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我想成為自己的依靠」邱奕寧的《寂寞城市》 

晴山藝術中心邱奕寧寂寞城市

2019-09-02|撰文者:林侑澂


邱奕寧,《海上求生須知》,27.7 x 126cm,水墨紙本,2018。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在求學期間,邱奕寧也曾面對到「要畫什麼?」這樣一個藝術家必經的課題。邱奕寧在一次從陽台往外看的經驗裡,面對著每天都常見的、層層疊疊的公寓,很自然地有了「畫畫看它們」的想法。進而開始了將思緒寄託在城市輪廓中的創作脈絡。
從那時候起,藝術家邱奕寧對於「水墨的當代性」及「自身的創作方向」這兩個命題,回歸到的更視覺性的自然起點:「寫生」。以自己的方式所創作的寫生。
而當一個創作者畫出了風格,意味著作出了取捨。細觀《寂寞城市》,邱奕寧所延續的美學脈絡不在於筆法形制,而在於文人們體悟生活的思維模式。
邱奕寧,《長島的等待II》,89.1 x 59.1cm,水墨紙本,2018。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以城市寫生出發,邱奕寧對於筆墨掌握是讓人目光為之一亮的。這種累積出來的精準,需要多年的訓練及實踐。在《寂寞城市》裡的描繪對象,大量聚焦在建築物、植物、石塊、小山丘、海浪、海岸線等等,台灣社會所熟悉的日常景緻。邱奕寧將由點構成的植物、由線構成的建築物、由暈染的面構成的水面或岩石,展開了極度個人化的組構。
邱奕寧,《看星星的日子》,68.1 x 69.1cm,水墨紙本,2019。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在試著自我剖析的過程中,邱奕寧發現自己生命中所在意的許多事情,往往並不是由於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是源於自身的設想。對於細膩感知著世界的邱奕寧而言,將思緒畫出來是取得內心平衡的一種方式。在如此生活步調迅速、人與人之間卻難以連結的社會中生活。通訊的便利讓我們時時接收著彼此的訊息,卻又產生著另一種並不真正相關的距離。這種距離讓人們獨處、感受寂寞的時間變多了,也使得「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顯得更加無法躲避。
邱奕寧,《天邊一朵雲》,53 x 70.5cm,水墨紙本,2019。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在享受獨處的同時,邱奕寧有大量的時間與自己對話。這些感受所產生的疏離感,反應在邱奕寧的繪畫中以一種「不停留」的態度呈現。習慣上,邱奕寧往往多件作品同時進行。創作當下並不刻意去設定自然出現的元素或符號,而是朝著「想要繼續畫下去的」目標前進。然而這些畫面元素們,卻又都會在完成作品後,自然地浮出可被閱讀的訊息意義。

晴山藝術中心邱奕寧寂寞城市
REACTIONS
喜愛

6

好美

14

0

4

厲害

4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