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我想成為自己的依靠」邱奕寧的《寂寞城市》 

晴山藝術中心邱奕寧寂寞城市

2019-09-02|撰文者:林侑澂


邱奕寧,《等待流星的夜晚》,57 x 126.1cm,水墨紙本,2019。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墨黑夜空中的星辰,就像是一點一點的希望。被風吹向遠方的煙霧,就像是遮住星星的雲河。偏離路徑的貨車,就像是人生中的意外。半個救生圈,就像是自己對自己的期許。
連續觀看幾件邱奕寧的作品,會發現有超過半數的構圖,是以「由上往下、遠遠俯瞰」的視點進行的。另外的部分則是「由海洋望向陸地」和「窗內望向窗外」的觀看形式。在畫面中佔據最多比例的元素:「牆」也反覆地暗示著隔閡。
這些藝術家所引導的凝視方式並非刻意,卻在觀眾的感知中堆疊出了與描繪對象的距離感。也潛移默化地從這樣的立場,顯示出藝術家「帶著距離去細膩感受世界」的抽離態度。
邱奕寧,《長島的棋盤廣場》,50.1 x 96.6cm,水墨紙本,2019。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有趣的是,在彩度極低的系列整體中,偶爾出現的彩色物件。這些被隱藏、甚至被忽略的元素,並非每件作品都出現,然而一但被注意就再也不會被忽略。彷彿象徵著在淡漠以待的同時,藝術家對於這世界所懷抱的熱情。不常顯露,卻始終沒有被放棄。也彷彿象徵著在這個讓人裹足不前的世界裡,藝術家觀看自身的側寫。在一片無彩度的點線面中,依舊勇敢地保有著自己的樣態。
邱奕寧,《寂寞的城市 VI》,25.1 x 135.7cm,水墨紙本,2019。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來自對於生活的感受與心得,邱奕寧的作品的命題出現了寂寞、求生、等待、邊緣、天邊等等的單詞。反映出了就學期間的不確定感、踏入社會時的疑惑、甚至陸續獲獎後的自我反問。和多數人青年時的經驗一樣,都在尋找自我的課題中努力地奮鬥著。
邱奕寧,《藍色小貨車》,77 x 81.1cm,水墨紙本,2018。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邱奕寧,《穿山越嶺的另一邊》,68 x 266cm,水墨紙本,2018。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從最開始直覺式的累積開始,藝術家邱奕寧的《寂寞城市》系列從造型的拿捏到意念的闡述,漸漸顯得自信。對於「透過藝術自我證明」的步伐也漸漸踏得更穩。數年來累積的水墨系列,畫面雖然看起來緩慢,卻又蘊藏著充沛的能量。藉由和日常生活親近、可閱讀、可共鳴的繪畫藝術,帶給了觀眾們一方「身處於複雜狀態下,可以安頓心靈的空間。」

晴山藝術中心邱奕寧寂寞城市
REACTIONS
喜愛

6

好美

14

0

4

厲害

4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