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產業

焦點人物

藝廊個展

從街頭走入美術館,殞落並非終結-「王冠、英雄與街頭」巴斯奇亞個展

巴斯奇亞曜畫廊Basquiatsamo塗鴉藝術

2019-06-14|撰文者:歐洛

曜畫廊「王冠、英雄與街頭:尚.米榭.巴斯奇亞個展」展場入口視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渾沌中勾勒出身體的最終

Basquiat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年幼時經常跟隨從事印花布設計的母親參觀各大博物館,曾是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的「小小博物館之友」,祖父亦為吉他手兼拉丁諾樂團指揮,外加各類書籍、電影的頻繁接觸,Basquiat自小便受到藝術文化的洗禮。Basquiat 八歲時因車禍而重傷住院,母親送了他一本解剖學書籍《Henry Gray’s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打發治療期時光,此次的閱讀經驗深刻影響Basquiat後來在創作上的符碼運用,甚至他在1979年成立的噪聲搖滾樂隊也是以「Gray」為名(據說這個樂團裡沒有人是音樂家)。Basquiat的作品畫面中時有懸置的器官和被拆解的四肢,以及彷彿被X光穿透肌膚表層所暴露出的人體骨骼及內部結構,這些本該被死寂映照的形象在Basquiat的筆下卻顯得生機蓬勃,成為既弔詭又引人入勝的繪畫語言,而他對死亡的靠近與翻玩,也似乎預告了其因迅速成名而迷失於金錢和社交網絡,終至英年早逝的人生結局。
Basquiat的作品畫面多有人體骨骼或是狀似面具的臉孔。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產業界與學界聯合打造學術性展演場域

為每檔展覽安排相關學術性講座為曜畫廊的重要經營方針,本次展期間規劃了三場「曜研講座」,邀請到國際藝術收藏家張惠華教授、今品空間計畫有限公司暨楊岸設計事務所主持人楊岸先生、專研美國普普藝術的當代藝術策展人鄭惠文教授,從藝術收藏、美學鑑賞與藝術史三個面相深入探討Basquiat的藝術成就,使觀眾在觀看多樣化創作的同時,能進一步地全面性認識這位藝術巨匠。而在國際藝術家的推廣之餘,曜畫廊也於每年3月份帶狀推行台灣藝術家的展覽規劃,致力於將台灣優秀藝術家帶向國際舞台。
曜畫廊「曜研講座 - Samo教我的事」實況,(左)主講人楊岸與(右)曜畫廊藝術總監張雅晴。圖/取自曜畫廊官網

街頭惡搞體現時代價值,促進文化跨域探討

長期以來,塗鴉藝術在時空的推移及文化背景的落差之下,有其迥異的創作形式和社會定位。Basquiat的創作風格強烈,作品中的許多符號皆為個人生活的縮影,他在街道上噴塗的短語,道盡日常細節中最枝微末節的觀看,也宏觀談論種族主義、權力結構等敏感議題,極致化地以創作進行自我揭露,那些令人為難的社會標籤加諸於Basquiat身上,都被率性的用色及狂放的線條化為最有力的個人語彙,不斷地挑戰社會禁忌與主流文化霸權。「街頭塗鴉深受時下年輕人喜愛,我希望藉由這個展覽,讓大家了解該現象的背後有其歷史脈絡存在,而Basquiat處於這個軸線上的前端位置,可說是把街頭藝術帶入殿堂的先鋒人物。」張雅晴表示,這次Basquiat作品展扣合了曜畫廊的成立宗旨,期待在國際級藝術作品的引入過程中,推進在地與外來文化價值的相互碰撞與激盪,進而開啟台灣以至亞洲整體對於自我認同課題上的多面探索空間。
曜畫廊藝術總監張雅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巴斯奇亞曜畫廊Basquiatsamo塗鴉藝術
REACTIONS
喜愛

6

好美

1

0

6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廊現代藝術

「童」心抗疫:請賜予我藝術可愛的力量!

2020-03-31|撰文者:曜畫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