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左起)策展人王嘉玲、台文館館長蘇碩斌、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策展人龔卓軍、策展人羅傳樵。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提供
AKRU〈文學少女黃鳳姿〉,2014。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提供
在學校的角落,在森林深處,在廢墟的斷垣殘壁間,在殖民的遺跡文學裡,從擾人的魔神仔到吃小孩內臟的阿里嘎該,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的「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試圖建立足以讓文學、民俗與當代文化場域中的各種妖鬼魍魎得以著陸發聲的妖氣之所,以批判性的妖怪學角度,還原臺灣妖怪的繽紛面貌。展覽結合文學、藝術、動漫插畫、ARVR等元素,在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的奇幻光譜中,打造屬於臺灣的百年孤寂魔幻場域。
Group B〈水鬼學校〉,2019。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提供
妖氣都市特展自7月5日開展以來,吸引社會各界的多方矚目,除了眾多海內外媒體前來採訪報導外,更引發不少藝文、時尚與設計等社群網站的討論與介紹。從7/5(五)展覽開幕至今,已累計超過四千人次的參觀,預期到9/15閉展時參觀人次將會破萬。成功帶動本土妖怪議題的關注,同時也藉由這次跨領域的展演策劃,匯聚文學、當代藝術、插畫、錄像裝置,及視覺設計等不同領域專業工作者,與社會大眾於此共同探討互動。
許自貴〈守護神-台灣新門神 風調(左)、雨順(右)〉。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提供
以文學為出發的妖氣都市,囊括卑南族原住民小說家巴代的《巫旅》、客家作家甘耀明的《殺鬼》、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以台灣漢人女鬼為形象寫出的《女誡扇綺譚》等多位妖異文學名家為策展源頭,展覽更找來明華園佈景畫師陳冠良創作主視覺〈觸怒天神〉。位於C-LAB圖書館展演中心二樓展場,原金國際打造的環景互動裝置〈妖市蜃樓〉,將我們所居住城市喻為一座有機森林,並將妖怪藏在城市景窗裡透過紅外線感應互動;另一大話題則是涂維政的〈巨人與巨獸遺跡—義村遺址〉仿擬考古遺跡在開展前變為話題,許多民眾紛紛驚嘆其遺跡的還原度,甚至中央研究院的考古學學者也聞風前來參觀,並與藝術家討論八月下旬於遺跡現地舉辦一場考古學與藝術的座談會,讓這座考古遺址也成為觀展必拍的熱點。
妙工俊陽〈烏龍轉桌〉。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提供
適逢台灣農曆七月的民俗節氣, 特地於8月1日鬼門開及30日,於空總園區內舉辦兩場「妖氣都市-百鬼行」的遊行展演,本活動設計源起於卑南族作家巴代的小說《巫旅》,主人翁少女巫師與深山樹魂、生物精怪,跨時空相遇交會。因此現場集結臺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師生合力打造的巨妖裝置群,包括樹妖、蟾蜍精、蜈蚣精與泥怪等,將以空間構築與動態機械裝置,搭配偶戲、舞蹈、劇場行動等表演型態,於傍晚五點邀請大家在展場前集合,前往空總園區四個妖氣聚點,一起找尋流滯於人間的妖,開展出一段精怪、自然、人類共同除魅的故事。
另外,由高雄電影館出品、電影《紅衣小女孩》導演程偉豪創作的〈恐怖廟宇〉VR互動將在8月13日至8月18日限定展出,邀請各位一同感受臺灣妖怪的生猛氣息,重啟俗民社會內在喧囂、奔騰騷動的千年妖氣都市。
REACTIONS
0
0
0
3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一年一度的CREATORS開放工作室首次轉戰線上平台 推出復古科幻風格的CREATORS太空站
2021-08-20|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0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深化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多元實驗 「2022-2024臺澳舞蹈創作交流計畫」獲選名單出爐!
2022-05-25|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