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的軌跡 洛貞《渾沌-覺察隱晦的真實》發表於有璽藝術空間
2019-03-09|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洛貞於有璽藝術空間個展《渾沌-覺察隱晦的真實》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洛貞長期以有機抽象的方式組構意識中「潛藏的感知」,以近乎本能的創作手法,深刻關注著覺知、意識與靈性的相互關係。在與有璽藝術空間合作的個展《渾沌-覺察隱晦的真實》中,洛貞發表了她一貫創作脈絡中的新階段。在收放之間更加細膩自由,藉著藝術實踐探索著自我內心深處的真切樣貌。
洛貞,《重生》,2016,彩墨紙本,68x70cm。圖/有璽藝術空間提供
往年長期陪著先生在世界各國駐外工作,洛貞對於新聞訊息有著更宏觀的解讀與見解,總是以透徹的角度面對訊息之下的訊息。而近年來回到台灣,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在工作室中全職創作。洛貞也習慣在工作室中播放著廣播代替眼睛的閱讀,希望在創作的同時也能接收到各種面向的訊息。透過廣播以了解世界的脈動,亦延伸知識面向的學習。
藝術家洛貞於工作室分享創作經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洛貞,《蘊藏》,2017,彩墨紙本,70x136cm。圖/有璽藝術空間提供
生性充滿同理心的洛貞,從日常生活的訊息接收,本能地察覺到不同個體甚至群體間的「本質差異」。從大處的強權擴張到小處的日常偏見,都在洛貞的腦海某處留下了觸動與感慨,遇見不平時甚至落淚。然而這些各種各樣的印記,卻似乎只是留在洛貞的潛意識中,對於日常生活的進行沒有太多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並未被察覺。隨著時空的累積,當各種印記持續發生並透過畫布顯現時,讓洛貞開始思考「畫布中顯示的我」和「日常生活中的我」哪一個才更真實呢?
洛貞,《探尋》,2018,彩墨紙本,68x69.8cm。圖/有璽藝術空間提供
在人類的文明中,藝術家往往對於議題、事件和精神情感有著更敏銳的反應。也因為這樣子的特質,讓藝術成為語言之外另一種傳達意念的形式。但是洛貞的藝術並非如同大多數藝術家那樣,著眼於傳達某種意念。而是藉由繪畫創作,反向找尋內在深處「那個有各種覺知的我」存在、作用的軌跡。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編輯部直擊!ONE ART Taipei 2025 本地畫廊與國際展商齊聚,激盪當代藝術新視域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跨地域與媒材界限,領航「超當代」藝術潮流
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圓滿落幕,家居購藏風潮興起,眾畫廊展銷售佳績!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勇於傾聽與回應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25正式開館,空間與展覽規劃先行釋出!
2025全球藝術展覽看些什麼?從大型個展、藝術祭到地方雙年展,推介十檔精選好展
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回顧:總體市場成績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
框內到框外的自我博弈
丹麥國家美術館迎來規模最完整的米開朗基羅大展,透過尖端3D列印技術 呈現多件文藝復興大師的經典作品
亞洲指標性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JR東日本大飯店隆重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鐘有輝、林雪卿《對畫‧對話》作品展將於有璽藝術空間展出
2018-11-26|撰文者:有璽藝術空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099
臺北市立美術館「無垠之森」—虛實交界的渾沌森林,尋找貫穿時空的過渡地帶
2023-07-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255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 橫山書法藝術館 初三到初五,「藝」家瑞氣迎新春 ,「藝」起開運過好年!
2025-01-1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
「歷史的結舌」托瑪斯.德曼在臺首次大型回顧展,透過雕塑與攝影對現實產生的詰問
2025-01-17|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74
「串門子——大溪街區找藝術」開展,百年街區老屋與藝術創作的對話,邀您以“串門子”的方式 探索大溪之美
2025-01-17|撰文者:財團法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1
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首展「No Language」:跳脫文字框架,14組創作者以視覺與觸覺訴說「無聲的語言」
2025-01-1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