具體方案是,當觀眾到達演出現場並掃描 QR 碼後,他們將獲得一個特定的 NFT,且僅在演出期間內獲得、觀看完演出並離場後才能領取,以確保出席證明的準確性。而領取時間可被用作成數據,以在網站上展示即時圖譜,呈現各個表演領域在過去半年至一年內展演參與度的成長軌跡,逐步構建出即時成像的「表演藝術生態系」。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在場證明將紀錄並展示生態系的時間變化,同時亦讓觀眾以自己的觀展足跡共同參與在生態系的創造。
張寶成說明,在區塊鏈領域中「出席證明」此一概念已有段時間,但是當其應用到特定的領域,例如藝術和文化生態系統時,它的價值和獨特性又有另一種被塑造的可能性。因此,基於區塊鏈的優勢,用戶在領取 NFT 時無需提供個人資料或電子郵件,而是以錢包地址的形式保留匿名性。也就是說,在身分加密的情況下,創作者能夠透過出席證明知道觀眾參與過哪些活動,進而掌握他的喜好,鎖定未來展演的目標客群。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啟「共域計畫」展覽現場,Volume DAO在期間以「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為題,將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圖 / Volume DAO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啟「共域計畫」展覽現場,Volume DAO在期間以「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為題,將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圖 / Volume DAO提供。
此外,當出席證明以 NFT 形式呈現時,除了具備更易於保存和隨時查閱的優勢外,還能夠藉由生成藝術之技術為每位持有人創造獨一無二的數位圖像。張寶成以香港的 「Likerland NFT 」平台為例,其將書籍轉換為 NFT,透過生成藝術使每本書的封面設計各有差異,為讀者提供有別於實體書籍的收藏體驗;同樣地,應用到出席證明時亦將有機會延續此概念,觀眾所持有的 NFT 圖像都會是絕無僅有。而在內容層面,NFT 可承載節目單、導演與演員資訊以及表演內容,相較於傳統的紙本節目單,此方法克服了實體媒介容易遺失及損壞等問題。鑒於連結區塊鏈技術,其在應用上擁有較高彈性,各個表演團隊得以根據其特定表演風格設計出獨特的「玩法」,從而使這些出席證明具備更高的功能性以及收藏價值。
Likerland NFT平台網頁截圖。圖 / 取自Likerland。
Volume DAO 也在今年四月,於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啟的「共域計畫」,其邀請在地關注前瞻科技與藝術的策展人、藝術家、社群規劃等,展開一系列的主題活動。Volume DAO在期間將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作階段性的發表,透過活動一一解密,探討何謂加密技術、如何運用加密技術同時隱蔽公眾身分與公開藝術足跡,以及如何增進未來藝術生態系中,藝術機構及其公眾的互動與認同。
張寶成分享到,當觀眾參與同一場活動或演出,並持有相同的 NFT 作為出席證明時,NFT 在此更有一種「限定會員」的角色,創作者可建立一個僅限持有者的專屬討論群組,未持有者則無法進入社群。如此一來,更易於識別有參與到該場表演的觀眾,以鎖定未來展演的目標客群;同時,像這樣將大家「圈在一起」具有的凝聚力量,能夠拉近觀眾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從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社群或實體活動中展開更多參與的契機。而表演團隊則是可以藉由持有者僅能參與的社群平台發布最新表演動態,抑或是類似於「專場粉絲限定」的彩蛋,讓展演的「結束」不止於舞台或空間,而是在 Web 3.0 的加持下締造更多可能性。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啟「共域計畫」展覽現場,Volume DAO在期間以「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為題,將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圖 / Volume DAO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啟「共域計畫」展覽現場,Volume DAO在期間以「GM,開路: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為題,將藝術生態系的在場證明,透過系列活動一一解密。圖 / Volume DAO提供。
綜觀上述所及,Volume DAO 的計劃概念,出席證明不再僅僅是參加某場藝術活動的紀錄,同時它也是持有者獨特身份的象徵和社群參與的切入點,其為表演團隊提供更加靈活的行銷策略,和增強與觀眾互動的機會,突破了傳統演出和展覽的時空限制。此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除了保護個人隱私,還將數據的擁有權和使用權歸還給用戶,消除了傳統集中式系統中資訊不對稱和數據被濫用的風險,這將有機會提升用戶參與的意願,使之加速藝術機構和觀眾之間的信任基礎,開啟 Web 3.0 時代藝術參與的新篇章。
*本文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合作企劃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以人本思考定義劇場的未來一步: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雲門基金會專訪
2024-10-06|撰文者:李竺恩7044
毫無靈魂?全是物質?複視下生成的疊合敘事: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許哲瑜專訪
2024-09-06|撰文者:王襦萱6586
跨步於經驗之間,從行動到機械: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徐瑞憲專訪
2024-09-06|撰文者:王襦萱6566
國藝會聯手北藝中心推出「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國際策展人雲集臺北
2024-08-26|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23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23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