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03-10|撰文者:林侑澂


2019年高雄獎入圍者及作品,吳柏賢,《那時在那裡的我們》。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任何的獎項不該只是評選與典禮,更需要是一個機構、一個對話。高雄獎對於「各媒材特質」「表現能力」「藝術的當代性」三點,作出了相當嚴謹的兼顧。這樣的主軸之下,走進高美館四樓,本次高美獎特展的參觀者們感受到的,是每位藝術家完整而細膩的作品呈現。而走進各個展間時,同時會感受到了高美館正啟動各項進化的氣氛。以城市文化創意的發電機」為期許,李玉玲館長正帶領著高美館團隊朝著「美術館成為城市美好的存在」方向邁進著。
2019年高雄獎入圍者及作品,戴琳,《Memory and Forgotten》。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高美館2018年在國內外獲得極高評價的特展:《靜河流深》,再次為高美館的策展能力建立了新的口碑。而與英國泰德美術館聯盟合作的《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更是讓館方各部門汲取了大量世界級美術館的營運經驗。這些收穫的背後是高美館勤懇的努力,也是各界更高標準的關注與期許。
2019年高雄獎入圍者及作品,(左)徐祖寬,《斷腸草》,(右),梁登豪,《天體運行》 (1)。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對於台灣藝術界、文化圈懷抱著高度的使命感的高美館,為了打造一個能夠長久運作的藝文生活體系,正走在從法人化邁向企業化的進程之中。在鄰近國家相繼打造新式文化聚落的情況下,高美館也正運作著許多的積極作為。
為了讓高美館成為一個兼顧「城市關係」「國際接軌」的國際美術館。在組織上,高美館開啟了數個新部門,並且活絡了既有的橫向溝通機制。同時正加快步伐地規畫著新的展覽空間、主題餐廳、典藏研究中心、以及周邊園區(含綠地及內惟埤約40公頃)等等設施。並且在出版模式、周邊商品等都進行著進一步的方案研擬。
2019年高雄獎入圍者及作品,陳米靖,《此時此地 Right Place》。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面對著更多挑戰的高美館,秉持著一貫的熱忱與企圖心,期望更進階地帶給台灣一個嶄新的藝術模式。高美館團隊規劃中的美術館,將不單單是一棟屬於藝文界的館舍,也是一個與市民更加親密、與國際更加接軌的生活場域。讓所有在地市民及外地參觀者們,可以有一個充實心靈生活的優質選項。當然,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需要提升硬體設施的開放性,也需要更明確地為「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圍」注入活水。

高雄獎高雄市立美術館城市文化創意發電機美術館成為城市美好的存在美術館企業化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5

1

2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